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秀作文:打破規則

人生如一場遊戲,既然是遊戲,就會有一定的規則。小編整理了打破規則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打破規則

聽慣了人們說:“規則就是力量。”看慣了大多數人按規矩辦事,在不經意之間,我們便被規則綁架,漸漸地失去自己的創新精神,於是在特殊時候往往不能成功。

我們每天學習的所謂的“知識”,它也會讓我們束手就擒。比如數學,它裡面的“規則”可真是數不勝數,但是除了對付考試和特殊工作以外,在實際生活中是百害而無一利,現在學習的什麼所謂的“三角形”、“圓”、“四邊形”、“一次函式”等等,都是一些無大用的知識,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絕對規則的圖形和變化。難道生活中的捷徑有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知識嗎?沒有,幾何及代數的最值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存在。

愛迪生有一次將一個形狀很不規則的燈泡交給一位平日裡非常恃才自傲的研究人員,請他準確地算出燈泡的容積。那人隨手接過燈泡輕飄飄地說;“太簡單了”兩個小時過後,愛迪生來問他答案,只見他桌子上到處是公式,但算了半天卻還沒有一個結果。愛迪生就拿起一杯水倒滿燈泡,然後將燈泡里的水倒入量杯中,燈泡的容積就被輕而易舉地顯示了出來……這個事例中,愛迪生打破了規則,放棄了幾何這一種愚蠢的辦法,才得以正確地球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即使是最有知識的人,一旦被知識中的規則控制,也不會有什麼作為。古今都是如此:在亞歷山大大帝攻入小亞細亞後,遇到了“無人能解”的“戈第安之結”,亞歷山大大帝隨時了無數次,也未能解開,但他卻解開了規則,用佩劍一下子把結給挑開了。

當常規的大緊緊關閉、無法敲開時,當常規的力量束手無策、一籌莫展時就應該向亞歷山大大帝解開死結一樣,放膽、放腦,一刀砍下去,用自己創立的思維打開成功的大門。

第二篇:打破規則

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總是被要求循規蹈矩,誠然,遵守規則我們可以過得風平浪靜,一帆風順,但是,處處遵守規則卻會讓我們碌碌無為,一生平庸,有時候,規則則是需要被打破的。

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勵精圖治,準備進行軍事改革,富國強兵。趙武靈王效仿少數民族,將乘坐戰車改為直接乘坐馬匹,將士兵上戰場所著長袍改為不影響動作的短衣,以增加機動性,這一改革卻遭到當朝許多大臣的強烈反對,認為效仿蠻族,有失體統。趙武靈王力排眾議,堅持改革。結果趙國的騎兵所向披靡,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使趙國一躍而成為軍事強國。

趙武靈王可算是打破傳統,不守規則了,可他卻贏得了國家的強大。

再看看當年法軍的滑鐵盧一役吧。決戰前昔,拿破崙將三分之一的部隊交給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格魯希元帥一生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對皇帝的話惟命是從。結果決戰之際,拿破崙指揮的法軍與威靈頓的英軍在滑鐵盧打得昏天黑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打得雙方都焦頭爛額,無力再戰之時,只要格魯希在聽到決戰的槍聲後放棄追擊,策馬趕往戰場,滑鐵盧之役也非今天的面貌了。可格魯希對這三個小時的路程猶豫了一下,決定遵守皇帝諭旨,繼續追擊。拿破崙終於在無邊的等待中輸了戰爭,縱使格魯希在失敗後表現出一切英雄的品質也回天乏術。

格魯希遵守了規則,遵守了皇帝的諭旨,可他輸了戰爭的勝利,成為了滑鐵盧的罪人。

有時候,規則是需要被打破的,沒勇氣打破規則者最終只會是一個平庸的人,而打破規則卻能創造出奇蹟,創造出英雄。

規則是人創造的,打破規則則是另一種創造。正如尼采所說,我們先需要駱駝精神承載一切傳統,接著需要獅子精神打破這些規則,在打破規則中創造。因此,只有不斷創造,打破舊的規則才能創造奇蹟,社會才會不斷進步,人才能成為偉大的人。

第三篇:打破規則

人生如一場遊戲,既然是遊戲,就會有一定的規則。

自古以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千年古訓已經深入人心。所謂“規矩”就是一個方形的大鐵籠,他將進入遊戲的人一一鎖在裡面。

生活中,總是有人認為--桌子永遠都是方的。甚至,到最後他們都不承認有圓的桌子。這就是他們自己給自己定的規則。

規則這把思想的鎖可以鎖住一切有思想的生物,當然也包括人。花開花落,這是大自然給花兒的規則;水往低處流,是大山給河流的規則;弱肉強食,是生態給動物們的規則。在這些規則的控制下,花兒永遠不會結果,河流永遠不會倒流,動物也永遠不會找到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被捆住了,就永遠也不會想到掙脫,什麼都活在無窮無盡的規則下。

也許,並不是萬物都會默默忍受這樣的束縛。於是便有了破繭成蝶的神話。

毛毛蟲在自己的生活中織下了一層厚厚的繭,那是用一種細細的,柔軟的,若有若無的絲織成的,是痛苦的絲織成的,這就是她的規則。

她埋怨,氣惱,然後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時用死來對突破的往表示抗議。但她終於被疲勞征服了,沉沉的誰了過去,她做了許多夢。那是關於花和草的夢,是關於風和誰的夢,是關於太陽和彩虹的夢,還有關於愛和追求的夢。

在夢裡,她得到了安慰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熱,得到了關於生的勇氣。當她一覺醒來,她突然明白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於是,她硬用牙齒把這些討厭的絲一根根咬斷,她咬破了自己織下的繭。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來,雲間的光刺激著她的眼睛。新的空氣,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原來,就在她思想開始改變的那一刻,她的背上已長出了兩隻粉的翅膀,她已--破繭成蝶。

破繭後的她是美麗高貴的,不僅僅是外表,更是精神上和內涵里的。

上帝給了我們思想,我們卻用各種各樣的規則將思想死死的鎖上,這是愚蠢的。用勇敢的拼搏和堅強的信念去打破規則,突破自己思想上的繭,就一定會演繹出不一樣的神話。

努力讓自己破繭成蝶,上帝會借你翅膀。

第四篇:打破規則

大家都看過《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吧!它講的是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孩子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竟來到了東方魔法學院,學習魔法。最後成為一個優秀的巫師,還保護了魔法石。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第一感受是:非常棒!

為什麼?因為它立意新。就哪《哈利波特》來說吧。他整部影片中,並沒有寫成哈利波特要打敗其中某一個壞人,然後圓滿結束。他整部影片飄飄揚揚,沒有明顯的結構,像一個很大的泡泡。

《哈利波特》在美國的票房收入達到了一億美元,大人小孩都看的津津有味,而在中國相對而言就沒這么暢銷了。只要我們小孩子喜歡,家長不喜歡不說壓根就反對我們看。為什麼?兩個字-守舊。

想像可以創造奇蹟,如創作《哈利波特》的作者本來很窮,就應為寫了這部劇本成了億萬富翁。

《哈利波特》與傳統卡通片不同之處就是它衝破了傳統的規則,把不可能的事寫進現實生活中去而這種離奇的想像正好迎合了孩子們的想像,中國卡通片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厭煩。你打開 央視台不是“大鬧天宮”就是“哪吒鬧海”。我看,要不是外國卡通片進入我國,中國的思維早僵死了。

中國的那些作家來來去去就抱著四大名著寫,什麼大話西遊、齊天大聖孫悟空還不是西遊記嗎?

在此,我要說中國人在不突破傳統規則,乾脆抱著四大名著等發霉算了!

中國的家長都為自己孩子前程擔憂,他們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是威逼利誘。禁止孩子閱讀和觀看就想哈利波特類的小說或影片。他們認為看這些東西是無用的還浪費時間,非讓他們看作文選、奧數書或是買一大堆資料書讓孩子做,搞的孩子一提起讀書就頭疼。一到周末也別閒著補習班已早與我們簽約了。

在中國家長心裡,考試分數就是學習成績的唯一見證。如果是這樣,那我們豈不是在踩別人著腳印往前走?這樣的話我們就永遠沒有創新了。那么未來祖國科技發展的重擔我們怎樣挑起?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