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2篇高中作文素材

一:君子之交淡如水——趙寬宏

“王爺,那送酒的傢伙膽子太大了,竟然以水充酒,欺騙王爺,請王爺重重罰他!”被稱為王爺的姓薛名仁貴,他讓屬下打開一壇一位故交送來的“美酒”後,那屬下如此驚呼道。薛仁貴一看樂了,當即飲下三大碗,還說,味道好極了!

送“酒”的這位故交名叫王茂生。以前薛仁貴在窮得連衣食都無著落的時候,經常得到王茂生的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在平遼時立下戰功,被皇帝封為“平遼王”。封王后薛仁貴那可就是身價百倍了,前往王府來送禮的人絡繹不絕,可這些禮都被薛仁貴一一謝絕了,他唯一收下的就是故友王茂生送來的“美酒”。

王茂生送的“美酒”實為清水,薛仁貴不但不惱,反倒很高興,因為他知道王茂生是寒士一個,以水代酒實在也是一番美意,水中蘊含著濃濃的故情友誼,因此他感慨地說:“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真正的朋友就像水一樣透明清澈,真正的友誼沒有任何的雜質。世事繁雜,人心浮沉,你得意時不要被門庭若市的假象所迷惑,因為阿諛諂媚者有之,虛偽讚頌者有之。得意時的門庭若市,往往會被失意時的門可羅雀所代替,因為小人以利交之,利盡則散。所以真正的友誼,不在你得意時趕熱鬧,也不在你失意時冷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那份情誼,卻如春風拂面,溫暖人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巴金和沈從文的友誼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兩人從相識到相知,一生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他們兩人的出身、經歷、氣質以及藝術見解都迥然有異,在文壇上也分別有著不同的“圈子”。巴金崇敬魯迅,而沈從文與魯迅之間卻有誤解;沈從文與胡適、徐志摩、周作人等人有交誼,而巴金對這些人卻是敬而遠之;巴金曾寫小說諷刺周作人,沈從文卻寫長文與他爭論。這種現象一句古語可以解釋:君子和而不同。正因為這兩位是君子,他們不想也不會從對方處獲取什麼利益,所以他們的友誼才能像水一樣源遠流長,善始善終,讓後人津津樂道。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以利益為連結的時代,種種的誘惑讓人們走到了一起,但真正的君子,雙方都能保持一定的距離,講求原則,以義交之。這樣,雙方的心靈才會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對方又被對方吸引,友誼看似淡若水,實則深似海。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好!

二:逸茗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請孔子進食,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里,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愧疚,抱歉地說:“我平常對顏回已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了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所謂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逢事必從上下、左右、前後各個角度來認識辨知,我們主觀的了解觀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單一角度判斷,是不能達到全方位的觀照的!

當你要對一個人下結論的時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實嗎?還是你只從一個面,一個點,去觀察一個人呢?

大多數的人根本不了解對方的立場與困難的時候,就已經給了對方下評語了,更何況是在有利益衝突下的場合。

現今的人們擁有高學歷高知識,卻往往過度仰賴高知識,而忘了讓自己在智慧上成長。

很多事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要客觀地跳出成見,才有機會接近真相。

連孔聖人也會對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況我們呢?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因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對他人產生了某種印象,從而為他人打上某種“標籤”呢?

孔聖人可以當下就用智慧,輕易了解真相,消除誤會,可是我們呢?

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親眼所見”,從此耿耿於懷,甚至懷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實是自己“看錯了”?!

兩個人交流時,其實是6個人在交流:你以為的你,你以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為的他,他以為的你,真正的他。

你想,這裡邊會有多少誤會,會有多少誤解?

你總在和“你以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嗎?

你曾經多少次誤解了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