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3篇2014高考滿分作文閱讀

高考,作為全國最公平的一次考試,很大程度上對考生將來的命運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對考生的未來走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3篇2014高考滿分作文閱讀,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2014上海高考滿分作文:未經沙漠不懂自由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

心底里,偶爾會涌動起這樣的歌聲來,沙啞、憤怒、狂放。而我的身體卻依舊拘束於繁瑣日常事務中,只將“怒放”的聲音化為輕言細語,與身邊的家人朋友聊聊天,或是哼上幾句細柔的歌詞。

生命的本質是孤獨的。如果將人生看作一次行旅,在最初出發時,我們常常輕狂自信,以為自己可以無拘無束、輕舞飛揚,乘坐最快的航行器,領略最多最美的風景;待到行至中途,幾乎無可避免,要經歷各種頓挫,從理想的破滅到情愛友誼的背叛,或是親人的離別、同行者的分道,終有一日,你會猛然發現,自己是置身於荒蠻無邊的沙漠之中,前路渺茫,難以辨清哪裡才是該去的方向,身上不知何時已背負重重壓力、種種責任,疲憊不堪,卻已欲退而不能。

這樣的時候,該怎么辦?“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究竟只是一種消極逃避。逃不掉的人們,有時會任由迷惘與焦慮的情緒蔓延侵襲,甚至不堪重負,寧願身體的自戕換取精神的自由解脫。於是,我們的時代,才有那么多抑鬱症與自殺的訊息,從四面八方傳來。

盧梭說:“人人生而自由,但又在無所不在的枷鎖之中。”米蘭·昆德拉則提醒我們“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輕”。如此想來,每一個人原本就是“戴著鐐銬的舞蹈者”。束縛我們的,或是名與利,或是理想與責任。是在枷鎖中日漸僵化,還是保有靈魂的快樂自由,取決於我們自己的修煉和選擇。

我認識一位罕見病患兒的媽媽。與人們想像的相反,在最初的絕望過後,她已很少愁眉苦臉,因為生活已化為一件件具體繁忙的事務,不幸與艱難見得多了,讓她更懂得珍惜那一點一滴的收穫與快樂。

人生行旅該有很多風景。如果其間有漫漫長路須在沙漠中穿行,一樣可以有幕天席地的快樂與放浪形骸的自在。不必汲汲追問命運的不公正安排,不必因負擔與束縛而計較生命的自由與不自由。惟其身經沙漠,才懂得與人相處,也才懂得自由的可貴;惟其受困枷鎖,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

2014湖北高考滿分作文:墨守規則亦為大道

“今年是我省進入新課標高考的第三年,材料作文延續了以往風格。材料講述的是某學校‘山羊過獨木橋’比賽,習慣做法是按既定規則進行勝負對決,但有選手採用互抱換位的新方式雙雙過橋完成了比賽,這引起了激烈爭論和思考。”胡景敏分析,材料內容清晰、指向較為明確,表明了如何對待規則與如何對待新情況的問題,考生作文凡依此立意,或談論遵守規則,或談論變通出新,或探討二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由此生髮開去思考相關的人生、社會問題,均視為符合題意。

今年我省高考滿分作文,題目為《墨守規則亦為大道》。胡景敏等綜合評卷組專家們意見認為,這篇作文首先是立意新穎,今年考生中百分之七八十都以“合作共贏”為主題,而這個考生則亮出新穎觀點,強調體育比賽、社會制度、交通秩序都需要制度需要規則,只有大家都遵守制度,才能促進社會和諧。

評卷組專家認為,滿分作文的最重要原因並不完全是立意新穎,而是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出色,一是視野開闊、知識面廣,對名人名言佳句和社會各方面事例的引用駕輕就熟;二是邏輯清晰,通篇文章起承轉合非常自然;三是語言能力強,文章分析理性,雄辯味道濃;四是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能夠讓評卷組專家眼前一亮。

日常閱讀積累少文章“沒神”

今年作文命題雖保持穩定,但統計結果顯示,今年作文及格率約為88。5%,比往年降低不少。對此,胡景敏分析認為,近88。5%的考生能夠緊扣材料、準確立意,而少數考生則出現了審題偏差,導致基本符合題意、偏離題意甚至文不對題。多數閱卷老師認為,學生面對開放性的題目,審題理解能力和應試靈活性不夠,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學生日常閱讀積累不夠,知識面過窄,思維能力弱化。“今年高考作文的難點就在於對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考查,考生必須要加強理性思維訓練,培養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胡景敏建議,考生要學會運用理性思考,從現象與本質、過程與結果、共性與個性、內因與外因、量變與質變、主觀與客觀、過程與結果、必然與偶然、認識與實踐、物質與精神等多角度理解題意,整體把握材料內容含意構思行文,這直接關係到作文的選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是作文的生命線。

淺閱讀帶來語言粗糙化

不少閱卷老師還發現,目前高考作文在整體上存在一個不良發展趨勢,包括直接套用精彩文句、過於堆砌華麗辭藻、缺乏真情實感和寫作模式死板等,這類作文普遍分數不會很高。統計數據顯示,我省多數考生作文得分集中在36分至45分之間,占到73。06%。

胡景敏介紹,從高考評卷情況來看,考生直接套用或抄襲已有精彩文句(段)現象普遍存在,這暴露出考生表達能力的欠缺。“作文評閱不反對考生對已有精彩文句(段)進行模仿借鑑,但絕不允許考生直接套用或抄襲已有精彩文句(段),這樣會使語言滯澀,風格雜糅,導致內容與題意脫離。”

此外,受現代社會信息互動便捷等影響,多數考生作文體現出較為明顯的語言粗糙化傾向。“雖然從語句上來看沒有語病,但是組織語言的說理性較差,表意不清晰,表達不準確,難以體現文字的思想性、文學性和藝術性。”

胡景敏建議,考生在備考中只有學會廣泛積累素材豐富寫作內容,並學會錘鍊語言提升有效表達,才能寫出高分作文。“考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收集積累相關素材,用心思考其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構建自己個性化的素材庫。同時,要注重錘鍊作文語言,提升表達意蘊,增強文章閱讀的美感。”

2014安徽高考滿分作文:劇本修改不妨有話好好說

劇本是靈魂,反映出一部戲的基本風格和藝術思想。劇作家是建築師,掌控著劇本情節和角色命運。劇本和劇作家在一部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不過,一部戲的最終成型,不僅依賴於劇作家,還需要導演、演員以及幕後工作人員的通力合作。這就像打仗,既要有人負責指揮戰役,也要有人衝鋒陷陣,還要有人為前線提供糧食彈藥。

劇本就像作戰計畫,決定一場戰役的打法。但怎么打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打贏這場仗。無論是劇本還是作戰計畫,最終都要上“戰場”接受考驗。作戰計畫根據實戰需要可能進行調整,劇本在表演或拍攝過程中,也難免需要修改。

劇本修改誰說了算呢?這就要看導演、編劇和演員,誰在決定著這部戲的命運。換句話說,要看誰是這部戲的總指揮。在國內,一般採取的是“導演中心制”,導演在一部戲中擁有最大話語權。因此,導演對是否修改劇本、怎么改,擁有最高決定權。

具體來講,劇作家拿出劇本後,導演可根據劇情等需要對劇本進行修改。劇作家當然也可提出不同意見,但不能輕易否決。在表演過程中,演員也可根據藝術表達需要對台詞進行適當改動,不過應經過導演或劇作家認可。

在國外實行“編劇中心制”的模式下,編劇可根據需要挑選導演和演員,實際上成為一部戲的總指揮。因此,導演和演員往往不敢挑戰編劇的權威地位,包括劇本修改問題。此外,也有一些劇作是為大腕明星量身打造,實行“演員中心制”即主角制。在這種情況下,主角的話語權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但不管是什麼模式,只要基於拍攝或表演的需要,都可對劇本進行相應修改。表演藝術家認為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這是對的。如果演員只會照本宣科,一部戲就可能喪失獨特的藝術風格。劇作家認為演員隨意改動台詞,可能違背創作原意。這句話也沒錯。這裡並未否認演員改動台詞的權利,只是反對“隨意改動”。

因此,無論誰擁有更大話語權,從尊重藝術規律的角度,還是要有話好好說,對於劇本怎么修改,大家不妨坐下來好好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