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900字

南懷瑾曾說過,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他人的幸福,最後卻發現自己正是別人羨慕的對象。所以不要看你沒有什麼,而要看你擁有什麼。就像蘇格拉底逛集市回來後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么多他並不需要的東西一樣。人生本不應執意去追求那些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立足本心,知足常樂,方可“仰天大笑出門去”,走向成功。

林清玄曾說過:人生當以花的姿態來證明自己。林俊德老人便是那綻放在“死亡沙漠”的羅布泊大沙漠的馬蘭花。它沒有百花爭艷的美艷,卻是戈壁灘的風景。,大漠、烽煙、馬蘭,這便是林老一生的寫照。他五十年如一日投身到祖國的核事業,棲居戈壁數十載,他卻備感幸福。名與利於他而言僅如沙塵,他在科研的過程獲得自我的滿足,使得他能夠笑對滾滾黃沙。這便是知足的力量,他使人淡忘了明(名)與利,使人收穫自我的滿足,使人長久幸福不被苦與難所累。

泰戈爾曾說過:你的負擔將會變為你的禮物,你的苦難將會照亮你的路。大山、扁擔、藥箱。這便是“扁擔村醫”李前鋒肩上沉甸甸的擔子,他自身甚至患有尿毒症,然而他卻堅持每天挑著藥箱,行走在大山之間,為鄉民送醫上門。柔弱的肩膀,沉重的擔子,巍峨的高山,就是健碩的年輕人都難以承受這份辛酸勞苦,然而李前鋒一走就是五年。倘若不是守有一顆簡單的知足之心,他又怎能挑得起這擔沉重的藥箱;倘若不是守著一顆簡單的自我滿足感,他又怎能挑得起全村人的健康;倘若不是守有簡單的知足之情,他又怎甘心屈身深山,挑著一個醫生的職責與擔當。是因為知足,他忘記了自身的病痛。他曾說:“這裡的鄉民需要我,我能夠幫助到他們已經很知足了,我不覺得苦,我感覺這樣做挺幸福的。”

一簞食,一豆羹,這是顏回的幸福;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曾點的幸福;流觴曲水,暢敘幽情,這是文人墨客的幸福。然而當今,人們卻失去了這種簡單的知足感,而使自己深陷痛苦之中。

其實,沒有藍天的深邃,我們同樣可以擁有白雲的飄逸;沒有大海的壯闊,我們同樣可以擁有小溪的優雅;沒有原野的芬芳,我們同樣可以擁有小草的翠綠。人生沒有旁聽的席位,我們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聲音。又何必執著於擁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