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富有哲理的故事素材

如一棟樓房的頂樑柱,如果離開了素材,縱使才華橫溢,技法再高,也難寫出美文佳作。那么有哪些哲理故事的素材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高中富有哲理的故事素材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中富有哲理的故事素材一

高中時,他的一篇作文被老師抄在校園的黑板上,給全校學生做範文。他深受鼓舞,決心用此生經營文字。

工作後,他認識了文聯主席。主席出過幾本書,是他仰慕的老師。老師指點他,寫作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並介紹了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先寫小文章,往縣報投,雖屢投不中,但咬牙堅持,最終變成鉛字;有了基礎再給市報、省報投,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堅持,終於占領省報,從此筆耕不輟,被聘為文化館創作員。這個過程,老師用了十幾年時間。長篇出版後,他升任創作組長。又用了十幾年時間,他才當上文聯主席。

老師漫長、坎坷的寫作之路使他堅信,文學是個苦差、慢活兒。老師的教誨和自己當初想的完全一樣——慢慢來。於是,老師指點的路,成了他的不二選擇。

從低處起步,他先給市報投稿。屢次失敗,但他毫不氣餒。偶爾有一些小文章發表,他在當地的圈子裡有了點薄名。一晃三五年過去,他開始懷疑:這樣下去,也許一輩子也達不到老師的高度。

他有些灰心,內心矛盾。從中學的那篇作文算起,他已經寫了十幾年,苦苦耕耘,卻依舊平凡。作家夢到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

剎那間,他有了改變的衝動。按照老師設計的路,他還沒在省報副刊露過面呢,但他想跳過去,讓自己跑起來——嘗試寫小說。20xx年,第一部小說《曲別針》寫成,他斗膽投給《收穫》雜誌。這本由巴金主編的雜誌,是中國文學第一名刊。他做夢都沒想到,這篇小說在《收穫》上順利發表,很快又被《小說選刊》選載,當年還被評選為“河北省十佳小說”,他也由此獲得“河北文藝振興獎”。

這一跑,他居然衝到了計畫中40歲之後才能開始的路上。一夜之間,文壇多了個叫張楚的名字。他很快被讀者熟悉,得到許多名家的關注。老師非常驚訝。老師寫了大半輩子,還沒在《收穫》上發表過作品呢,更別說獲獎了。

接著,他再次發力。20xx年,小說《櫻桃記》登上了他仰慕已久的《人民文學》,再次被《小說選刊》選載,獲得中國作協“大紅鷹文學獎”;20xx年,小說《長發》摘取“人民文學獎”,年底,他入選“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20xx年,他的第一部書出版,入選“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鐵凝在河北作協工作時,親自為他主持了個人作品研討會。

一出手便上名刊,還摘取了大獎,很多人認為他是文壇的一匹黑馬。但無人知道,黑馬在跑起來之前,是一頭低頭走路的牛。從慢牛變成快馬,只是騰空一躍的瞬間。耐人尋味的是,那位文聯主席,竟在花甲之年和他同時加入中國作協。

老師為他設計了幾十年的路,他只用五年就跑完了,是老師笨,還是他過於聰明抑或幸運?張楚說,什麼都不是。老師踏踏實實走路沒錯,循序漸進求索也對,但並不適合每個人。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像老師那樣慢慢走。當感覺腳步越走越慢、路越走越難時,可能是自己力所不及,更可能是自身潛藏的力量無法爆發,負荷太重,走不動了。既然走不動,不如跳起來、跑起來試試,不然,怎么知道自己是牛還是馬?

當一個人走都覺得費力時,還奢望能跑嗎?當然能?選雖然你是一匹馬,儘管你有賓士的本領,但如果永遠按照牛的路線活著,就一輩子也沒有馳騁的機會。

高中富有哲理的故事素材二

劉堪和殷景仁是宋文帝時的一對好朋友,剛出道時,他們職位相當,交往甚密。私下相約說:“苟富貴,無相忘!”後來殷景仁首先得到提拔,任僕射一職,成為皇上身邊的人。殷景仁沒有忘記當初的諾言,瞧準機會幾次向皇上推薦,劉堪最終得以入朝為官,可是殷景仁做夢也想不到,這竟成了他夢魘的開始。

來到首都做官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劉堪臉上的笑容還沒掛上兩天,就開始不痛快起來。他發現雖然同是同朝為官。他和殷景仁所受到的寵信卻是大大的不同。殷景仁負責的是朝中內部事務,有著許許多多的機會可以接近或活動在皇帝的身邊,而他卻很少有接近皇上的機會。劉堪心理的天平逐漸傾斜起來,不甘心坐以待斃的劉堪決定採取行動,他通過細心觀察發現朝中的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司徒劉義康手中,要想改變命運,就必須牢牢地攀上這棵大樹。巧的是劉堪曾經在劉義康的手下當過上佐,他便低下頭去,以學生自居,用心去結交和巴結劉義康,打算用劉義康的影響來改變皇帝對殷景仁的態度,最終除掉殷景仁,以達到獨攬朝政的目的。

宋文帝把劉堪調入朝中,還是有所倚重,可不久發現劉堪話里話外對殷景仁頗多微詞,似乎對自己的職位甚為不滿。為了消除劉堪的疑慮心理,宋文帝對他倆來了個同時提拔,加授給殷景仁中書令、中護軍,劉堪則任太子詹事,從級別上是不相上下,可沒承想,劉堪不僅沒領情,反而更加惱怒殷景仁。因為官階雖然相同,但殷景仁的實際權力要比劉堪大,而且文帝為了照顧殷景仁的身體,特批他可以在家中辦公,不用每天辛苦地上朝。

心懷不平的劉堪加緊慫恿劉義康在皇上面前說殷景仁的壞話,不料宋文帝是個明白人,詆毀殷景仁的話聽得多了,他還隔三岔五地把這些話轉述給殷景仁聽。殷景仁對來自朋友的中傷深感難過,他感嘆說:“我把他引薦入朝,然而他進朝反過頭來就咬人,真是人心難測!”倍感人情冷暖的殷景仁心灰意冷,馬上向皇上打了個報告,自稱身體有病,請求辭職。只是辭職信寫了一封又一封,皇上就是不批准,因為文帝知道,殷景仁是思想上不痛快。所以令他在家安心養病。旁的事不要想。

劉堪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便建議劉義康趁殷景仁外出的時候,派人假扮強盜殺掉他,即便是皇帝知道了真相,也可以想辦法解釋,文帝手下的密探很快就聞到了氣息,文帝乾脆下詔把殷景仁的私宅遷到了西掖門外,與皇宮禁院靠在了一塊兒,再貿然行動,那不等於在太歲頭上動土嗎?那結果只能是皇上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不得已暗殺計畫無疾而終。

文帝的保護之舉讓劉義康也感覺到了危險,他想皇上可能得到風聲了,便急忙命令自己手下的幕僚及其黨羽們要相互約束,以免真把文帝惹翻了,到時沒有好果子吃。

達不到目的的劉堪內心倍感煎熬,他決定鋌而走險,暗地裡結黨拉派,謀劃著名要擁立劉義康為帝,只有讓劉義康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才能徹底打掉殷景仁頭上的保護傘,然後置殷景仁於死地。被不平之氣迷住了心竅的劉堪就像拿著根隱身草,只看得見願望,卻看不到危險。身為臣子而起謀逆之心,是可忍孰不可忍,文帝一怒之下,殺機頓起,劉堪,他的三個兒子及其黨羽們全部被誅殺,受命承辦這個案子的,正是殷景仁。

奔赴刑場的劉堪望著高坐在監斬台上的殷景仁感嘆地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以淮陰侯韓信自比,只是到死他也不明白,他並不是死在殷景仁之手,而是死在了自己的心態上。

高中富有哲理的故事素材三

我經過路邊一口井時,正是傍晚時分。我俯身往裡看了一眼,卻驚奇地發現裡面竟然有一個人!因為下面的光線實在太暗,我無法看清楚他的臉,但憑感覺他應該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為了使自己不至於沉下去,那個人幾乎整個身子地仰面躺在水面上,他的雙手也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而像魚鰭一樣張開。

“怎么會這樣呢?在這么荒涼的地方居然還會有人,而且還待在井裡?”我這樣想。

相對於我的驚訝,井裡的小伙子卻顯得相當平靜。這一點可以從水面自始至終都保持在一種平靜狀態、幾乎沒有什麼波動可以看出來。仿佛他早就預料到有人會發現他,並且預料到了我們的驚訝。

“你怎么待在井裡呢?”我問道。 “我掉到裡面的。”他說。

“掉到裡面的?怎么掉的?”我問道。

“就像你這樣往裡面看,一不小心就掉下來了。”他說。

這話使我不由地往後退了一小步,然後才問道:“那你為什麼要往裡看呢?是想看看有沒有水?”

“不,”他說,“你以為人會對井裡面的水或別的什麼東西感興趣?不,人只要是看見一口井,就會想往裡面看———這就是原因。”

“那你為什麼不呼救呢?”我問道。

“那沒用的。這個井的井口太小,聲音難以傳開,就算傳開了也是很微弱的。再說,這個地方太荒涼了,很少有人來這種地方,也許傳開了也沒人聽到。”他說。

“那你可以自己爬上來啊,我想這並不是完全做不到的———瞧,你那兒離井口這兒也不算太高,我相信你能夠做到的。來吧,兄弟!”說完我把一隻手伸向他,希望也能助他一臂之力。

“不,我不上來。”他說。

“為什麼?”我問道。

“你想知道為什麼?”他反問我。 “對,我想知道。”我把身子稍微移動了一下,以示誠懇。但我卻不小心碰到了井口的一塊小碎石,碎石掉了下去,剛好落在井裡的人的臉上,於是他的臉部泛起了高低起伏的波紋,並且開始向四周擴散。直到波紋蔓延到全身,他整個人就像人們通常大笑不止時那樣顫抖著……

“我明白了,原來你是我的倒影!你一直在瞞著我,你為什麼要瞞著我?你……”

還沒等我說完,我的倒影從水中伸出一隻手,把我也拉入井中……

當我淹沒在他支離破碎的身影中,當我置身於這樣一個狹窄的地方,我的心卻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

這時,剛好有一隻鳥從狹窄的井口上方飛過。我希望,它能給我的親人和朋友捎個口信兒,我將在這裡美美地睡上一覺,直到明天有什麼東西把我吵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