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穎鄉高中作文

當第一眼看到這兩個字的時候,覺得甚好。“穎”字自然不用說,而“鄉”字卻很好的拉近了我們所有人的距離。

佛講一個“緣”字,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來的今生相遇。我在想是否我就是前世街前的二愣子,用一世的觀望來注視你們的來回。其實我更覺得一切皆由緣起,看,彼此不相識的我們,因為緣來到了一起,走到了一起,就像同鄉人、家人一樣,彼此相顧!

轉瞬即逝的光陰似乎只是在淡淡的記憶中留下些許的概念和那無情的褶痕。不過,回視這一年來的種種,苦過,累過,當然也有笑過,但終究是好的,這也是我們人生的一筆,不管是濃妝的,還是淡抹的,就像單色的水墨丹青一般,恰到好處的濃與淡總能勾勒出意想不到的美。

記得上一年,我提筆寫過這樣一篇文章,那時的我有種莫名的壓抑,大多數是來自自己走過的路,迷茫的雙眼找不到路在哪裡,就如那孤寂的帆船看不到燈塔一般,我經常寫這么四個字:何去何從!但是我知道只有讓自己靜下來,才能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該如何的去定位自己。

而這一年,更像是沉澱著自己,焦與怒,苦與愁,都要咧開嘴巴因為我有了大家,總是笑著說:雨後就是彩虹,荊棘過後就是平坦的大道,就算萬里的陰霾也擋不住風的吹散。雖然有些阿Q的精神,但我過來了,不懈的努力下,精神也是一種動力。

記得有人這樣問過我:你說的你做到了嗎?我沒有回答他,只是對他笑了笑,因為沒有必要,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事,一切極致的完美不過是再與夢的交替,我們只有用平視的雙眼環視周遭的一切,用心做好,就好。就像孔子說的那樣: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我自然知道自己的身份,也時刻不會忘記自己的身份,品保部的一份子,切片室的一員,自然也知道肩上的責任與手中的權利,該如何做,該怎么做。我看過一篇著名學者梁啓超先生的文章,闡述了他對工作一種態度,尤其是敬字說的非常好: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凡做一見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我覺得用這句話回答更好。

我們一面是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我們並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食物的機器,所以我們需要工作。既然大家同是在做事,所以你不用羨慕我,我也不羨慕你,因為我們同是在做一件事情。我們怕的是這件事做得不妥當,對不起這一天裡吃的二碗米飯。所以我覺得做任何事的時候,絲毫不能分心到事外。做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就是這個道理。

端起自己的責任,養成自己的趣味,把“好無聊啊!”“好累啊”變成我學到了什麼,我還有什麼不足,或許在求知慾的驅使下你會把工作變得更加有趣。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抱緊我們的雙手,攜手並肩,一同創建美好的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