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作文精選5篇 900字

環境與人的關係是永恆的話題,關於環境保護有哪些優秀的作文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共護一片秀水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早已被傳誦千年的類似讚美江南水鄉的詩句數不勝數,每次聽到或者讀到這些詩句,不禁讓人聯想到我們江南水清岸美,楊柳依依,生機勃勃的景象……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蕭山的發展走在了時代的最前列,在G20之後,蕭山的聲譽也越來越響亮,作為任何一名蕭山人都會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是當我們沉浸在繁榮和生機的同時也看到了背後令人惋惜的一面:有些河道已成黑色,路過只聞陣陣惡臭;水面漂浮著各式各樣的垃圾;岸邊少了花紅柳綠多了違章建築;河水經常被偷偷排入一些廢水……

曾幾何時我們的母親河開始哭泣!還好我們及時發現了她的傷悲,聲勢浩大的“五水共治”已經進入了剿滅劣五類水的關鍵時期,這讓從小生活在浦陽江畔的我著實有所沉思和期待。正好今年爸爸是村里此次“戰役”的負責人,有時候周末天氣好我也會隨著他去村莊到處走走看看,爸爸和其他工作人員走到哪都是小心排查,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從發現到通知再到解決,無不體現出此次行動的決心和信心。怪不得爸爸說這是一次“全民參與、全域美化”的五水共治行動,以實現“水下無淤泥,水中五障礙,水面無垃圾,水邊五違建,岸上有綠化”的農村綠色生態水環境。

這可不是一句空話,瞧!現在我爸還真成了“手機爸爸”。浦陽鎮為了第一時間發現劣水、第一時間轉達和解決問題,特意組建了一個“治水工作微信群”,群里集中了鎮村各級領導和熱心民眾,目前已有180多人,領導帶隊,每天信息不斷,現場圖片不斷。治水護水迫在眉睫,可見此次行動任務之多,規模之大,責任之重。我還經常在江邊看到標有“浦陽保潔公司”的船隻在河塘巡查、打撈水面和沿岸的漂浮物、清理河岸“白色垃圾”。對於村莊角角落落的小池塘、小溝渠發現隱患和被污染現象就積極上報和整治。範圍擴大了,力度加大了,環境也就越來越整潔了。現在每個周末回老家還確實能感受到河岸越來越乾淨,池塘越來越清澈,這可都是大家努力的功勞啊!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通過一系列的鐵拳出擊,目標在慢慢接近,口號即將成為現實,污染源被控制了,違章建築少了,河水也清了。但這並不代表行動即將結束,相反,我們每個人更有責任保護好身邊的一河一水,不讓歷史重演。治水護水人人有責,讓那綠水青山都成為大家永遠的金山銀山吧!

保護環境只需舉手之勞

在一條川流不息的街道上,有一隻垃圾桶,它的前面是一堆堆散發著陣陣惡臭的垃圾。垃圾為什麼會在垃圾桶外,甚至還有半米距離呢?是因為垃圾桶滿了,裝不下嗎?

一天,我和小林在放學回家的途中看見了這個垃圾桶。垃圾桶前散落著各種垃圾,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氣味,垃圾上幾隻蒼蠅嗡嗡亂飛。我捏著鼻子說:“這是那些人幹的呀,搞得這么髒!這么臭!”“是啊”小林說道,“路過的人這么多,竟然沒有一個人過來把它們將撿回垃圾桶!小睿,來,他們不撿,我們撿!”我和小林二話不說,放下書包,不怕髒,不怕臭地撿了起來。我們用手迅速地把滿地垃圾扔入垃圾桶,我們一會兒低頭,一會兒抬頭,感覺我們的動作像極了兩隻在啄蟲子吃的小雞。額頭已經爬滿了汗珠,頭髮上冒著陣陣熱氣,衣服被汗水打濕大半。

撿了一半,我突然站起來,自言自語地說:“今天我們把垃圾都撿到了垃圾桶里,那下次人們又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外,那怎么辦了?對,我可以寫張提示條,貼上在垃圾桶外,提示人們注意投放垃圾。”我想到就立即行動。我從書包里拿出紙和筆,趴在地上,在紙上工工整整地寫著“文明——只差一步!”,接著就把紙條貼上在垃圾桶上,怕貼上的不牢,我用手掌使勁地拍打了好幾下。我走遠試了試,紙條提示很醒目,遠遠就能看清楚,我高興地拍了拍手。

小林撿完垃圾,擦乾淨了手。清理之後的地面乾乾淨淨,臭味都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蒼蠅都羞紅了臉離開了。雖然活又累又髒,小林臉上卻溢出了高興而得意的表情。她看見了貼在垃圾桶上的紙條,豎起大拇指,夸道:“小睿,這些是你寫的嗎?寫得太好了!這樣一來,提醒了人們,他們就會不會把垃圾扔到桶外,污染環境了。”

“啪”的一聲,把我嚇了一跳,回頭一看,見一袋垃圾又扔在垃圾桶外。扔垃圾的是箇中年人,這時他也看見我們和提示,他的臉刷的一下紅了,過來撿了垃圾放進了桶,並說:“不好意思啊,我們大人都不如小朋友愛護環境,我一定改正。”這下我們終於明白為什麼垃圾會在桶外,而不在桶里的原因。原來是有一些人不願再前進一步,就扔垃圾了。我們站旁邊觀察了一陣,後續的人都把垃圾放桶里了。看著我們的勞動成果,我們兩個高興的回家了。

保護好環境,有時我們只需多花一點點力氣,甚至只要多走一步路。每個人就都可以成為的文明人,你的品質和態度,就從你做的一點點小事中體現出來。大家都奉獻一點,世界就會變得更加文明和多彩!

美好環境,我們回報你什麼?_

時間轉到二十一世紀,今天科技高速發展,工業經濟成為主導,網際網路時代改善了人們生活。雖然科技工業進步了,但是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我們在撿了西瓜的同時,卻丟掉了芝麻。

有人卻說,發展經濟重要,環境保護是次要的,發展固然重要,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如果不加以保護,今天我們就可能因健康問題病入膏肓,工作幹不成,有家不能顧。據環保部門統計,20xx年我國有6處嚴重污染,其中山西河流污染是重中之重,在璐城市與平順縣交界處,一家企業苯胺泄漏匯入濁漳河,造成河水頃刻間變成白灰色,並伴有刺鼻臭氣,昔日的綠水青山現在變成臭水溝,同時污染還威脅到紅旗渠。據監測,苯胺是種可燃的無色油狀液體,是用作農藥和橡膠製品的原料,這不僅讓人毛骨悚然。通過這次駭人聽聞的事件,環境再次為人類敲醒警鐘,不能肆無忌憚的拋開環境,製造污染,這是在慢性自殺!環境治理關係到人民健康,民族生存之根本。據衛生部門報告,我國每年有200餘萬人死於癌症,占全球癌症死亡的1/4,其中80%癌症是環境污染造成的。這些數字讓人觸目驚心,環境治理刻不容緩!

眾所周知,人要有個好身體,需要平時的體育鍛鍊,加上合理膳食就足夠了,但是還有一點最重要,就是要保證周圍環境優良。我們每天的生活,離不開空氣和水,近年來的空氣品質卻令人堪憂,霧霾天氣時刻籠罩著我們,由於私家車數量的不斷增長,汽車尾氣的污染不容小視,專家建議,兒童不要在馬路上行走,須有大人抱著。這也不無道理,身高不足1。5米的人群,距離汽車尾氣最近,屬高危人群。

人們嚮往呼籲低碳生活,因此,我國不少城市把公車改成使用液化氣,大多數市民改乘公交出行,這一舉措大大方便了老百姓,而且改善了環境。但是還有一些人,一些單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鋌而走險,拿人民民眾健康利益於不顧,公然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來發展自己產業,像這樣自私的行為,應受到全社會譴責,政府部門也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打擊,讓這些害群之馬無處藏身,還社會一個公正,為子孫後代留一片藍天。

如果世界上沒有污染,人們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仿佛眼前一對情侶沐浴夕陽,浪漫的走在海灘上談情說愛;幾名陽光少年,呼吸著清新空氣愉快地嬉戲追逐;一些晨練老人在馬路上精神抖擻的享受晨跑。啊!美麗的生活環境,你賦予我們大自然的美好,我們回報你什麼呢?

生活要適應環境

今天早晨,錦州冬泳基地的水面上已經全部結冰,雖然冰層不厚,但也需要破冰才能下水游泳。第一批來冬泳的朋友破開方圓有20多米的水面,為後來的泳友開闢了冬泳水域。

今天早晨的東湖水溫為零上2度,氣溫是零下7度。在冰水中游泳,手指頭最先感覺發麻,然後是胳臂和雙腳有麻的感覺,其它部位沒有感覺不適。泳友們下水冬泳的距離都明顯縮短,大約有40-60米,時間為1-2分鐘。

從今天早晨開始,為避免冰凍造成人身或設備損害,“冬泳之家”里的壓水井停止使用,明天就要自備淋浴用水,以適應冬季的環境需要。

人要生活就要適應生活的環境,任何一個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和發展,都要同社會環境相適應,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知識能力以及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等同外部環境接軌,這樣才可能有事業上的成功,生活上的順利,感情上的融洽等等。

雖然自己所處的外部環境是可以選擇或改變的,但是許多環境則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必須學會適應環境。

適應環境需要不斷改變自己,因為環境往往是難以改變的,我們完全可以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

冬泳的環境需要冬泳人去適應,因為在冰水的刺激下,冬泳人的血液循環速度就會加快以適應寒冷,這時冬泳人的身上就會通紅,產生熱量去抵禦寒冷。

生活的環境需要每個人去適應,因為每個人的收入不等,生活水平不一,會有各式各樣的生活環境,要學會適應。當然舒適安逸的環境是很容易適應的,但是在那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會缺少解決困難的能力,而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磨練的人,才會自強自立。正所謂經風雨,見世面,能夠象冬泳人那樣適應艱難困苦的環境,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出堅強的毅力和大無畏的精神,才能夠在生活中收穫更多快樂和更大的幸福,

如今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有了健身房、游泳館等,就不愛參加戶外體育運動了;普及了手機電話等,就不用寫信了;學會了使用電腦,就不愛動筆寫字了;有了自動電飯煲、微波爐、電磁爐等,就不愛用煤氣了;有了自動洗衣機等,就不愛用搓衣板了;有了鐘點工等家政服務,就不愛做家務了;有了大螢幕電視等,就不去電影院了;有了各種信息化媒介,在家裡各忙各的,就少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講故事的樂趣。總之,生活環境的變化是必然的,每個人都要學會適應當今社會給人們提供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讓身體更健康,讓心情更愉快,讓生活更幸福。

談談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珍愛生命,保護環境。”記得有一個廣告畫面是這樣的:一個由於過度採伐、工業、生活污染嚴重而被破壞殆盡的地球,痛苦地流下了兩滴淚。看到這則廣告使我感觸很深,是人類使地球流淚了嗎?

工業的發展給經濟帶來快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科技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和人類進步。使人們的交流更加便捷,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網際網路能使人們儘早的了解國家大事,時事新聞,在家飽覽群書。還有交通工具的發展,能使在遠方的親人到異地去看望親人。醫學的發展更使人們脫離了疾病的困擾。現代的進步促進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改善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加快社會生活的節奏,把我們帶入資訊時代。現代化的交通、通訊等手段,使地球變小,人們交往方便、快捷。

然而,任何事情總是具有兩面性。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成了強者,而“溫和的自然”卻成了容易受傷的對象。於是,“溫和的自然”變為“兇惡的自然”。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隨處可見:天空昏暗、空氣污濁、污水橫流、垃圾圍城……連遠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企鵝體內也發現DDT等農藥殘餘,藍天碧水已經成為許多人兒時的記憶和遙不可及的夢想。南極臭氧空洞,是因為過去氟利昂用量過多,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的,會有大量紫外線照射地球,皮膚癌等發率升高;美國的原始森林遭破壞,有很多樹木都是被人為砍伐的,造成很多動物流離失所,甚至有些物種滅亡。城市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衝突逐年增加。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這是許多人都認識到的問題,而真正實現它卻要依靠教育的力量,應該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積極植樹造林,愛護花草,為淨化自然環境做貢獻。有些還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一同來管理和維護,才能徹底對我們的環境進行改觀和完善。只需要我們用一點心,用一點力,就可以為保護環境付出我們的一點努力,為人類的生存增添更多的發展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