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遊記:一寸河山一寸血

:中國有過一段慘痛的歷史,我們應該記住這一段歷史,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篇《一寸河山一寸血》。

每一次在書中、影片中尋找歷史,著眼的都是中斷的膠片。

回首觀望十八、十九世紀時的中國,那就是一盤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堅韌不拔民族魂的膠帶。

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起,中國便漸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英、法、美、俄、日等國家均給中國造成了無法修復的裂痕。在中國被侵略的100多年的時間裡,最令國人痛恨且痛心的國家即為日本——這是一個對中國製造了一場又一場慘絕人寰的蹂躪與殘害的小島國。一次又一次的侵略與攻占,讓我感到十分憤慨,緣何獨獨中國這個泱泱大國,卻要被這島國所侵略,難道僅僅是在指責他國的不仁道行為嗎?不,不是的,這是一個發展的問題。全然是因為中國的固步自封,才造成了中國落後的局面――這,是一卷中斷的輝煌膠片,封建中國的歷史被他人掐斷了。而今,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北京申奧的成功,六神的升空,中國的國際地位與日俱增,也是穩固了中國大國的位置。然而,這一段又一段恥辱的歷史,仍然如陰影般籠罩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頭。

曾經那片天空為人們照亮了生命中最美麗的一頁,如今歷史已將這頁翻過,天還是那片天,卻好似被血覆蓋……這一場面暗示著,在中國的這一片土地上必將會有一場血流成河的災難。

在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 ,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畫、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昔日繁華的南京城屍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處處都有中國人民的屍體,頓時,南京城成了人間地獄,魔鬼的天堂,侵華日軍在中國,在南京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可恥的一頁。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三十萬!三十萬,這是一個多么令人驚駭的數字。

八十多年已將過去,據前人的敘述和書籍、影片的呈現,了解到了以下的一些真實情況:

1、那時,進城兵力約50000人,執行軍紀維持的憲兵卻僅有17人的日軍除了個別地或小規模地對南京居民隨時隨地任意殺戮之外,還對中國人,特別是解除了武裝的軍警人員進行若干次大規模的"集體屠殺"。大規模屠殺方法有機槍射殺、集體活埋等,手段極其殘忍。從日軍占領的第三天起,已經放下武器的3000餘名中國軍警人員在漢中門被機槍密集掃射,尚能呻吟掙扎者以亂刀砍戮,負傷者和死者遭受殘忍焚化,以毀屍滅跡;夜裡屠殺9000餘中國平民與已解除武裝的中國軍人;在寶塔橋野蠻屠殺30000多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槍殺200人……僅僅一日的時間,日本憲兵就已經屠殺接近42200人,殘忍程度可想而知。濃烈的屍臭與血腥味瀰漫了南京城,恐慌與無奈充斥著人們。

2、1937年12月13日,《東京日日新聞》(即現在《每日新聞》)報導兩名日本軍官的"殺人競賽"。日軍第十六師團中島部隊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長官鼓勵下,彼此相約"殺人競賽",商定在占領南京時,誰先殺滿100人為勝者。這暴行都一直在報紙上圖文並茂連載,被稱為"皇軍的英雄"。

3、日軍侵占南京期間xx了成千上萬的婦女,他們不分晝夜並在受害婦女的家人面前施行強暴。有些婦女被日軍xx了好幾次,往往有婦女受不住日軍的折磨而死。除此之外,日軍還強迫亂倫行為。估計當時發生的強暴案可能超過20xx0宗。

4、中華民族在經歷這場血淚劫難的同時,中國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奪。據查,日本侵略者占領南京以後,派出特工人員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從1938年3月起,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每天搬走圖書文獻十幾卡車,共搶去圖書文獻88萬冊,超過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東京上野帝國圖書館85萬冊的藏書量。

然而,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子孫從來都不是易與之輩,中國的反抗比世界的入侵更加的有力,更加的徹底,那些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的人們——陳獨秀,魯迅,孫中山等人,我敬佩他們,因為他們為了自己的祖國而奮鬥,流汗,流血,犧牲,卻毫無退縮,這種捨己為國家的精神,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正是這種精神再一次的掐斷了中國歷史的膠片,一段人為人奴,國為國奴的歷史膠片。人民力量是無窮大的,終於,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鬥爭。這是全中國人民的驕傲,這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百廢待興,同樣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輝煌時代的來臨。中國人終於自己塑造了一段歷史的膠片。

多年以前與母親去過位於大連的日俄監獄,記得導遊與我們說過,那是一個沾滿愛國人士鮮血的土地,那是東方的"奧斯維辛"。的確,告別那段血腥的歷史,沐浴在自由平等的陽光之下,我們真應該為今天的生活而慶幸。這是一次中國式的飛躍,如國家所言,這是因為有一個正確的領導者,但是,更加基礎的卻是我們這中國人的拳拳愛國之心,著愛國之心才是一個國家真正能屹立於世界的基礎。這拳拳愛國之心,也是為什麼中國堅立在東方這片土地上五千年不倒的原因!這愛國之心我們人人皆有,都埋在了我們的心中。

這個時代在改變,然而我們熱愛祖國的這份熱忱之心卻是永遠也不會改變的,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暴風雨”、“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這些意象告訴我們,艾青魂牽夢繞地愛著的土地,是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的土地。當時日寇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等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草菅人命。“河流”“風”象徵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悲憤”“激怒”都表現出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而下一句中的“黎明”象徵著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無比溫柔”充滿了對那裡的嚮往。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詩人的情思已由悲憤、稱頌進入憧憬,表現出堅定的必勝信念,感情一步步深入。我們愛我們的祖國,或許是因為她的土地之遼闊,景色之美麗,資源之豐富,歷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還有那在歷史的洪流下存活的活力,我們愛這裡的一花一木。

腳下的土地是我們的祖國,是我們的家園。我們定能以拳拳愛國之心保衛這片土地,真正拍攝一段不中斷的膠片。

有句話說的好: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記住這一段慘痛的歷史,齊心協力,振興中華,是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強大,即勿忘國恥,振新中華。

作者:高一(3) 李汶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