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運用素材的技巧

作文需要很多的素材和一個長期的積累,只有慢慢的積累的多了,作文才會更快的提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作文運用素材的技巧,歡迎大家參考!

【高考作文運用素材的技巧】

技巧1:關鍵字句入手法。

對題目中關鍵字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於更好地審題立意。命題作文,所命之題就是審題的關鍵,立意的關鍵。材料作文為突出中心,會在材料中設定關鍵字句(重要的詞語、開頭句、對話句、結語句等),抓住這些詞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

題目1:

在西伯利亞雪原上有一種動物叫白貂,白貂十分愛惜自己的一身純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意玷污。於是獵人們抓住白貂的這個弱點,在它的巢穴周圍撒上一圈煤粉,這樣白貂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習性,依然年復一年地守護著自己純白、漂亮的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問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技巧】讀這則材料,就要注意到材料的最後一句話:“白貂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習性,依然年復一年地守護著自己純白、漂亮的毛。”這句話中的關鍵字就是“守護”,表現了白貂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守自己的操守,聯繫到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不為外物所動的品行,那么立意時,就可以從“堅守”這方面分析。

題目2:

比爾教授應邀來中國演講,在發現最前排無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問時,微笑地鼓勵大家坐第一排,他說:“亮出自己,給自己自信,創造機會才能被人賞識。”請理解領悟材料含義,聯繫生活實際和個人感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技巧】“亮出自己,給自己自信”便是該材料的關鍵句,這一關鍵句就是告訴人們要給自己以自信,敢於亮出自己,從而獲得被人賞識的機會,並取得成功。抓住這些語句就很容易立意了。

題目3:

蚌殼裡的夜,有多長?/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擺脫苦悶與憂傷/如果被昔日的淚水淹沒/我的生命不會閃光。

【審題技巧】讀詩的前三行我們了解到,珍珠在蚌殼裡熬過了無數的黑夜,受了無數的磨難,擺脫了無數的苦悶與憂傷,這是理解這首詩的基礎。而下面的兩句“如果被昔日的淚水淹沒,我的生命不會閃光”則是關鍵,因為讀了這兩句,我們就會深深領悟到,生命離不開磨難,只有經歷了磨難,戰勝了磨難,才能贏得生命的輝煌。所以,我們可以從“磨難與成功”這方面立意。

技巧2: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我們可以通過對材料的有關原因和結果的分析來確定立意。

題目1:

猩猩喜歡喝酒。村里人擺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裝著。猩猩見了,知道是誘惑。但其中一個對大家說:“何不嘗一點點呢?不吃多了就行!”於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們實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誘惑,大飲而醉。村人趁機追捕,猩猩無一倖免。

【審題技巧】從因為“抵制不住甜酒的誘惑”,結果“大飲而醉”被“村人趁機追捕,猩猩無一倖免”中就可以立意。即應該經受住誘惑,不要貪婪。

題目2:

朋友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座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說,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審題技巧】材料的結果是“他總能找到座位”,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原因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所以可以確定以下立意:與耐心同行,執著(堅持、鍥而不捨)成就未來。如果寫成“細節決定成敗”或“人生有得必有失”屬於離題,寫成“學會變通”或“善於發現美”屬於偏題。

技巧3:聯繫實際法。

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思想、觀點、行為往往通過一些比喻、故事、寓言、漫畫等形式表現出來,這就需要我們善於從中聯繫我們的現實生活,挖掘其中的含義。思路往往由物及人(社會)。

題目1:

一天,我發現,一隻黑蜘蛛在後院的兩檐之間結了一張很大的網。難道蜘蛛會飛?要不,從這個檐頭到那個檐頭,中間有一丈余寬,第一根線是怎么拉過去的? 後來,我發現蜘蛛走了許多彎路——從一個檐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面的檐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你對材料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選擇一個角度進行聯想和思考,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注意: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不得抄襲。?

【審題技巧】上述材料的主旨是讚美執著而堅韌的蜘蛛。從蜘蛛的方面可這樣立意: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織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仿佛得到神助。由蜘蛛聯想到人,聯繫現實生活,對人生做理性的思考,可這樣立意: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於是,我記住了蜘蛛不會飛翔,但它照樣把網結在空中。奇蹟是執著者創造的。

技巧4:多角度分析法。

對材料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文章的立意。如:

有個魯國人,很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夫妻倆想到越國居住,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的。”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髮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么會不窮呢?”

【審題技巧】

(1)由於越人赤腳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魯人到越國去必然會窮。說明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脫離實際。

(2)魯人到越國去不一定會窮。正因為越人赤腳、披髮,鞋帽才大有市場。這就要求魯人敢於嘗試、敢於冒險、敢於改革,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

(3)魯人聽了勸告之後,會有什麼反響呢?去還是不去呢?去與不去各將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從而得出“虧本生意做不得”、“無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觀點。

技巧5:求同存異法。

看下面材料,審題立意:

①馬克思23歲被譽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②恩格斯21歲就著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③列寧17歲就開始革命活動。④毛澤東26歲主編《湘江評論》。⑤徐特立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

【審題技巧】5個材料都是講偉人們在事業上都有所成就,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意,觀點就缺乏深度了。進一步分析材料會發現①~④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青年時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講徐特立48歲苦學法語有所成,年齡特點與前四位偉人不同。根據這個不同點可以立意:年青時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但是年齡並不是成就事業的唯一條件,關鍵在於有無堅定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技巧6:由物及人法。

寫材料作文時,有寓意的材料或敘述“物”的材料,需要學生採用“由物及人”的橫向聯想法進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寫作的觀點。

看下面材料,審題立意:

據《深圳風采周刊》報導,浙江嘉定徐行鎮發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貓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時指出:當代城市中的貓,處於一種惡性循環中,一方面是因為貓已普遍家養,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為生;另一方面是因為貓無法從老鼠體內獲取一種名為牛磺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提高貓的夜視能力,於是現在家養的貓幾乎喪失了夜視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差,因此老鼠咬死貓就不奇怪了。

【審題技巧】分析類似的材料時,學生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一切非人的東西都要聯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敘述對象是小貓,立意時學生可以把小貓想像成人,如青少年,把飼養小貓的主人想像成青少年的父母,並由“小貓被老鼠活活咬死”聯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於父母溺愛、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等,逐漸喪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從而提煉出這樣的立意━━只有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風雨中經受磨鍊,才能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

技巧7:提煉中心法。

看下面材料,審題立意:

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

【審題技巧】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高考[微博]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訓練:

閱讀下面提供的材料並作文:

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衝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於是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拚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麼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閱讀這則材料,我們應該思考:

(1)這則材料描寫了哪幾個主要對象?

主要描寫了三個對象:烏鴉、牧羊人、小孩。

(2)它們都有哪些行為?

烏鴉的行為:模仿老鷹抓小羊,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為:對烏鴉的行為進行了評價,說它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

孩子的行為:也是對烏鴉的行為進行評價,說它是一隻挺可愛的鳥。

(3)烏鴉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是它的身子太輕了,爪子又被羊毛纏住了。

(4)分析烏鴉被抓住深層的原因是什麼?換句話說同樣是抓小羊,老鷹抓小羊為什麼不被抓,而烏鴉卻被抓住了?

因為老鷹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翅膀,快速的飛翔速度,而這一切烏鴉都不具備,但它卻盲目(機械)地模仿、照搬,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質原因。

(5)面對烏鴉的這一行為和結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別作出了評價,從這個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二人對烏鴉的態度是肯定還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麼?否定,否定了什麼?

牧羊人:否定。否定的是烏鴉不考慮自身條件,盲目模仿的行為。

孩子:肯定。肯定的是烏鴉的敢於嘗試新鮮事物,拚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分別從烏鴉、牧羊人、孩子這三個角度去立意:

(1)要考慮自身條件(要量力而行)

(2)要有自知之明

(3)擺正自己的位置

(4)盲目模仿與科學定位

(5)要敢於嘗試新事物,努力追求理想

閱讀下面材料並作文:

一頭驢子和一匹馬到某磨坊去應聘推磨工作。結果,驢被選中,馬遭淘汰。一年以後,這匹馬被伯樂相中,成了遠近聞名的千里馬。磨坊的主人聞訊以後,後悔不迭地跑去對千里馬說:“你如此能幹,當初我居然沒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無珠呀!”“幸虧當初沒被你聘用。”千里馬說,“不然,我現在就不會成為千里馬,而是變成一頭推磨驢了!”

要求:閱讀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主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閱讀這則材料,我們應該思考:

(1)這則材料描寫了哪幾個主要對象?

驢子、馬、磨房主人、伯樂。

(2)他們都有哪些行為?

驢子和馬到某磨坊去應聘推磨工作。結果,驢被選中,馬遭淘汰。

馬後來被伯樂相中,成了遠近聞名的千里馬。

磨坊主人聞訊以後,後悔不迭。

馬為伯樂相中成為千里馬感到慶幸。

(3)驢被選中,馬遭淘汰的結果表明了什麼?

驢是適合推磨的。

馬儘管能幹,主人也有對它不公正的時候。

(4)磨坊主人後悔不迭的原因是什麼?千里馬感到慶幸的原因是什麼?

錯失了一匹能幹的千里馬。

找到了能施展才能的地方。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分別從多角度確定立意:

(1)莫將人才放錯了位置

(2)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認清自己,找準位置

(4)莫讓人才空埋沒

(5)機遇成就夢想

(6)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7)錯過也許意味著新生

(8)要正確地面對挫折

(9)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材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老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選擇一個側面或角度作文。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於800字。

閱讀這則材料,我們應該思考:

(1)這三則材料各表述了哪幾個意思?

自知者更聖明,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強大。

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的東西會有禍患。

人們要懂得自知自愛。

(2)這三則材料有什麼共同點?

就是人要有——自知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分別從多角度確定立意:

(1)人要懂得自知

(2)自知者更聖明

(3)戰勝自己

(4)不要不懂裝懂

(5)無知會有禍患

(6)要學會自知自愛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寫作關鍵在於分析材料,提取內涵,聯繫現實,確定立意,表達觀點。這重要的關鍵抓住了,學生選擇論據,對事情進行分析,用論據證明論點,做出結論是不會有大的差錯和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