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善意插錯了枝頭作文800字

梁衡說:“夫人心之動,一則因利,二則因情。利之所在,情義所鍾,於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國家民族的大利大情。”在物質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對“利益”與“道德”的抉擇,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站在道德倫理方面,孔子學生的“救人”與“贖人”之舉稱得上是一大善事。然而,“贖人不報帳”之舉卻不可取,因為他的做法對“贖人”的事產生了其消極的影響。倘若他不這樣做,那么“報帳”對每個人來說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以致每個人都會很樂意去“贖人”,去“救人”。反之,人們就會被“利益”和“道德”弄得不知所云,最後就會為了那些所謂的“品德高尚”放棄“報帳”。如此一來,又會有誰真正樂意去“贖人”呢?因此,在我們行善的同時,要考慮其做法所產生的一系列影響,不做好心辦了壞事的事。

隨著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不少人面臨著失業的危險。從失業到無法承擔生活的重擔,百般無奈下而走到乞討的地步,在面對一雙雙充滿憐憫的眼睛,你是否會行使那所謂的善呢?不,我們不能!或許我們可以給一塊、二塊,甚至十塊,但是那又怎能改變他們的處境呢?相反地,那只會增長他們的惰性,使他們養成好吃懶做的惡習。因此,伸回你正要行善的手然後告訴那些行乞者,“災難即將過去,幸福就要到來。”或許他們會因為你的話而改變對生活的認識,從而在逆境中奮起,那么,此時的你才是真正的好人,因為你的言語,不會增長社會的行乞之風,反而讓行乞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再者,生活中最常聽到的話就是“謝謝你”,最常看到的場面就是感恩的那一幕。然而有些人卻別彆扭扭地害怕接受別人的謝意,我們真的不應該接受嗎?不,我們應該給那些受過我們幫助的人一個大的微笑,然後大方地接受他們的謝意。是的,倘若我們沒有這樣,那么幫助別人就成了我們的義務嗎?那樣只會使他人產生一種理所應當的感覺,從而導致他們將永遠不知道感恩,試想,一個不會感恩的人,他的人生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呢?因此,讓我們學會接受別人的謝意,學會教別人如何感恩。

由此可見,善與利並不是一個完全對立的概念,它們能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中互相統一和諧調,讓我們在行善的過程中,考慮其利弊,真正做一個友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