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的高一作文800字

學會認識自己吧,或許你還有更加好的另一面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認識自己的高一作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正確認識自己

人的一生在世間浮沉,難免會迷失方向、迷失自己。因而,能夠時刻正確認識自己,就顯得尤為重要。蘇格拉底曾說:“美德即知識,認識你自己。”這恰恰說明了,能夠正確認識自己,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德。

有的時候,人們迷失了自己,只是無法找尋到自己真實的存在,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因而對人生感到迷茫。這個時候,只需要繼續尋找,總能夠找到前進的方向。然而有的時候,人們迷失了自己之後,不去尋找真實的自己,反而把自己臆想成另一種存在,然後就以那種存在的姿態去繼續自己的人生。那種時候,人們就很難再找回自己,甚至會走上一條極端的不歸路。

就如同古代帝王,相信每一任帝王在登基之初都是想做一任明君造福百姓的。但是有的帝王會因為權欲薰心,真的把自己當成神,可以主宰終生,最終背離了自己的初衷。紂王要剖比干之心,厲王要“止謗”,連一代聖君唐太宗也差點殺掉勇於勸諫的魏徵。由此可見,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後果是多么可怕。這也說明了,正確認識自己,有的時候幫助的甚至不僅僅是自己。

但是,在人生迷茫之後,還能正確認識自己,真的那么困難嗎?

其實,正確認識自己,只需要自己足夠虛心,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有去正視自己和改過自新的勇氣便可。

齊王在聽了鄒忌的勸諫之後,立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下令改革。法國作家盧梭,他的《懺悔錄》是一部空前絕後的“靈魂自白書”,他在書中真實地記錄了他的一生,包括他曾做過小偷、拋棄摯友、嫁禍他人的種種醜行。讀此《懺悔錄》時常令人感到觸目驚心,因為當他把自己剖析得體無完膚的時候,就是他真正認識自己、超越了自己的時候。

所以說,有的時候,正確認識自己,只需要自己思維的一個轉變,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轉變,帶來的影響卻可以是不可估量的。對於個人而言,正確認識自己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發展,有時也可以造福身邊的人。而對於統治階級而言,正確認識自己,就可以造福整個國家,給整個社會帶去寧靜安樂。

人生來不就是為了找到自己真實的存在嗎?所以,正確認識自己吧。

認識自己

離自己越近的東西,往往看得越不清楚,正所謂“欲知人者,必先料己之短長”這時正確認識自己尤為重要,認識自己,才能認識他人,認識社會,最終走向成功之巔、

相傳,在吳國和西晉滅吳時期,有一位叫周處的人,他為人性情暴躁,縱情肆欲,常常為禍鄉里,使村民苦不堪言。於是就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裡的蛟龍合稱為“三害”。一天,周處看到一些老人圍坐在一起愁眉不展,問過後才知是猛虎和蛟龍又來興風作浪,周處聽後就說:“我去除掉他們”之後就邁著大步離去了。過了一段時間,村民見周處一去不回,以為他與猛虎、蛟龍同歸於盡,十分欣喜。可沒成想,他卻帶著蛟龍、猛虎的屍首趕了回來。後來周處才知道原來自己也是“三害”之一,就下定決心,痛改前非,最後終於除了自己這一害,得到了鄉鄰的讚揚和擁護。

從古至今,人無完人,只有學會全面看待自己,才能有所進步,找準自己的位置,使自己更加成功。自知者明,自勝者強,人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有可能成為了不起的人。

雖說如此,但依舊有許多人認不清自己,生活在一個自己偽造的虛擬世界裡,看不到自己的本來面貌。有時候,生活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了你行為的點點滴滴,而這面鏡子,別人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鏡面上的污濁,真正可以使鏡面光潔的,只有你自己!

總而言之,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才可以完善自我,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難道不引人深思嗎?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讓自己的缺點無處遁形,多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你就會提升自我,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海面上升起的一顆新星。

其實有時,在空閒的時間裡,你能自我反省出很多東西,仰望星空,看著宇宙鬼斧神工的傑作,你會思考許多事情。“不己知者,焉能知人?”只有學會了認識自己,才能看透常人所無法看透的東西,這也不失為一種“學問”。而我們就是在這種“學問”中成長,逐步成為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像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都缺少自我反省的能力,我們應從現在開始,嚴格規範自己。從小事做起,從生活做起,成為祖國新一代的接班人。為了祖國的發展和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始終相信,我可以!

認識自己

沙二給自己畫了一幅像,讓路人評判畫得像不像,最終根據路人的評判得意地認為自己畫得很像。妻子笑他:“自己畫自己,像不像還要別人評判嗎?”沙二就是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了,而忽略了通過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像沙二一樣,我們常常會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根據別人的看法來評判自己,殊不知認識自我,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千個人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在現實生活中也很適用。不同人心中會對我們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這就是為什麼路人對哪處畫得最像有不同的看法。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人,往往會對這個人有不同的看法。就像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視角看到了不同的哈姆雷特。由此可以推測,不同的人對我們的看法也會大不相同。若完全根據他人的看法評判自己,豈不是會得出各種五花八門的答案嗎?因此,我們更多地是需要依靠自己來認識自己。

最初,每一個人都是一張白紙,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的經歷慢慢地填滿了這張白紙,而在這張紙上書寫經歷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所以,沒有誰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自己。牛頓因家中變故,十四歲時就被迫選擇了休學,因此他的數學基礎很差。牛頓正是自己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扎紮實實地從基礎知識、基礎公式重新學起,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我們才不會做出與自己能力不相符合的事。就拿夸父追日來說,夸父自以為世上沒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所以他就去追趕太陽,可他非但沒有追上太陽,還因勞累過度而死。無法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結果害了自己。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依靠自己來認識自己,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也有很大的作用。他人就像是一面鏡子,從他人那裡我們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魏徵就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從魏徵那兒,唐太宗得知自己做的不對之處,並加以改正,才成為大唐盛世的奠基人。畢竟人無完人,自己要做到完全正確地認識自己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們就需要他人客觀的評論來完善對自我的認識。當然,他人的評判只能在認識自我中起輔助作用,真正認識自我,還要更多地靠我們自己。

有人說:“認識自我,方能認識人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依靠自己認識自我,而不是過多地尋求他人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