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自信的高中議論文三篇

【篇一】

俗話說得好:“唯有自立自強者,才能擁有尊嚴和財富。”一個國家是如此,一個*族是如此,一個人也是如此。

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靠依賴他人而生活的人,他們就像那圍繞大樹生長的藤條,一旦大樹不再存在,依靠它的藤條還能存活嗎?可既然如此,又為什麼有那么多人心甘情願去當那“藤條”呢?是為了安逸舒適嗎?

莎士比亞出生於英國一個富商家庭,可他十六歲就出門打工給人家當過書童、屠宰場當過學徒、當過兵、做過鄉村教師……最後又漂洋過海,到了荷蘭、義大利,正是因為有了這樣豐富的人生經歷,正是這樣自立自強的精神,讓他成為不朽的文學巨匠。

在我們生活中,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人喜歡依附於他人,居里夫人說:“路只有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寬。”那些依賴別人的人靠別人走出的路會平坦嗎?會寬廣嗎?

中國有句俗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只有自立自強,才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遺憾!

【篇二】

鴻鵠尚未飛時,誰知道它將會有千里之行;魚兒剛出生時,誰知道它能在激流中遊刃有餘;梅花剛剛出牙時,又有誰知道他能在寒冬中孤芳獨放。

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二千多項發明是從證明他的實力,他用汗水鑄就了成功。但是他小時候,因為患有多動症而被*退學,他因為蹲在雞蛋上要讓小雞出生而被他人所排斥,他的童年裡從滿了排斥,而他憑藉自己的自強不息的信念和父母的鼓勵,使他逐漸走入科學的大門,讓他逐漸走向成功。

鴻鵠之所以能千里之行,只因為他有自強不息的信念;魚兒之所以能在激流中遊刃有餘,是因為它在幼兒時自強拼搏;梅花之所以能孤芳獨放,只是因為他自強不息地抓了嚴寒。

我們要學習愛迪生、鴻鵠、自強不息的精神,當面對困難是要堅強而然後要克服它。自強不息是一種信念,使我們奮發圖強。學習不好使時,可以努力奮鬥;事情做不好,可以多多練習。只有我們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先天的不足,可以用後天的努力來彌補。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可以去把劣勢變為優勢,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等於成功,所以我們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篇三】

在中國,有一個女孩5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但她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鬥爭,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讀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而且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她就是我國的作家――張海迪。在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中,她變得更加堅強、勇敢。終於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的不如意。也許我們會碰到滿路的荊棘,也許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風雨,也許我們要面對許多困難的考驗。但是,生活需要磨練。當我們經得起大風大浪的時候,生活也一樣會眷顧我們的。

在我們遭遇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去迎接挑戰呢?

首先,我們應該給自己樹立一個信心。一個有自信的人,他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就好像我國的“兩彈一星”元帥鄧稼先,他在研究的時候就是因為他相信自己能夠研究出“兩彈”,能夠為國做貢獻,所以他毅然接受了使命。偉大的地理學家李四光因為自信,向其它國家證明了我國地大物博。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奠基。一個人有了自信,那么在困難面前才能不退縮,有了戰勝困難的決心。

其次,我們應該有勇氣和奮鬥的精神。如果勇氣是航船,那么奮鬥就是船上的指南針。我們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就會事半功倍。奮鬥是力量的源泉,如果我們只會說空話、止步不前,最終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在我們思想的前提下,在付諸於行動,我們才能把握住困難的方向,把困難踩在地底下,在磨難之中綻放光彩。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強。諸葛亮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於每個人來講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懂得自強,就會明白到為什麼人總會在一次次磨練中成長起來,而且變得堅強。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強的概念,又何須談起戰勝困難。在我們把握好自強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在困難挫折中奮起,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經過一番磨練之後,成功的路我們也就把握了。經歷了苦難、經歷了磨練至少使人積累了經驗,增強了毅力,從而使人更懂得珍惜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也更懂得如何做人與處世。

磨練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都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經得起磨練的人生才會更加的有意義。人生中的磨練,是我們成功的見證,是我們成功的奠基,更是我們人生的價值所在。讓我們為“磨練”唱一首生命的讚歌吧!讓我們把“磨練”的艱苦化作是滋潤你我心田的一場春雨吧!人生貴在磨練,難道你現在不應該有所行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