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西湖遊記900字

西湖,是所有人嚮往的地方,古往今來,有多少名流俠客在此留下足跡,有多少傳說故事發生在這裡。下面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關於西湖遊記的高中作文,僅供閱讀!

西湖遊記

有幸能和以往的同學一起去浙江遊玩,正趕上江南的夏季,雖說是熱了點,但卻有江南的風為我們清涼解暑,可一會兒,老天可能是耍起了我們的興致下起雨來,但所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使得我們一大堆同學還是願意冒雨游西湖。

雨天泛舟真是別有一番詩意,在一艘大船上,擠下兩個班的學生,雖說是擠了一點,卻更有情調了。船兒從岸邊駛過,我們看美麗的山色,頗像是一幅中國畫,一副中國的山水之畫,畫中、雨中嬌媚可愛,看線條或疏或密,或濃或淡。見雨中它們完全在一種若有若無的變化之中,如果說他有,它隨浮動著的輕紗一般的雲彩,明明已經化作蒸騰的霧氣;如果說他無,它又在雲霧淡淺之時露出容顏,讓人感到親切。這便是西湖的山水,像是嬌羞的姑娘,透出一種無言的美,而當你想去細細品味時,她卻將自己埋沒在霧氣之中,惹人疼愛,仿佛仙人描寫的美人兒。

但我們是不是真步入了仙人的試卷之中了呢?這就得看那楊柳和那湖中心的雷鋒塔了。

所謂楊柳依依,雖說有其他的樹遮蓋,但卻始終遮蓋不了那岸邊油綠的身影,千姿百態,隨風飄動,頗像是在詩卷中那婀娜多姿的少女身穿古香古色的長衣長袍在翩翩起舞,一座塔屹立在湖中心,相映成趣,頗有韻味兒。可能只有同學們的歡笑聲才能把我們從詩意夢幻之中喚醒過來吧。這時我們接近湖中心,細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兒也就到了三潭印月,我們便瞧見古人的智慧之後,棄舟登岸。見雨小了一點,我們便走過這曲折的石拱橋,看橋底睡蓮含苞待放,惹人喜愛。柳浪和花港隱沒在濃綠的樹蔭里,偶爾露出影子似的飛檐。南屏山下閃爍著點點金色,這就是淨慈寺的琉璃瓦。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細雨的網,雨絲時疏時密,景色也因此而瞬息萬變,但見諸文字,自然無法捕捉其空靈的意境。

細細想來,若論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及洱海;若論山,西湖是雙峰不及雁盪,不及黃山。為什麼西湖的聲明奇高,吸引著更多遊人?是因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嗎?是因為千姿百態,湖山的變化無窮嗎?

我想可能只有多愁善感的詩人才能體會其中微妙變化的韻味了吧?在這裡,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相得益彰。走過了石拱橋,便聞見清新的泥土味兒,太陽也便穿破雲層,讓陽光撫摸大地,雨後的太陽顯得格外耀眼,把整個西湖照得通亮,像是在古香古色的裙擺之後又換了件金燦燦的禮服一般,光彩奪目。

美哉!西湖!自然的美,理論的美,綜合為美的極致。西湖之美,就在此啊!

暑假西湖游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游蘇杭。”蘇州因有星羅棋布的園林而引以為傲,自古便有人云“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是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寵兒。能與“淡妝濃抹總相宜”傾國女子西施相比的,恐怕天下唯有此湖。

游西湖也是有講究的。有句老話在杭州婦孺皆知: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如此看來,雨西湖在西湖該是最盛。上天眷顧,我在游湖時,便正趕上了一陣濛濛細雨。荷花,紅了雙頰。嬌艷中透著輕靈,躲藏在擠擠挨挨擠的荷葉中間“猶抱琵琶半遮面”,又如同怕見生人的少女般嬌羞,卻姿態萬千。映日荷花固然美,卻終究也只是美女西施的侍女,遠比不讓她們的小姐蕙心蘭質。

雨後的空氣泛著甜潤的味道,波色瀲灩的湖面籠罩著一層薄薄的水汽,宛若輕柔的面紗般,朦朧了西湖國色天香的美麗容顏。夕陽終於趕在暮色蔓延之前掙出雲層,在湖面灑下一片斑駁。湖畔的垂柳掩映著在夕陽下浮光躍金的湖水。如煙般的綠色與夕陽的金色交相輝映,暈得如夢一般。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湖面上飄著淡淡的暮色,夕陽的血紅從天邊淌下,滴到深黛的湖面上。在輕輕的湖風中,柳條輕輕的搖曳著。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天黑了,當西湖那沉魚落雁的容貌就要完全被暮色掩去時,湖對岸的燈光忽然亮了起來,一剎間的一片金碧輝煌令人宛若進入仙境一般。湖水倒影著流光溢彩的夜燈,霎時間如水晶宮般的朦朧而晶瑩透亮。不施脂粉的西湖霎時間雍容華貴。

夏夜,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了湖面上。湖水泛起層層碧波,反射著銀色的光輝。柳蔭下的青蛙不安分起來,蟋蟀也歡快地彈起琴來。對岸的燈光伴著遊船上的燈火輕輕搖曳著,晚風習習,遊人在竊竊私語。空氣中忽然開始瀰漫清幽的香氣,靜謐之中,恍若聽到了荷花綻放的聲音……

西湖真美

我曾經領略郭潘陽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漿聲、還有青海湖的質樸,今年寒假,我又去了聞名的西湖。

西湖的真正的由來地質學家已經給了明確答案:

西湖原是一個海灣,由海灣演化成為一個瀉湖,由瀉湖形成一個普通湖泊。因為注入這個湖泊的河流的泥沙沖積,在地質循環和生物循環的過程中,必然要發展泥沙淤淀、葑草蔓生而使湖底不斷變淺的現象,而最終由湖泊變成沼澤,由沼澤變成平陸,這就是湖泊的沼澤化的過程。但西湖從成湖之日起直到今日,仍然一湖碧水,這當然是由於它的沼澤化過程受到了人為遏制的結果。

西湖有十大名景,我最喜歡、至今難忘的便是楊公堤、蘇堤、三潭映月。

在西湖的西面,有一條明朝時南北相連的長堤,叫楊公堤。楊公堤最精緻的六橋,分別是:環碧橋、流金橋、臥龍橋、隱秀橋、景行橋和浚源橋,上面都鑲嵌著綠蔭玉帶的秀麗古樸的花紋。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的是環碧橋和景行橋。

環碧橋為雙橋,橋面刻有浮雕的欄板,每座都有20塊,圖案內容大致均為一塊圓環狀璧玉,環內的圖案各不相同,特別引人注意的是跳躍的鯉魚,在太陽的照耀下,鱗光閃閃,活蹦亂跳,好像在歡快地迎接遊客的到來,讓人滿心歡喜!而景行橋更與眾不同。景行,景行,景致中行走。沒錯,景行橋的護欄板上全雕刻著西湖美景。豐富多彩的石刻圖,把西湖景色中最美麗迷人的部分都刻畫了出來,不僅精緻,而且美觀大方,多達28幅!

在西湖的東面也有一條堤,是宋代著名作家蘇軾修築的。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個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出露,月況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楊柳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魄。蘇堤上還栽種著蘭花、櫻花、芙蓉等觀賞植物,一年四季,奼紫嫣紅,五彩繽紛。而時序變換,晨昏晴雨,氛圍不同,景色各異,如詩若畫怡人風光,使蘇堤成了人們常年游賞的地方。

西湖的中心有一個景點叫“三潭映月”。遠遠望去,宛如三座微型的寶塔矗立在西湖中央,三座“寶塔”呈三角形狀分布,與對面山上樹叢中的保淑塔遙相呼應。據說中秋節時在三潭映月看月亮,能同時看見十七隻月亮。聽到這兒我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以及他們創造出來的奇蹟感到深深地自豪和驕傲。

如果說西湖是個仙女的話,那么楊公堤和蘇堤就是仙女手中的兩條彩帶,而三潭印月便是鑲嵌在仙女身上的三個寶石。

離開西湖已經很遠了,我還依依不捨地回頭望著西湖,她真是太美了。難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有這樣的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