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比路長800字作文

腳比路長並不是淺顯的認為人的腳比路長,而是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不管路由多少,都會毫不猶豫的走下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關於腳比路長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腳比路長

路再長,長不過我們的雙腿;路再長遠,遠不過我們的志向。

一直記得爸爸告訴我的那句話:“人比山高,腳比路長。“是的,山再高又怎樣,我會用信念與雙腳去征服;路再長又怎樣,只要不放棄一直向前走,我便可以走到天涯海角,路的盡頭,因為我誓要做命運的主人。

高考倒計時開始了。寒窗苦讀數十年,我們用信心和意念戰勝困意;用毅力與拼搏追尋夢想,努力的腳步,踏出一片智慧的天地。明年六月,我們將收穫這數十年來,不惜付出的豐碩果實。但,路還在腳下,我們仍需不斷前進,直到老了,走不動了。

人生多短暫,卻難免缺憾,難免會有陰風狂雨。面對生活的傷痛,許多人選擇了放棄,迎接他們的將是前途暗淡無光。而我會選擇揚起自強不息的雲帆,劈波斬浪,奮起向前。貝多芬也選擇了和命運做鬥爭。

貝多芬,德國著名音樂家,他是不幸的。童年,父親以粗暴的態度逼迫他學習音樂,十七歲由於慈母去世,父親又酗酒,年少的他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而正當他在音樂的世界裡陶醉忘返的時候,他的健康被一連串的傷風、肺病、關節炎、黃熱病摧折!更痛心的是,到了二十多歲的時候,他的耳朵變聾了。耳朵對於音樂家該是何等的重要!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貝多芬痛苦萬分。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他熱愛的音樂,他把音樂當作是他的避難所,他勇敢地向命運挑戰。不顧雙耳轟轟作響,貝多芬一件又一件地完成著他的作品。在他完全聽不到,只能用書寫的方式來與別人交流的情況下,他創作了九十部交響曲的後七部,其中有三部被評為巨作。貝多芬曾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是的,他成功的扼住了命運的咽喉,使命運向他屈服。他成功了。這成功的背後有著多少人無法想像的辛酸與痛苦,他努力的腳步,踏出一片只屬於他的輝煌音樂天地。路就在腳下,我們應在人生之旅途奏一曲青春之歌。

路很長,但永遠不會長於腳,因為路在腳下。哪怕路上汗水灑一路,哪怕磨難集一身,與追夢人又有何懼?只要路還在腳下,我就會義無返顧的地走下去。

人生一世向前沖,摔倒爬起笑到終。路,仍在腳下。

腳比路長

路之成為路,是要有人走,腳不到的地方,是不稱其為路的。不怕路遠,就怕足跡不至。即便是南轅北轍,也會有到達目的地的一天——儘管期間會經過數不清的彎路。因為,我堅信——腳,比路長!

小時候,跟著父親去趕場,覺得從大山裡的家到場鎮的路,永遠沒有盡頭,就賴在地上說:“走不動了,背我,爸爸!”“到了,兒子,就幾步遠了,不信,你用腳量一量,數數還有幾步?”於是,天真的我就這樣走一步數一下,總數數不過十的我,居然不知不覺走到了場鎮。當時,父親笑著對我說:“娃,你看,從家到這裡,就只有十步,你的腳比路長呢?”那時,我並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只是覺得自己能走到遙遠的場鎮很了不起呢。

國小六年級時,在外打工的父親突然病倒了!

為了讓這個家的經濟寬裕一些,父親一直常年在外打工。他平時生活極其節儉,連一碗速食麵都捨不得吃。工地上的人們看到最多的就是他頓頓饅頭就鹹菜,人們知道,他是為了節省出更多的錢讓多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過得更好些。他要用他一個人的艱辛,換取我們全家人的幸福啊!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又加上過度勞累,父親得了嚴重的胃病,他又捨不得花錢治。久而久之,竟拖成了胃癌!

醫生告訴我們,父親的日子不多了,我和母親及弟弟日夜守著父親,要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彌留之際,他嘴唇蠕動著,卻什麼也說不出來。我知道他是放不下我們母子三人,握著他冰涼的手,我硬是把眼淚憋了回去。“爸,你是不放心我們嗎?有我呢,你看,我已經長大了,我會聽媽媽的話,把弟弟帶大的。一切都會好的。你說過,腳比路長,我會走好每一步的!”我強擠著笑臉說。父親也終於露出了一絲僵硬的笑容,那沒有血色的冰涼的手慢慢從我的手中滑落下去......

父親離開了我們,他身前治病欠下了一筆不小的債務。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母親本來就體弱多病,悲痛和壓力終於把她擊倒了!我不能倒下!我在心裡千萬遍的對自己說。我若倒下,這個家就真的完了。我安慰母親”沒什麼過不去的,不是還有我嗎!我現在可是個男子漢了!”母親淒楚的笑了,笑的那么無賴又無助!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我不再住校了,每天往返三十多里路上學。回家什麼活都搶著乾。我到深山裡挖藥材賣,央求鄰居帶我外出打工,我曾給飯館洗盤子掃地,也在工地上給老闆打過雜。不管小小年紀的我有多累多難,但只要想到我多病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弟,我就覺得吃什麼苦都值得。因為我是個男子漢。我要勇敢的挑起家裡的重擔,我要學會在沒有父親的日子裡摸索著“走路”,我要一步一個腳印,走穩,走直。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要延續多久,我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是怎樣的,但我什麼都不怕,因為我始終記著父親的那句話:路在腳下,腳比路遠!

國中畢業,我的很多同學都選擇了去普高讀書。我也想考大學,但我卻毅然選擇了職高。因為我了解到,國家現在非常重視職業教育,職高讀書都是免費的,每年還有兩千元的生活補助,如果成績好,還可以拿助學金。這對於我這個早已失去父親,沒有經濟來源的窮小子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我幾乎不用家裡的錢就可以讀完高中。這樣,就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但我的這個決定遭到了包括老師、同學、親朋好友的一直反對,甚至連我的母親都勸我打消這個念頭,她說,她寧願貸款,也要我去讀普高考大學。所有的人都認為我的做法及其欠考慮:職高是個大染缸,學習差的,表現差的,都集中到職高了。那裡的管理混亂,老師對學生很放縱,學生成天只知道打架、上網、談戀愛......總之,職高與我這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是格格不入的。去了就是死路一條!還談什麼考大學!

我告訴所有的人,讀職高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職高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樣,讀書是自己的事。只要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照樣能考上我心儀的大學。每年那么多讀職高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學,我也一定能。即便考不上大學,我也能學得一技之長。總之,我的人生之路我會一步步走好,因為,我相信父親的那句話:路在腳下,腳比路長!

現在,我就在職高的校園內,在教室里,寫我的心得。進入職高兩年,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得到學校及老師的表彰。我用掙來的助學金,給多病的母親買了一件棉衣,希望她在寒冷的冬天,能感受到兒子給她帶來的點點滴滴的溫暖。我也給弟弟買了一雙球鞋,我要讓他在人生路上跑得越來越快,越來越有信心。我還要讓他在沒有父親陪伴他成長的日子裡,仍能感受到來自兄長的父親般的溫暖。

雖然,我的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前面的路還很長,每走一步也都會比別人艱辛萬分,但,我仍會笑著走下去,因為——路在腳下,腳比路長!

腳比路長

“山里可以有沒路的地方,卻沒有腳走不到的地方。”長久以來,耳畔總是迴響著爺爺的這句話。每次迴響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山村,顧名思義,就是臥在山裡的村子。同時這也導致了一個結果——交通不便。過去車子只能開到山腳。然後,便得依靠自己的雙腳沿著砂石路向上走。等到走完盤鏇的砂石路之後,眼前就會出現一段時常泥濘著,仿佛就從來沒幹過的泥巴路。順著或逆著泥巴上的腳印再往前,便只剩下隱約出現的一道道小徑了。繼續沿著小徑向前,一直走到小徑的某個分叉處,便可看見一個孤零零的農房。而那便是我每次去鄉下的目的地。

過於幽長的小徑總會讓那時的我產生錯覺——路是沒有盡頭的,且四通八達的。在我之後的幾次散步里,這個錯覺被加深了。小小的腳掌對於長長的小徑來說顯得微不足道,我仿佛永遠看不到小路的盡頭。再幾次之後,這個錯覺已深深刻在大腦里。

於是我便對爺爺說了我的感覺。爺爺聽了我的話,只是吐了一口煙,搖了搖頭對我說:“孫兒,你猜錯了,山里可以有沒路的地方,卻沒有腳走不到的地方。”我卻固執的堅持我原來的感覺。爺爺搖了搖頭,忽然大步走了出去,看看我,說:“孫兒,跟我來。”說完,他便大跨步地走了出去。我嘟囔著也跟了出去。

不知繞了多少拐,晃了多少圈。周圍原本只有腳掌高的蒿草,現在變得有大腿高。地面也開始有了坡度,我開始變得有些慌亂,因為我意識到我們上了山丘。抬頭看看爺爺,他卻嫻熟地攀住一顆小樹,一用力撐一下,用手腳的力量將自己送上去,一點慌亂也沒有。

當我總算攀上丘頂時,爺爺早已坐在一個大石頭上休息了。等我把氣喘勻,他說:“孫兒,看看下面,我們走過的地方有路嗎?”我低頭朝山下望去——只有滿丘的蒿草,哪還有什麼路啊!我吃驚的望著爺爺,他笑著說:“山里可以有沒路的地方,卻沒有腳走不到的地方。看這丘,難道不是這道理嗎?”我怔住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是沒有路的,但所有地方腳可達到。路,它有盡頭的。腳,是不會停的;路,它可以鋪完,腳,卻可以一代接一代走下;路,可以被山,水,地震,塌陷等給阻斷和破壞,但腳卻可以越過它們,通向更遠的那邊。

每次我再回山村,我總會坐在那個山丘上,望向遠方。耳邊又會回想起爺爺的那句話:“山里可以有沒路的地方,卻沒有腳走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