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議論文800字高中【三篇】

【篇一】

自古以來,古人云:“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流傳至今,這些規矩來自遙遠的封建社會,也影響了中國人天性較為封閉、規矩的特點,雖然有利於社會安定,但在創新方面是處於劣勢的。即使有規矩,思維的天窗依然需要打開,就像人只有喝醉了才會痛快淋漓地抒發情感。

每個醉酒後的人姿態不盡相同,有人痛苦流涕,有人開懷大笑,有人憤憤不平……所有壓抑的情感都在“酒後吐真言”中盡情釋放了,無所畏懼,暢所欲言,隨心所欲地宣洩自己。

東晉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一日與朋友相約出遊,醉酒後即興揮手成就一幅好字,朋友讚不絕口。酒醒後,王羲之欲再寫幾幅卻再也無法超越第一幅的作品。這並不是偶然,也不是王羲之沒有了靈感,只是在他喝醉酒後,心中沒有了雜念,身心均集中於字上,揮就了一幅自己無法超越的作品;清醒後,或許急於求成,或許貪婪,或許只想單純地再寫一幅好字,但心中再也沒有了醉酒後的寧靜,那份天然,那份純淨,靈感來源的清淨之處,也於此而消失了。

再有,《梁山伯與祝英台》中一集劇情如下:

梁山伯的書院來應聘的老師,在教學生練字的時候,竟然讓學生先喝酒,被原來的老師視為“教壞了學生”,然而結局——喝醉了的學生搖搖晃晃地寫了一幅又一幅讓人驚嘆的作品,深得賞識。

酒也並不是值得提倡的東西,酒所發揮的這些好的作用,只是因為酒讓人暫時忘記了一切。通俗來講,甚至暫時失去了理智,正因為這樣心中便沒有了那么多的顧慮,只有心中單純的所想,思維便沒有了限制,真正地做到了隨心所欲,真正地做到了醉翁話心。

每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這句話無數人都被激勵了無數遍,然而呢,卻常常只成為了人們的一種信念,又有多少人真正地挖掘了自己的潛力呢?“不能這樣做%……”“不應該這樣……”……規矩環繞在我們的周圍,甚至有時會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激發潛力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突破限制,並不是所有的規矩都是錯誤的,只是在一條條規矩之下,我們難免又自己為自己設定了一條條限制。並非所有的靈感都會如願而至,大多數人需要自己去尋找靈感,那就拋棄自己的一條條限制,幻想吧,甚至胡思亂想都可以。每個人都需要從條條框框中掙脫出來,就像醉酒般的隨心所欲,就像醉翁話心一樣,隨心所欲。

當你遇到抉擇——遇到兩難,遇到多項選擇時,不妨靜下來,像醉翁一樣什麼都不要想,聽聽自己的聲音,便會得到明朗。

醉翁話心,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句咒語,它需要身臨其境,想著,你是一位醉翁,可以話心,無所拘束……

【篇二】

責任,是指自己分內應做的事,做好了就沒事,做不好就要負責。

責任,有大有小,有重有輕,每個人都有責任。

責任,或多或少,或難或易,擁有責任也擁有負責。

分得清責任,才能正確引領自己。某一中學生,總覺得自己屈才,和同學相比,成績差了就抱怨老師“水平太低”,參加比賽沒獲獎就埋怨比賽組織“有眼無珠”,父母是普通百姓就埋怨他們沒能耐,不能為自己的未來創造優越的條件。

當我看到這裡時,突然感到很滑稽,我想應該有很多人這么想吧,還是他的朋友比較明智,知道責任所在。

你可知道,同一間教室,同一個老師,自己比別人差,這是為什麼。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他們對待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交給每一給人的知識也是一樣的,而不一樣的是自己的心態,同學課後的努力不是你課後的嬉戲可以相比,同學課時的認真不是你課時的神遊可以相比,同學繁多的筆記不是你空白的書本可以相比,你的成績差是誰的責任?

你的文章寫得好嗎?是如李白詩文一樣浪漫?是如毛澤東文筆一樣豪放,是如李清照美詞一樣淒婉?自己的文采不如他人,是組織者有眼無珠?你可有在你的文章中做過修改,你可有在這次落選中吸取教訓,你可知道你的文章的缺陷。你沒有獲獎是誰的責任?

父母是普通百姓又如何,父母是百萬富翁又如何,那都是父母的,父母也曾努力過,他們還沒有讓自己的子女受苦,他們現在的努力就是讓你改變這一切。魯迅一家曾是官宦之家,但後面也變成了普通百姓,過著無比艱辛的生活。即使這樣,他們也很努力,讓這一切發生了改變,周建人的自學成才更令我敬佩。同樣的環境,不同的變化,家庭條件不優越又能怎樣,自己可以努力的去改變,這一切這也是我們成長的墊腳石,磨練堅強意志的源泉所在。自己的不知足,是誰的責任?

自己的責任自己負責,推卸責任沒必要。

【篇三】

笑,是美好的。可是有的笑,卻是致命的。就像看別人失敗時嘲笑,別人遇事時的取笑,和低級趣味的狂笑。這些笑往往十分刺耳甚至刺心,比處罰更傷尊嚴,比冷眼相看更加絕情!

當阿Q即將被斬首時,人們只知道讓他唱戲,相互取笑,卻放下一個活人生命不顧,即使阿Q自己也在笑那些革命的人。當卡西莫多被綁在台上時,許多人只顧著嘲笑他的醜陋,卻沒有一個人為他水送到旁邊,卡西莫多雖是智障,但他心地善良,他懂!那個世紀人們笑得肆無忌憚,他們不管是做出貢獻的革命黨,也不管是心地善良的百姓,也不管是普通人,總之極大多數人顧別人尊嚴不顧,只要有人在絞刑架上,他們就肆無忌憚的嘲笑!

美國攝影師有一副著名照片,是許多人在街頭狂笑,看了卻讓人心頭一冷,很像有人被斬首時的笑。社會劣根性沒變,現在也如此。很多人喜歡看別人出醜,絲毫不顧及他人感受。當一個人摔倒時,許多人在一旁嘲笑,卻很少人想到去扶他一把。當一個人鼓足信心上台演講時,卻有人起鬨,接著是刺耳的一陣嘲笑。成績不理想時,沒有人安慰你,卻有人笑著向你炫耀。換做是自己,你會怎么想?笑?不,那一定很失尊嚴,甚至有*的念頭。

馬航失蹤,應萬分悲慟才對。可有人確那它取笑。說說里竟出現無聊的“李白馬航失蹤預言詩”。這既侮辱了李白,也十分傷害200多遇害者家屬,只博無聊一笑?反正我笑不出來。好多新聞也如此,人們對許多人的不幸遭遇已經淡化,淡化……只知道找那些庸俗的“好笑”,那些評論,不忍直視……換做你呢?被別人評頭論足什麼滋味?

許多經典,被演繹成毫無經典性的爛片。像西遊記為什麼被寫成了《嘻遊記》,三國演義情節被好多遊戲篡改,許多經典讀物被電視劇增加了好多令人作嘔“搞笑情節”,還有篡改歷史亂七八糟的穿越劇。許多經典都被低級趣味的“搞笑”篡改,不把經典讀物作者氣昏嗎?

褒姒一笑周國滅,貴妃一笑滅唐朝。若只知取笑,怎么努力?怎么成功?

真正的笑是單純的笑,是自信的笑,是吃苦練就的笑。若上學時只知歡笑玩樂,怎么聽進知識?若是通過吃得苦中苦最終成功的笑,那才最美的笑。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隱藏自己的笑,那才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