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關於志向的作文:胸懷遠志,臨變不驚

編者按: 文章的主題部分提及諸葛亮、侯蒙、蘇軾、李白,直接引出他們有關大志大勇的名句,聯繫文章所要論述的論點,作了精當的敘述和充分,透徹的分析。文章結尾再次明確中心論點,“不為瑣事牽擾,不為末節羈絆”,“ 胸懷遠志,臨變不驚”,從而“建奇功,成偉業。”通讀全文,從作者那大氣的語言中,可感受到她寓存於內心的壯志凌雲之氣。

【佳作展示】

胸懷遠志,臨變不驚

河南省柘城縣高級中學 崔雅婷

何為“勇”?我們已習慣於將勇定義如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謂之勇;匹夫見辱,拔劍而起,謂之勇;人情不忍,挺身而斗,謂之勇。誠然,能夠達到上述境界的人確屬勇者。但只能稱得上“小勇”。古之真豪傑、真名士,不拘於區區小勇,他們因恪守“大勇”而流芳百世,建功立業。

何為“大勇”?蘇子有言:“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這便是豪傑名士的過人之處,不以小情而亂大節,不因小辱而棄大志。胸懷大志,臨變不驚。

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胸有壯志,則不拘小節,不為凡事瑣務所累,不以細枝末節所動,因其所立志之高,所觀之遠,所思之深也。古之豪傑名士,皆因大勇而不墮俗流,他們潛心修身鑽研,終得功名成就。

大勇,是“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豁朗樂觀;大勇,是“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的悠然自得;大勇,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灑脫不羈。心懷大勇,則超然物外,與天地為一,循四時而變,超脫市井雜巷的攘攘冠蓋,於世態塵風之外拈一朵清靜白蓮。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鎮靜自若,不為外物所累,方能全神貫注,竭盡心力為胸中大志奮鬥。倘豪士打抱不平,狷介不羈,或人情有所不忍而拔劍挺身,則空有俠肝義膽,不能成宏圖偉業。倘處心積慮,為瑣事所累,則作繭自縛,不能盡心於宏志。唯胸有大志,處變不驚者,其志堅,其心恆,其力專,其功偉。臨狂瀾而不倒,見機行事,方可成偉業。

胸懷遠志,臨變不驚。讓我們學會“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從容淡定;學會“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的悠然自得。如此,才能在為志向拼搏之時,全力以赴,不為瑣事牽擾,不為末節羈絆,建奇功,成偉業。

【點評】

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點是:論點鮮明,說理透徹,首尾圓合,且全文溢滿昂揚奮發之氣。

文章開頭闡釋“小勇”,從而鮮明地提出何為“大勇”,接著引用蘇軾的話對“大勇”給以明確,自然引出中心論點——胸懷大志,臨變不驚。既有令人信服的實例,又有作者的真知灼見,中心論點自然令人信服。

本文作者: 陳青蓮(公眾號:北京文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