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鄉過年風俗作文300字

【篇一】

我的家鄉在山東省鄒城市大束鎮葛爐山村。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鄉過年的風俗吧!

大年三十的下午,家家戶戶的人都要拿著黃紙、香、鞭炮到自己家的祖墳上去請過世的人到家裡過年。走到祖墳上,先給過世的人燒紙錢,點上香放鞭炮,接著磕頭。然後,再說上幾句:“老爺爺老奶奶、爺爺奶奶,跟我回家過年吧。”說完之後就捧著香回家。

在我的家鄉吃飯的時候,也是很講究的。一家人按輩分坐在不同的位置,再是所有的人都到齊的時候才吃飯。

大年初一的早上每個人要磕頭。年老的輩分高的給請來的人磕頭,輩分低的給年老的人磕頭。小孩子給大人磕頭還給壓歲錢。

這就是我家鄉過年的風俗,讓我也了解一下你家鄉的風俗吧!

【篇二】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漢族過年吃餃子的風俗。

除夕那天,媽媽要包團圓餃子,要求我也參加。媽媽早早的調好餃餡,擀好麵皮,每張麵皮薄厚均勻,方方正正。準備工作做好後,包餃子正式開始。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看看我包的不是餡多就是餡少,不是躺著就趴著。再看看媽媽包的,就像精神飽滿的大將軍,站在那一動不動,好像正在接受考驗的士兵。我包的呢?已經兩腿發軟,像打了敗仗似的,不敢抬頭見人。

我又包了一個,我把兩邊捏住了,可是它那飽滿的肚皮卻露了。我嘆道:“真難呀!”我泄氣了。媽媽對我說:“乾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聽後我點點頭,媽媽教我包餃子,先拿起餃子皮平放在手心,再夾點餡在麵皮上,然後兩端對摺按緊,彎曲擠壓,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這下我的就像打我勝仗回來的將軍,我開心地笑了。

年三十的餃子不僅形式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規定。首先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擺放整齊,民間叫圈福。我們漢族吃餃子的風俗從古延續至今,因為它代表著歡樂、團圓、吉祥!

【篇三】

春節,人們俗稱“過年”。過年期間,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風俗。

在大城市裡,過年那天,人人都穿新衣裳,接著清潔自己的家,貼對聯,購年貨,然後把買來的花花草草擺放好。晚上,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人們吃完年夜飯後,就在規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裡看精彩的的春節聯歡晚會。

農村的除夕是這樣過的:大家一大早就起來了。換上新衣裳以後,就在自家的門前貼對聯,然後掛上紅燈籠。晚上,家家戶戶的燈籠都亮了。每家門前“噼里啪啦”都是爆竹聲。人人挨家挨戶到處串門,非常熱鬧。

大年初二的時候,大家都帶著年貨,有的去廟裡上香;有的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的一大家子出去遊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習俗。

【篇四】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說到過年,大家首先會想到吃的。既然過了臘八就是年,那就從臘八粥開始說起吧!

以前,普通人家沒有足夠的糧食,所以到了糧食收穫的季節,人們會把大量的糧食都存起來,吃的也很節省。只有到了臘八這一天,人們才會把過去一年存的糧食都拿出來,煮成一鍋粥。這也有辭舊迎新、新年新氣象的美好寓意。現在,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吃臘八粥已經成了過年時不可缺少的習俗,一直流傳了下來。

春聯,也是過年的習俗之一。春聯,是最常見的一種對聯,由上聯、下聯、橫批組成。一般來說,普通人家希望吉祥如意、萬事平安;生意人希望財源廣進;讀書人希望芝麻開花節節高;老年人希望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人們把對新一年的祝願寫進了一副副春聯里,貼在門上,希望願望得以實現。人們也會把福字倒貼在門上,有“福到家門”的美好寓意。

除了這些,吃餃子、守歲、放炮等,也是過年時不可缺少的傳統風俗。讓我們在這些傳了一代又一代的傳統習俗中,過一個愉快、美好的新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