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讀後感:讀《嚮往太陽》有感1200字

“輕輕地翻開封面,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個嚮往太陽的孩子如詩如夢般絢麗的人生……”短短24年的人生啊,窺見的是一個優秀學子的心靈屐印。他——孫夏冰,是戰勝無數次困難後,用自己的汗水、心血換來屬於自己的廣闊天空。他三次連獲“又溪獎”,品學兼優,從國小到高中,年年榮獲校“三好學生”。中學階段更是曾28次獲得國家、省、市、縣各類獎項。20xx年連江縣理科狀元,榮獲福建省第xx屆莊采芳獎學金。他是北大物理系優秀學子。但是,隨著20xx年3月29號的到來,一切都化為烏有,我們在哀傷的同時感到:不,不,不,他的精神永存人世。

《嚮往太陽》這本書向我們闡述了孫夏凍的成長曆程,他從國小到大學所有優秀的文章,還有母親的無限哀思,親朋好友師長同學深沉的悼念和惋惜之情。那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字,每一頓都印在了我的心中。

——那是對生命的無限追求。

有位名人說過“奮鬥是福”,用孫夏凍的一句話說就是:“我來了,我戰鬥了,我為此滿足。”朋友們,讀者們,上天對於大家是否公平,我想誰都有自己心中的一桿稱。然而,對孫夏冰,對我,對所有的人而言,太陽的光輝永遠向我們傾撒。

記得國小時聽過“夸父逐日”的故事,我知道夸父最後倒在了太陽底下,然而他那追逐太陽的精神卻永遠活在了世人心中。想到這,那孫夏冰不就是“夸父”嗎?他倒下了,然而他“嚮往太陽”的執著拼搏卻感動了我們大家。

路遙在回憶寫《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時講道:“經過十年的奮鬥,小說終於完稿了,然而我卻異常平靜,只是靜靜地吸咽,沒有絲毫激動。因為十年的奮鬥早已將他的心撫平了,所有的激動也都伴隨在這十年的奮鬥中了。”我想,這十年中,路遙有太多的不易,然而他卻是幸福的。因為幸福體現在奮鬥的過程中。他奮鬥了,他便幸福著。孫夏冰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奮鬥了。

是啊,追逐太陽,即使倒在太陽底下,然而奮鬥就是幸福的。想到這,我奮鬥了嗎?一位攝影記者在文中寫道:一個偏遠的地方,我看到一群成年人,一副無所事事的懶散的樣子,眼神都是呆滯的。後來發現他們沒有上過一天學,我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幫助他們了,我只能拿著相機攝下那些七八歲,八九歲仍然背著草筐,拉著山羊的孩子,希望能引起社會的關注。因為如果沒有人幫助他們,這些孩子再過三五年,又會是一群文盲。他們不想上學嗎?不是的,而是沒有條件,只要給這些孩子一個上學的機會,他們也會追逐著太陽奔跑。

我捫心自問,我有這么好的條件上學讀書,我努力了嗎,我奮鬥了嗎?我追逐過太陽嗎?

謝謝你,孫夏冰,是你在趕往太陽的路上踏下了堅實的足跡,現在我也將循著你的足跡去追逐太陽。

教師評語:余雨欣同學的習作《追逐太陽》,已經深得孫夏凍的“嚮往太陽”精髓。要知道讀後感難寫,難就難在“出新”。而剛步入國中一年級的雨欣同學卻能在通讀《嚮往太陽》這本書後寫出“追逐太陽”這個題目來,我為之欽佩。之後,她再引入“夸父逐日”的神話故事來詮釋這一精神,已經真正做到了和孫夏凍的人生歷程完美契合了。接著,她寫路遙的回憶錄又提出“奮鬥就是幸福”的觀點更是讓我折服。而最後,因為攝影記者的那一段話引入到自己的生活的扣問:是否有“孫夏冰式”的奮鬥精神。我想,她的寫作思路是清晰的,引用資料是合適的,讀後感受是真實的。

因此,我們堅信余雨欣同學確實能“追尋”“孫夏冰式的奮鬥歷程”去“追逐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