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關道德的議論文【三篇】

【篇一】

現在的社會中,人們常常談論道德話題,但一些有違道德的事情還是頻頻發生。“饅頭老太”為我們出了一道選擇題,讓每一個人對“無人售饃”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五年道德檢測的實際情況包含了她對路人和社會的無比信任,人們也無比信任“饅頭老太”,這體現了一種良性循環,激發出的是強大的社會正能量。

近年來有關道德的爭論很是火熱。“倒地老人為何無人扶起?”為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會如此的盛行?是社會的淪落還是人們道德的敗壞呢?

有人說:“或許是個碰瓷的,繞道而行吧。”也有人說:“這么多人都路過此處,別人都不管,我為什麼要管。”是啊!這是人們常有的心理,人們有這種心理的原因是由於一種現象——“吃力不討好。”是幫助別人後,反而被冤枉,時間長了,這種事就誰都不願意幹了,免得掉坑裡。

但是,我覺得無論有沒有被冤枉的可能性,這種事只要我們還有一點點道德心,都應該勇於參與的。因為或許只要我們伸一下援助之手,就會挽回一位老人的生命,生命是多么的可貴,人的一生只有那短短的幾十年,所以我們不僅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也應該珍惜別人的生命。如果因為有這種被冤枉的可能就不去做的話,當你若無其事的從旁邊繞過去時,心裏面就沒有一點內疚嗎?我想,如果我是那種人,半夜會被噩夢驚醒,況且就算有那種被冤枉的可能性又怎樣呢!大家不要忘記了,我們現在生活在法制社會中,法律會明辨是非,只要真理站在我們這邊,我們就是清白的,沒有人能隨意誣陷我們。

“倒地老人無人扶起”的事件驗證了我們這個社會某種程度的淪落,而“饅頭老太”卻對我們這個社會還是充滿了信心,對路人和買饃的人有著無比的信任,這種賣饅頭的方式不僅僅賺的是人們的錢,而且是激發社會正能量的體現!

我相信,我們社會中絕大多數人們還是有道德,有涵養的,不然社會中也不會有那么多慈善團體和機構,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愛心人士。哲學中說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我們不能因為那點壞的可能性,就完全否決一件事,我們應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如果是我遇到這種選擇,我將毫不猶豫地堅守我的道德。

【篇二】

現如今是社會主義文明和諧的社會,那么人們真的就達到文明的準繩了嗎?未必。我從幾個小細節談起。

我現在仍是學生,每天放學要經過薛福成故居,再乘車回去。那天天下著雨,我撐著傘同另一個同學一道去車站。聽到薛福成故居里兩個看門的中年婦女對著路上她們的個熟人笑著說:“噫喲,看剛剛有個人進去了,連自己的轎車門都沒關,敞得老老大。”說著,還兩袖互插,捧腹笑之。我無語…我走過去,把門給帶上了。我回頭看了看,見那兩人沒再笑出聲來,“畏縮”地“隱”入門內。我想像了一下,她們應是自慚罷,方才的笑,是自嘲罷。

到了車站,我對我那同學說了聲“別動”,那同學便以為我讓他別再轉傘(雨天轉傘打趣),對我灑了一身水。我解釋說,是讓他不要用手去動嘴,否則不好的,他的嘴前幾天被桌球板揮腫了。平日多嘴的他頓然無語,只是看了我一眼,就沒敢再看。我同時也在思考著,為什麼人的腦子一來就往別人壞處想,社會問題么?

又一天,我乘公車出去。我家那站是第一站,自然就有位子。過了幾站,人上來的多了,就有一位母親抱著孩子上了車。從前門一直走到後面,一直沒人讓座。我坐最後面,到了我那兒,我便站起讓座了,那位母親道謝連連,我微笑以示。這時我發現先前坐在我前面的一個扮得花俏的四十來歲的婦女,同前面所述的一樣,自慚地回過頭去。(我思考著……)

車繼續開著,我無意中聽到旁邊一對老夫婦談論著什麼,是說一個人如何如何的沒素質,還高調地說:“像我們素質那么高的人,才不理他呢。”我看了一眼,見其正嗑著瓜子,一邊向窗外吐著說呢。我不得已在這兒說一句,“可知恥否!”

談到這裡,應該對現狀了解個大概了罷。我平日細心地觀察了一下,沒想到如此不盡如人意。悲哉!看來人們道德文明的培養是任重而道遠了。

這個問題涉及到任何的年齡層面,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應該認識到這一點。

順便說到這裡,也談談這個問題。

在這個尊老的年代裡,老人的道德也應得到提升的。雖然,目前還沒人說過,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

一次,一個年紀很大的老人興沖沖地上了車,從第一個位子開始問:你讓不讓我!甚有幾分霸道之氣。這是我沒料想的,但卻又是客觀存在的。待他剛到我這兒,我便早已起身,伸手作請狀。老人一言不發地坐了,但卻沒敢看我一眼。車上的人亦對我另眼相看,此時的我又在思考著什麼……

道德是怎么才能得到升華的,是口頭講講便成?是要落在實處,刻在心裡的。

今天回來又經歷了一事。一位父親開著吉普送孩子去上學,恰有一個買菜回來的中年婦女擋在路口。於是那位父親便讓她讓一下,但她沒讓,於是這父親便把車向前開了開。這下不得了,婦女把買的菜甩一邊,衝上去對著那位父親狂打。我欲上前勸阻,但又勢單力薄,心有餘而力不足。那位父親也是,雖是沒有動粗,但卻沒有賠禮的意思。結果那婦女愈演愈烈,其慘狀不言而喻。後來圍觀的人群中,有一個保全站了出來,上前制止,事情才得以解決。

我這樣想,為什麼每個人都不肯讓一步,先為別人想一想呢?

【篇三】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的輝煌!

樂於助人,是貼近我們學生最常見的道德。難怪某雜誌社對學生最讚賞的品質進行調查,"樂於助人"被排在第一位。雷鋒,被人們傳唱了30多年,因為他總是樂於助人,好事做了一火車,扶老攜幼,解囊相助,雪中送炭,成為當之無愧的楷模。秋雲,一個身殘志堅的好姑娘,用自己柔弱之軀譜寫了一曲助人之歌,使那些"孤帆遠影"的人們重新"直掛雲帆濟滄海"。徐虎,上海灘上歡迎的老百姓,十幾年如一日上門排憂解難,把樂於助人這一中華民族流傳的美德唱得緋紅,表現得淋漓盡致……難怪康德老人曾說:"在這個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

但在回答另一份調查"你如果遇到別人碰上麻煩事時會怎樣對待"時,一些人卻作出"悄悄走開"的選擇。的確,"悄悄走開"的選擇省得了一時的麻煩,但你同時卻背離了社會道德的準則。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有幸掩埋岳飛、秋瑾一代名將的地方,曾上演了一幕令人心痛的悲劇:一位小孩掉進湖中,在生與死的鏇渦中掙扎,旁觀者數百,卻無一相救,居然有人提出"出價一百才救"的主意,孩子在人們的麻木中停止了掙扎,黑髮送幼童的悲劇終於上演,可悲,可惡,可嘆!伸出你的手,足以使一個生命甦醒;停住你的腳,足以使一份道德重現。

現代價值觀必須擺脫自我與自私的束縛,跨越金錢與名利的柵欄,走出道德淪喪的怪圈,跳出明哲保身的溝壑,才能使道德之花絢爛,才能使助人為樂溫暖人們的心。

現代價值觀不能到文藝復興的個性解放中挖掘,不能到薩特的存在主義中挑撿,不能到卡夫卡的人性異化中剪取,必須立足於社會主義的廣闊背景,吸取五千年的道德精髓。讓我們的明天美德隨處可見,讓看到別人困難卻走開的人重新負起助人為樂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