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指導:巧用作文素材

【作文題目】

像房屋有它的建築材料一樣,好詞佳句也可以說是文章的建築材料,一篇文章就是一連串好詞佳句的運用。任何一個詞,一個句子,把它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之中,與上下文聯繫起來,就會彰顯語言文字的魅力。

課本好詞佳句素材,只要同學們平時注重積累,就能很輕鬆地掌握運用。這類素材,一是取材於課本,不必在課外再花時間去記憶,只要上課專心,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二是有老師講解,理解起來更加簡單,只要我們會遷移運用,就可以讓自己的作文文采飛揚。因此,使用課本好詞佳句素材,讓學生得法於課內,運用於課外,一直是我們作文指導的理念。

20xx年福州市滿分作文《分享》寫道: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雨打窗台濕綾綃”,我仿佛看見一位女詞人滿懷心事地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綿綿細雨,思緒飄得很遠很遠;“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好像讀懂了一代亡國之君那剪不斷的悔與恨。

該文段引用李清照和李煜的詩句,恰當地寫到母親的宋詞情結,從而使作者感觸到代代古詞人的高尚節操,充分理解了“分享”的內涵。引用詩詞名句,文章文學底蘊顯豐厚,文采飛揚。

該怎樣運用好課本好詞佳句素材,寫出華美篇章呢?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些具體技法:

用法一恰當引用,清水出芙蓉

清代袁枚說:“一切詩總須立在紙上,不可字臥紙上。”我們引用的文字,必須是恰到好處的“活”字,不能是“死”字。所以,我們在寫文章時,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精心挑選。

請看20xx年廈門市中考滿分作文《聆聽流水的歌唱》一文的文段:

面臨高山的阻擋,我並不感懷憂傷,埋怨命運的不公。相反,我微笑著,彈奏出激情昂揚的樂章,生命總會有起伏。你聽!是屈原在引吭高歌,寫出了流芳百世的《離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歷史的長河邊唱出了自己不屈的精神;李白拋棄功名利祿,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困難重山只能擋住我前進的道路,卻無法阻止我前進的腳步,我不灰心不失望,一路凱歌邁向遠方……

聆聽流水的歌唱,我們聽到了:雖有高山的阻隔,流水依然笑對起伏,一路凱歌。引用文天祥、李白的詩句,恰當地表達了作者的自信樂觀,洋溢著一種昂揚向上的熱情,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根據自己感情和主題表達的需要,在適當的文段(作文的題目、題記、開頭、中間或結尾),直接引用詩詞對聯名人名言佳句成語俗語,可以增強文章的情趣,揭示生活的哲理,讓文章渾然天成,底蘊十足。

用法二巧妙化用,美玉精雕飾

課本所學好詞佳句,我們還要能活學活用。對我們理解很透徹的課本素材,我們可以化用其句意或者意境,表達更加深沉的主題,凸現文章魅力。

1.化用句意,彰顯名句精華。

請看20xx年常州市中考滿分作文《你在我心裡》第1、2段:

紅了希望,綠了夢想,只因你在我心裡 我的語文。

那是你嗎?語文。美麗、華貴、優柔……我無法用任何詞藻來修飾你。李白的雲帆點綴了滄海,辛棄疾的雙眼迷離了劍光,文天祥的激情迴蕩了整個零丁洋……因為你在我心裡,語文,我讀懂了抱負、執著、愛國!邀明月之滿懷,舉酒觥之高遠,我徜徉在你的詩詞之中,看落紅化為春泥,嘆國破山河,贊東籬之採菊,唱絕頂之豪情。在國中的懷抱里,我感悟你,體驗你。

這段話用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等名句的意思,非常精練地表達了“語文在我心中”的主題。

2.化用意境,演繹詩詞意蘊。

化用詩詞名句的意境,是站在透徹理解詩詞思想與藝術表達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獨特感悟,智慧地選擇角度進行新的演繹與拓展。

請看20xx年江蘇省常州市中考滿分作文《傳遞》中的文段:

海峽對岸,洛夫的悲痛與絕望傳遞而來。踏上歸途,馬背上洛夫的琴弦輕響,抑制著內心的喜悅與激動。然而就在不遠處,他乍然勒馬,笑容凝結成苦笑。他茫然伸手,想撫一撫故鄉的泥土,誰知,卻抓回一掌冷露。我踏著這岸的春草花苞,看洛夫身後的背景,一點一點,變成嚴冬。忽然傳來一聲脆響,一顆赤子之心在“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前被凍裂。他蹲下身去,豎起衣領,獨立過著他火燒的寒冬。不遠處滿山凋零的杜鵑,剩下唯一的一朵,在哭泣。不知是什麼無形的牆壁豎立在一灣淺峽,只有這份悲愁,從那一岸,傳遞到這一岸……

作者化用余光中的《鄉愁四韻》中的意境,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一下筆,詩意一般的句子就從筆底流淌了出來,文章顯得凝練、飽含感情、富有意蘊。

用法三匠心改寫,鬼斧見神工

1.改寫詞句,隻字見新意。

請看一篇學生習作的文段:

上星期五下午,我正等著坐郭晨宇的順風車回家。沒想到“半路殺出兩個程咬金”,兩名高年級的同學攔住了郭晨宇,其中一個順勢給了他一腳。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我這樣重情重義的人,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不過我所用之“刀”為勸架。我用我的“三寸不爛刀法”化解了這場矛盾。事後,郭晨宇問我為何出手相助,我裝著無奈的樣子,說:“唉,誰叫咱這么善良呢,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文段中作者將“三寸不爛之舌”改成“三寸不爛刀法”,其出色的口才就得以體現,隻字改動之間,就賦予這個詞更深的含意,文字變得異常靈動起來。

2.套用佳語,篇章顯神奇。

請看:

20xx年4月7日萬里無雲

心情指數:

我站在食堂里,那長長的隊伍讓我差點失去信心。望著正在一盆盆消失的飯菜,我雅興大發,禁不住仿魯迅先生《故鄉》中壓軸句喜得一經典句:“錢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食堂里的菜,那原本不是菜,吃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菜。”我正為這一仿寫而得意揚揚,忽聞:“什麼?就一盆飯了?”這一句話音未落,立刻驚動了“臥龍”,一個個舉著飯盆向前衝去,殺敵為飯!我也不甘示弱,可不幸還是晚了一步,看來又要餓肚子了!

這開學的第二項勞動就是搶飯餓肚子,不會吧?嗯 我忍!

這是20xx年北京市中考滿分作文《勞動成就我》一文中的文段。考生巧妙套用魯迅的名言佳句“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讓我們覺得趣味橫生,嘆服作者的隨機應變之機能。

青睞課本,回歸課文,充分關注課文,一套語文書就是一個寫作材料的寶庫,那裡有豐厚的人文積澱,有很多名家名篇、名言佳句警句,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的作文素材。我們切不可“身在寶山不識寶”!課文本身就是文質兼美的範文,給我們習作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技法借鑑,反覆誦讀其名篇,不僅可潛移默化地提高寫作水平,而且能積累大量寫作素材。因此,我們平時努力積累,考場上靈活運用,才能真正做到“拈來好詞顯底蘊,覓得佳句寫華章”。

詩詞對聯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詩詞十一首〈飲酒〉》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詩詞曲五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人生追求,應該堅持自己的操守。生活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我們往往有感於物慾橫流、爾虞我詐的社會環境,往往難以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有時甚至迷失了做人的方向。其實,只要我們自己心中保持自己的一份執著,守住自己心靈的一方淨土,就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體現自己的人生取向。

2.保持豁達樂觀的心境,就能享受自然的快樂。如今的人們,總是忙忙碌碌,似乎連吃飯都沒有了足夠的時間。其實,生活的滋味在於自己的心境,只要內心平靜,樂觀,豁達,就可以讓自己盡享人世間之悠閒。

3.抵制不良誘惑,心遠地才偏。心靈和世俗保持一定距離,方可對社會有清醒的認識。這個社會到處飄滿了“紅罌粟”,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認清自我,那么,哪怕是眾人皆醉,而我亦能獨醒。

《“悶”-“門”=“心” 讓心走出門》

文中大量引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類的古典詩詞本身的意境來進行論證,看似信手拈來,但莫不貼切、恰當。

文章圍繞論點積極調動積累,旁徵博引,藉助“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歷史典故、日落西山的自然景觀、《巴黎聖母院》和《簡?愛》等外國文學名著來表述,另外作者還運用排比兼反覆的句式依次提出論點:當煩惱憂愁時,請打開門,讓心走出門,釋放靈魂的光彩,放飛心靈的輝芒!生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很多人都感到煩悶不堪。他們整天盲目地為金錢拚命,為地位打拚,為學歷奮鬥,到頭來卻似乎一無所成,身心滿是創傷,靈魂苦悶不已。

“悶”-“門”=“心”

讓心走出門

一次夢中,神醫華佗贈予我一劑良藥,使我終於有辦法破解現代人的“苦悶綜合症”啦!那就是 打開緊緊鎖著的心靈之門,去掉“悶”外之“門”,還心靈自由,讓心瀟灑地走出門!

讓心走出門,親近朋友,你會發現

朋友是夏日的清風,朋友是冬日的炭火;朋友是久旱的甘霖,朋友是他鄉的知音;朋友是一雙支持你走出困境的有力的手,朋友是能與你分享快樂的至親;朋友是與你聲氣相通、肝膽相照的鏡子。請看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高山流水之交;請看看管夷吾與鮑叔牙的肝膽相照之情;請看看劉皇叔與諸葛亮的互敬互信之誼。親愛的朋友,你現在明白了嗎?與知音、知己相親相近,能夠化解心中的憂愁苦悶。

讓心走出門,親近自然,你會發現

自然是孕育人類的搖籃。作為自然之子,如果我們真的能與自然相知、相通,就必能擺脫世俗的糾纏,達到超脫的境界。看那日落西山之景,聽那雨打芭蕉之聲,嗅那泥土蒸騰之氣,賞那江流天際之情。親愛的朋友,我們何不仿效陶淵明老先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時,我們就能夠做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讓心走出門,親近詩書,你會發現

詩,是養育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甘泉;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這兩樣聖靈之物的相伴,你必能擺脫束縛心靈的荊棘,獲得靈魂的自由。那么,何不讀讀李白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何不讀讀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何不讀讀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何不走進《巴黎聖母院》,領略人性的真善美;何不走進簡?愛的生活,體會她不卑不亢的人格力量……親愛的朋友,親近詩書吧!它一定能讓你修煉到“勇者無懼”“無欲則剛”的境界。

朋友,請記住“悶”-“門”=“心”。當煩惱憂愁時,請打開門,讓心走出門,釋放靈魂的光彩,放飛心靈的輝芒!畫一扇窗給自己。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短歌行》

是啊,繞樹三匝,到底何枝可依呢?古今中外,真正找到那適合自己的路的人又有多少呢?既然如此,又為何不為自己畫一扇窗去領略世界的美好風光呢?

一代詩人李白,他那樂觀豪放的性格令我們嚮往,所以他會作出令我們如此感嘆的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我們那偉大的田園詩人陶兄,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會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壯舉。還有那李清照,她也不只會愁,愁到“人比黃花瘦”,她也給自己打開了一扇窗,學著去面對。所以,為何不試著給自己畫一扇窗來改變內心的積雪呢?

還有我們熟知的魯迅,他深知行醫不可能救活中國,醫生救活的只是人的軀體,而不是人的靈魂,所以他才會棄醫從文,我們才能體會到他那《風箏》般的童年。他不正像是我們材料中那位飽經滄桑的老畫家嗎?他給自己的心靈開了一扇窗,在牆上畫了一扇窗,所以體會到了那屋外的空氣與陽光。所以,你又為何不給自己的心靈畫一扇窗,讓自己覺得繞樹三匝,此枝可依呢?

那在獄中沮喪過、氣餒過、抱怨過的司馬遷,他也曾經失落過,悲傷過,哀愁過,可是,他為什麼又會著出婦孺皆知的《史記》呢?是因為他內心的那扇窗。那扇窗里充滿了陽光,讓他感受到了希望。所以,為何不為自己開一扇窗呢?為自己開一扇窗,去感受窗外的陽光,領略大自然的美好!

就像那李白,過著“舉杯消愁”的日子;像那陶淵明,享受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好風光;像那李清照,不會只懂“淒悽慘慘戚戚”,也會領略那“綠肥紅瘦”的風情;也像那魯迅,著作一本《朝花夕拾》去回憶那童年的樂趣……就應該這樣,就應該畫一扇窗給自己,有了那窗,你會覺得“繞樹三匝,此枝可依”!

【點評】

全文多處引用和化用古詩詞,作者的語言簡潔明快,長短結合,極富表現力。文中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不為五斗米折腰”“人比黃花瘦”“淒悽慘慘戚戚”表現詩人內心的苦悶,以“舉杯消愁”“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綠肥紅瘦”表現詩人們豪放豁達的一面,契合題目,又脫俗出新不落窠臼。以《短歌行》中的詩句開篇,引出各位詩人的遭遇及豁達豪爽的性格,最後又化用該句詩結尾,整篇文章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又洋溢著濃郁的古風意韻。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遊子吟》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過故人莊》

1.親情友情是永恆的主題。父母的無限關愛,朋友的真誠關心,總讓我們感動著。只要我們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捕捉到無數感人的細節,就能體味到深深的摯愛真情。生活就是這樣,你用心去體驗,就會有收穫。

2.人生因有愛而感動。臨行時母親的叮嚀,朋友的勉勵、祝願,無不讓我們感動萬分,人間因有愛而精彩,我們因有愛而感受精彩。生活在充滿愛的世界裡,我們感受到的是世間的溫馨和世界的無限美好。

3.親近自然,寧靜而致遠。在喧囂的塵世間,難得有一份內心的安寧,田園風光讓我們痴迷,茂林修竹,碧水藍天的生活環境,正是我們嚮往的生活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