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愛空巢老人感想800字作文

【關愛空巢老人感想_範文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愛老、助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快,我國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空巢老人”。關愛今天的老年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關愛老年人是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此,我們特向廣大市民提出一下倡議:

一、弘揚愛老美德,共建和諧氛圍。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寶”,更是整個社會的財富。關愛“空巢老人”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們希望廣大市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共同營造全社會都來尊重和關愛“空巢老人”的和諧社會氛圍。

二、開展志願活動,做好服務工作。廣大市民們要自覺關心身邊的老人,積極投身到社區的志願服務工作中去,廣泛開展生活照料、心理慰藉、醫療保健、法律援助等志願活動,為有困難的“空巢老人”辦股票能夠多的好事、實事,讓他們真正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感受到人情的溫暖。

“羔羊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孝敬老人是人性自然的光輝,更是社會發展的不然。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空巢老人”獻出一份愛心,增添一份溫暖。

【關愛空巢老人感想_範文2】

每天下班,如歸巢的鳥,街道上車輛匆匆,人流匆匆,我也匆匆。一直喜歡步行上下班,穿過大街小巷,看看流動的風景,看看琳琅滿目的商鋪,既是熟悉的又是變化的,對這個城市的脾氣和喜好已經了如指掌。比如到了三條巷口,總有一陣麻辣燙的香味飄過來;到了五條巷口,總有一些老人圍成一團,在下棋聊天;而每每上樓梯時,一樓樓道里總是坐著一個老奶奶,臉上身上都是浮腫的,手裡住著拐杖,看到我總是問:“幾點了?”。

有時她顫顫巍巍地下三個台階,出來收晾曬的衣服,我看到的時候,總是快手快腳幫她收下衣服,扶她上樓梯,她會自己費勁地坐在椅子上喘氣。我記得那張椅子是我們三樓一家扔掉不要的,我不知道她是怎樣把這張椅子弄上來的,她就像一個不倒翁,一碰就倒下,說話走路都是那么吃力,卻一個人租住在這裡。我問她:“你每天的飯菜誰給你弄啊?”她說:“大兒子每天把菜買好送來,我自己燒!”

回家,老公說,樓下的老奶奶他認識。她女兒和我老公是同學,她還有兩個兒子,大孫子都結婚生子了,老奶奶原先是鋼鐵廠的會計,年輕的時候精明得很,現在是四世同堂的人,卻無家可歸,一個人孤苦伶仃,基本是無人問信。

而這間房子的房東,也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奶奶,一個人燒香念佛過著清苦的日子。三年前,在一個酷熱的夏夜,因起床小解,頭髮暈,扶著一個落地扇,想站穩。終究支撐不住倒下,電風扇砸在她身上。等到鄰居發現時,已經是三天后了,她早已僵硬歸天了。

這些孤單生活的老人,並不是沒有子女,而是沒有子女願意把他們帶在身邊。他們嫌棄老人的嘮叨,嫌棄老人的邋遢,嫌棄老人的生病。覺得老人是累贅,是負擔,甚至是障礙!現在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和老人住一起?不用調查,看看身邊,並心中就已明了。

泱泱文明大國,百善孝為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順、孝敬,回報父母養育之恩,本是千年良好傳統,不知不覺在文明堆里消失。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不知回報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嗎?

很多民族把烏鴉當做神鳥,比如彝族人,他們自己的日子過得再苦,只要自己碗裡有吃的,必會從碗裡撥一些食物給烏鴉吃。因為烏鴉反哺,懂得感恩。烏鴉,漆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餵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

每次到河邊散步,看到有些爺爺拉著奶奶的手,不緊不慢地走在餘暉里,那種滄桑過後的淡定和坦然,那種繁華過後的平實和質樸,總讓我想起趙詠華的歌: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

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我還是你手心裡的寶!一對相濡以沫的老人攜手走過任何場所,我都覺得比年輕人手拉手更浪漫,更令人神往!

事實上,人是一個個體生命,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去。總有一個人先離開而逝,總會留下另一個傷心到終老。

如果這些空巢老人,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還有養老保險,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指望自己的子女全心全意地伺候,那就要看你有沒有這個福氣了?

早在十五六年前,那時孩子上幼稚園特難,上名國小也特難,我振振有詞地預言:別看這些幼稚園現在傲得很,若干年後將變成養老院。這也不是空穴來風,那時是人口入學最高峰期,上幼稚園和國小,要交贊助費、管理費、借讀費,五花八門。如今的國小、幼稚園、大學,搶人還來不及呢!而那時血氣方剛的中年人,變成現在的老人,老人變成更老的人,而且越來越多。

從20xx年到20xx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億增長到1。53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21。4%,相當於歐洲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總和。人口老齡化年均增長率高達3。2%,約為總人口增長速度的5倍。預計20xx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億人,占總人口的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

中國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生育率低、人口結構老化、社保制度滯後已成未來發展的重大隱患。而空巢老人又是老人中的一個亟待關注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他們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

現在政府有關部門正在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比如加大財政對養老事業供給,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機構,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網”,建立應急求助信息系統等,為“空巢老人”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是到了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的時候了,因為他們正面對或遭受心理危機的困擾。

如果我們都像烏鴉那樣,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回報父母辛勤養育之勞,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希望在某種程度上,縈繞在人們心頭的“反哺情結”,能夠給世人一個學習的榜樣,感恩——成為一種義無反顧的力量,這樣社會及家庭必會走向和諧、溫馨和安寧,那些空巢老人,或者是老人們,生活質量大大提高,晚年生活會無比幸福,無比安詳。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在世的時候,盡我們的努力,不要吝嗇你的錢財,不要吝嗇你的時間,不要吝嗇你的問候,不要吝嗇你的關愛,讓他們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過好每一天。

也許,今天,他們看到了夕陽,明天,就看不到日出了!孝敬父母永遠不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