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關人工智慧的議論文600字【三篇】

【篇一】

隨著科技的不斷攀升與發展,人工智慧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人工智慧,顧名思義,代替人類做工。人工智慧的出現意味著我們的生活會更加便利和輕鬆。

據我所知,人工智慧可以做家務。譬如掃地機器人,可以自動將地清掃乾淨,不需我們動絲毫。我們可以用這些零碎的時間乾更多的事。

有人說,人類做的事情人工智慧都可以做到,我覺得不然。我每日伴著晨曦出門上學,都會在門口的早餐店買早點,空氣中夾雜著濕潤的淡淡白霧,一股濃郁的清香鑽入鼻腔,新鮮的包子出爐了。老阿姨笑著把早餐遞給我,觸及她溫熱的雙手時,心中湧出一股暖意。這與人工智慧截然不同。

而且計算機本就有人類產出,本就是沒有情感的死物,它不會像人類有複雜的心緒,充盈的精神世界。假如,讓一個人與人工智慧同處月下,人工智慧或許只能回答實時的溫度與天氣情況,而人類或許回因自身的遭遇而由衷地感嘆月涼如水,明月幾多愁。

但是現在,許多人活著跟機器人越發相像。他們都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對身邊的一切都異常冷漠,失去了價值觀與同情心,成為生活的傀儡。他們會在看到別人的悲慘後冷笑;會對別人的缺陷冷嘲熱諷;會對別人的乞求熟視無睹……每當我遇見這些毫無情感的機器人時,我總會思考縈懷為什麼會有如此可悲的人出現?

我認為的生活,雖有一點黑白,但不乏姿彩;雖有喧鬧和煩憂,卻時有銀鈴般的歡笑;雖會有挫折與艱辛,但也有克服苦難,戰勝挑戰後真正的快樂……這些豐富的情感,它們是否能感受到呢?

是這個時代生產出這些機器人,也是他們把自己改變成機器人。人際關係的日漸淡薄,親人間的疏遠,朋友間的虛情都在提醒著我,讓我不要成為這種人。

我嚮往的生活是鄰裡間的相互問好,而非漠視;是與陌生人之間的一個微笑,而非向下的唇角;是與親人間的擁抱,而非禮貌性的點頭……

希望我嚮往的生活是我以後的生活,人與人之間充滿愛與溫情。也希望機器人越來越少,能有歡笑與淚水,淚水雖鹹,亦是真情……

【篇二】

在現在這樣一個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社會,我們身邊的電子產品逐漸變得人工智慧化,它們正變得像人類大腦一樣靈活、聰明。思維脫去了以往的死板,按程式行事而是更加貼近人類生活,有了感情色彩,不再冷漠。

然而,與之相反卻是正在使用它們的人們,在享受它們帶來的樂趣和方便時,他們的思維

正在緩慢地流逝著。人工智慧正一步步地吞噬著人們的思考方式以及能力,讓人類步入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的危險地步,同時讓其後果變得極其嚴重。

電子產品的人工智慧化固然能夠推進我們社會的發展,方便了我們的生活,科普了我們的知識,發達了我們的商業,加強了我們的軍事,這是一個極好的現象。但是當我看到人與人在交流時失去了溫度,只是刻意地去做出應答;無情地一個“不”,一個否定詞帶來的無限殺傷力;甚是在人們真正需要幫助時,不經過大腦思考直接忽視等等,都能給我們重重一擊。這是冷漠無情,毫無溫情所言,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的一幕幕。人們只會拿著人工智慧不停地滑動、點擊、長按,一個個動作變得機械化,眼神始終在光源處停滯,慢慢地人們就不會關注身邊的點點滴滴,它們的思維也就變得機器化,思考的方式和機器一樣只會按程式套路來,僵硬的思維變得普遍化,現象變得廣泛,那種人與人明明相識卻擦肩而過,明明可以互幫互助卻冷眼相待,讓我感到心底里的難受,無奈。

就如同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的一樣:“我不擔心人工能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我們應該理性的思考,人與人之間多一點兒關心、關注,不要讓這個社會失去色彩,失去溫暖,失去它本該有的溫馨和諧,不要讓我們丟失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們本該擁有的同情心。我們不應該受人工智慧的影響和控制,發自內心的去同情他人,面對事物的價值觀要正確,我想這個世界會朝著更美好的方向發展。

人工智慧應該和人類攜手構建更美好的環境。

【篇三】

科技發展,人工智慧似乎已經超越了人類,但人工智慧畢竟不是人類,它由我們編程。可如果人類像計算機一樣的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會怎么樣呢?

我們之所以被稱之為“人”,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思考,我們能遵守基本的道德,法則,我們具有其它動物少有的一些品質。

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也的確,小時候,我們擁有敢於背著人群說真話的勇氣;我們有為了真理與他人爭得面紅耳赤的認真與執著;我有一雙純真的眼睛和善良的內心,去發現並幫助有需要的人。後來,我們變得更小心,更謹慎,也更易受傷,在所有事物面前,都選擇權衡利弊,像計算機一樣的思考:走那一步,更有力?我們每天八小時通勤,為各種“我想要的”熬紅了眼睛,在計算了利弊後,我們變得冷漠麻木,不再有同情心,也不再樂於助人。何時,我們忘記了父母的話語,忘記了那些為人最簡單的品德?

《黑客帝國》,一步一有些久遠的電影。電影裡,大部分人都被插上了管子,他們躺在那裡,任憑母體控制他們的意識,但感受到的也儘是美好,沒有了現實中的痛苦。現實中,他們可能穿得破破爛爛,困窘不堪,可幻想里,他們得到了一切現實生活中自己沒有的——因為你想要什麼,幻想中就有什麼。有一個人拒絕了這樣的看似美好的夢,主角尼奧,劇中的反派一再逼迫誘惑他:吃下藍色藥丸,一切都將是美好的。他最終選擇了紅色藥丸,即使吃下後,他要承受現實中一切的苦難,但他不願想躺在那的人一樣,失去了自我的基本思考,失去了價值觀的判斷,就如把那噁心的黏稠物當作美味佳肴——因為母體告訴他們,這是塊牛排,美味而多汁。

他在現實中痛苦掙扎,但相比那些被管子“飼養”的人,他還可以驕傲的說:我還是個真正的人。

記得當時我聽到李世石被人工智慧打敗的訊息,並沒有太過震驚,畢竟人類發明計算機的初衷,便是讓它來代替我們做一些我們無法達及的事情。但這並不代表它一定會超越人類,說到底,人工智慧一直都是人類思考的結晶,他沒有人的同情,也沒有我們的價值觀,冷酷的“思考”和計算讓我每每看過一些關於人工智慧的科幻電影后,總有些後怕。

人類永遠不應像計算機那樣的思考,我您願多走些彎路,多吃些虧,也不要在精確計算的道路上,摒棄為人的價值觀與同情心,將善良的品質束之高閣,冷漠麻木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