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高考滿分作文:勿忘初心,行以致遠

 2018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作文詳情:

  (全國1卷適用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安徽、福建、山東)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00年 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24年 “天宮一號”首次天空授課。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24年 網民規模達7.72億,網際網路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24年 “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4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像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的18歲的一代人閱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本,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勿忘初心,行以致遠

——寫給2035年18歲青年的一封信

安徽考生

2035年的18歲青年:

你們好!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是xx講話中的內容。的確,初心,是一個人奮勇向前的支撐;初心,是一個人值得堅守一生的力量。作為一個18歲的新世紀青年,無論是2024年,還是2035年,我想,我們都應當以最初的心,行最遠的路。

“中國諾貝爾”王澤山,一生以身許國

1937年,日軍大舉入侵中華,王澤山目睹了家鄉東北遭受日寇鐵蹄的踐踏。他的而變縈繞著父親說的要強大、要為祖國而奮鬥的話語。因為心中的報國夢,王澤山選擇了冷門的炸藥專業,多年如一日,終於取得傲人成果。

“要強大,要報國”,這是少年王澤山心中堅定的信念。從翩翩少年到耄耄老人,王澤山數十年如一日,為著心中的那個強國夢,邁著艱難的步子向前。困難面前,他從未言苦;白髮蒼蒼,依舊奮戰在科研一線。多年來,他的初心未變,他的信仰仍在。如今的中國,能傲然屹立於世界,也正是因為一群像他們這般的科研工作者,才在復興的路上靜行致遠。

“現代愚公”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

1959年,黃大發擔任草王壩村支書。村里沒有河流,常年缺水,村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很大限制。黃大發看著龜裂的土地,決定要帶領村民們修渠。施工隊望而卻步的山崖,他在腰上繫上繩子就下去了,一米又一米,一年又一年。幾十年過去了,村民們終於吃上了白米飯。

“水過不去,拿命來去”,這是當年一個青年黨員許下的承諾。幾十年來,他帶領村民,在絕壁上,一點一點地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年輕到年邁,持續幾十年。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堅守初心,履行諾言。如今國家提倡精準扶貧,在一些村莊精神貧困時,黃大發以堅定的信念,帶著村民們撥了窮很。無論過去多少年,“大發渠”中的水,都會如他的初心一般,熠熠生輝。

因為初心,武大靖從索契冬奧會失利,到平川奧運會奪金;因為初心,汶川從地震後的一片廢墟,到如今的鱗次櫛比的高樓;因為初心,中國從最初建國時的卑微,到如今的大國崛起。不忘初心,不是一句簡單的話,它需要每一個人,牢記在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青春有抱負,國家才富強。復興之路很長,未來2035年的新一代的你們,同樣需要牢記初心,行以致遠。

一個2024年的18歲青年

2024年6月7日

得分點解讀:

考生圍繞“初心”展開,提出作為青年人,身處任何時代,都應該胸懷拼搏奮鬥的夢想,為所在的年代奉獻青春。文章選擇抗戰年代立志報國的王澤山選擇炸藥專業和20世紀60年達帶領村民修水渠服務農村的村支書黃大發,他們都在青春年華立下志向,默默奉獻幾十年,作為主要事例來論證分析,並簡要選用武大靖的事跡、汶川震後建設和國家發展來補充,整個內容充實,論證有力。考生在論述過程中,語言流暢而生動。首句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入文,帶著文學的韻味,直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然後圍繞“初心”用對比的形式引發出作文的觀點。在論證過程中,選用小標題的形式,給人深刻印象。本文由張阿瑞部落格編輯發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文章來源於“高考作文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