關於高三作文談意氣

意氣,指意態、氣概;恩義、情誼;饋贈財物。見《管子·心術下》:“是故意氣定,然後反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談意氣

意氣,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

人要有意氣,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明月,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人有意氣,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盪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幾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淹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蘇武的一根旌節,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載入史冊,成為民族的精神瑰寶。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還記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谷底達到藝術的巔峰?

意氣,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缺乏意氣之人委實不少,他們在溫柔富貴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在歌舞昇平中平息了壯志,在燈紅酒綠中喪失人性……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掃清道路。

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

談意氣(獻身和探索)

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歷風雨的擊打,那么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那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賓士於曠野要經歷千萬里奔跑的錘鍊,那么那奔騰萬里為夙願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於世,成為一代雄主立一世偉業,那捨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捨我其誰的意氣,使人奮起。

看慣了凡人的庸庸碌碌,聽厭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使我們心中重燃建功立業的激情;聽厭了對命運的感傷,想破了身世的無濟,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一呼,使我們重生改變命運的豪氣。捨我其誰,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重新樹立起一個全新的自我形象。捨我其誰的意氣,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能力,使我們為了自己身上所擔負的重任而勇猛作戰。——捨我其誰的意氣,是人們騰飛的起點。

獻身理想的意氣,使人勇敢。

凡人慾成大事者,皆需受盡千磨萬礪。也許上天就是喜歡捉弄那矢志於成功的人們,他總是要為孜孜於輝煌的人們設定障礙。那障礙,可能是羅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倫布遠航新大陸中連天風雷,可能是紅軍長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運的人們呵,他們還有理想,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布魯諾一般投身於火海,為捍衛真理而與烈火永生;他們在獻身理想的意氣指引下,如哥倫布一般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為探尋未知世界而披肝瀝膽;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紅軍戰士一般豪氣頓生征服千山萬水為拯救民族而抗爭,獻身理想的意氣,是成功的精神動力。

勇於探索的意氣,是人們發揮潛能的金鑰匙。

科學,充滿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類站在自然與社會聖殿的門口,不時的規探其中的奧妙,而只有勇於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設定的禁區,徜佯於科學的無盡美妙。於是我們看見楊振寧李政道勇於質疑前人,看見吳劍雄勤於實驗破解謎雲,看見一代大師王淦昌在極其惡劣的科研條件下為物理學發展獻計獻策。——勇於探索的意氣,是成功之眼。

……

望盡人類千載悠悠的歷史,凡成大事者,皆為意氣風發,慷慨激越之人。讓我們以捨我其誰的意氣為帆,以獻身理想的意氣為指引,以勇於探索,勇於挑戰的意氣為漿,駕起人生的巨輪,向著成功的彼岸遠航!

談意氣(論古今)

“意氣”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這樣一個義項: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

這一項曾被毛主席在《沁園春•長沙》中用過,原句為“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也正是這書生意氣讓他成就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他成為了永垂史冊,青史留名的偉大領袖,這足見這“意氣”二字如太極,生四象生萬物。

在棋盤拼殺,楚河漢界分明,我會一如既往想起楚王項羽與漢王劉邦。虞姬的自刎,烏騅的投江讓更多的人倒向項羽,鴻門宴上的劉邦似乎只是小人,聽聽漢家小兒高唱“大風起兮雲飛揚”便熱血沸騰,可歷史的車輪證明了劉邦比項羽更能成就一番大業。是他主張張騫扶著駝鈴走向了大漠,是他讓衛青揮動旌旗舞向了大漠的飛沙。

他們都是英雄,皆有意氣,是意氣二字所有義項不同,楚王的意氣用事,與漢王的意氣風發。

在漢朝的朝堂之上,說過漢王劉邦,我們便不能不談韓信與司馬遷。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成語。沙場點兵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可是我們依然記得他當年所受的胯下之辱。是何等的意志和氣概讓他壓下心中的憤怒,成就今日的輝煌。

“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意氣,是堅強的意志和氣概。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先生對《史記》的評價。如果當初司馬遷沒有堅強的意志,豁達的氣概以受腐刑保存生命,我們就不可能到如今依舊輕哼著這無韻的《離騷》了。

這意氣我們真的不可以小瞧。

作為女性,武則天絕對是我們的驕傲。作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開創貞觀啟開元的輝煌盛世,何等的意氣風發。她的意氣讓人折服,歷史掌權的女性不在少數,可沒有誰像她那般掀開那一道珠簾,穿上金燦燦的龍袍,君臨天下。她的意氣不止在此,更在於她留下的無字碑,讓後人去評述她的功過。這個女人,真可謂將意氣二字發揮到了極至。

古往今來,這意氣一直在我們身邊,從20xx年楊利偉實現中國人的飛天夢,到20xx年,費俊龍,聶海勝二人升空,中國的意氣讓世界為之折服。生命中,有太多人太多事的意氣讓我們感動。從生命的谷底登上藝術高峰的邰麗華,一個人,一匹馬送信的郵遞員王順友,用瘦弱的肩膀擔起家庭與撫養毫無血緣關係妹妹的洪戰輝。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處處都體現偉大的意氣。

“太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萬物”,一如意氣,造就了這個世界上許多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