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佳美德少年事跡

雖然美德少年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許許多多的坎坷,但是他們沒有表現出退縮和畏懼,直到最後客服所有困難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德少年事跡,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曾姣(女) 樂山市井研縣高級職業中學電子與信息技術1班

曾姣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懂得爸爸的苦和累,從不讓他為難。當年,爸爸外出打工後,不到十歲的曾嬌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奶奶是殘疾人,連自己的鞋子都不能穿好;爺爺常年患有風濕病,還要到外面打短工養活祖孫三人。曾姣每天做家務、幫奶奶穿鞋,給爺爺擦藥。更不幸的是爸爸確診為白血病,曾姣一直守在他身邊,每天為他洗臉、擦手、擦身體、餵稀飯,還不停地量體溫,一發現高燒不退,就用酒精浸濕的紗布敷額頭,直到退燒後心裡才好受些。可是,爸爸還是被病魔奪走了生命,留下了滿眼淚水的曾姣。爸爸去世後,曾姣住校讀書,時常惦記著奶奶和爺爺,每一兩周就要回到鄉下照顧奶奶和爺爺,只要聽說爺爺病痛加重了,心裡就不好受,就要專心去照顧爺爺,等爺爺病情緩解後,再回學校讀書。

2.龔鵬(男) 達州萬源市中坪學校六年級1班

11歲的龔鵬,面對支離破碎、舉步維艱的家境始終沒有放棄。他是父親的好幫手,是爺爺奶奶的依靠,更是家裡的頂樑柱,他的作為令身邊人稱道不已。在校照顧年幼的弟妹讀書和生活,給他們穿衣、洗臉、梳頭、打飯、洗碗、輔導作業。在家幫殘疾的爸爸照顧癱瘓的爺爺奶奶,給他們洗臉、做飯、餵飯、遞水,抽空撿拾柴禾,周日返校前幫弟弟妹妹洗澡、洗衣服。年幼的他再也沒有走進過媽媽的懷抱,得到過新衣賞,新玩具和可以看卡通片的電視,年幼的他知道要和父親共同擔當,艱難前行。家庭的貧寒讓他更加懂事與自強,尊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在他身上進一步詮釋和升華。他的事跡被新華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四川新聞網、四川線上、華西都市報等網路報刊大篇幅專題報導,在學校和社會引起很大反響。

3.澤呷(女,藏族) 甘孜州色達縣城國小四年級2班

澤呷4歲時父親不幸離世,只剩體弱多病的母親和她相依為命。她有著善良無私、尊老愛幼的赤子之心,村里人都叫她“小帶頭羊”。由於上學路途較遠,從國小一年級起,她就主動當起了同學們上學路隊的監督員,不管颳風下雨、嚴冬冰雪,她都認真清點好人數,集合小夥伴們一起上學、回家,遇到冰雪路段,澤呷把他們一個個扶過去、背過去。隨孩子們家訪的班主任發現她一直這樣做著,忍不住問她為什麼一直堅持?小澤呷回答:“因為媽媽平時帶我上街,就是這樣做的”。去年,翁達鎮兩個月大的嬰兒小拉姆獨自在家,不料被黃鼠狼把面部嚴重咬傷,澤呷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平時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零花錢全部捐給小拉姆治病。小澤呷那雙捧著一大把零角錢的雙手凍得紅腫不堪,亮晶晶的眼睛裡盛滿了純真善良的希望光芒。小澤呷就是這樣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

4.關舒心(女,滿族) 資陽市雁江區馬鞍九義校六年級4班

關舒心雖然沒有特別的人生際遇,也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她天性至真至純。她學習勤奮刻苦、積極向上,團結和愛護同學,樂於幫助他人,號召同學幫助班上生重病的黃冠傑,及時為生病請假的同學補課,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輔導功課,為家庭貧困的同學捐錢捐物。她對大自然特別依戀,從小喜歡山水、熱愛自然、愛護環境。每到寒暑假,她都將班裡的1、2盆花草帶回家代為養護。澆水、施肥、除蟲、修剪,她小心翼翼地呵護這些屬於班級的物品。每期開學第一天,她都會把花草收拾的整整齊齊,把花盆擦拭的乾乾淨淨再捧回學校。關舒心是個熱心腸的孩子,哪家小朋友作業不會做,她主動去當“小老師”;哪家老人生病了,她會悄悄地揣上幾個水果糕點去看望。每年的重陽節都積極主動參加福利院慰問演出,為老人們帶去快樂。

5.鄧玉玲(女) 宜賓市宜賓縣觀音鎮初級中學校20xx級8班

20xx年元旦假期,鄧玉玲和表姐逛街,一輛機車快速駛過,顛簸中黑色挎包掉落在地,車上的人渾然不知。鄧玉玲急忙撿起包,緊追大喊:“餵!停一下,包包掉了!”可機車上的人並沒有聽見,很快就開遠了。這時的橋頭並沒什麼人,看著手裡的包,鄧玉玲和表姐決定原地等失主。天色漸晚,行人已少,看來不一定能等到失主了。二人商議,將撿到的黑包交到學校,由學校尋找失主。她們向值班老師講述了事情經過,老師當面清點了包內物品,裡面有現金4405元、存摺14813.44元、身份證等。老師根據身份證信息聯繫上了派出所,最終找到了失主。第二天,失主認領失物,燃放鞭炮、送上感謝信,還拿出四百元錢感謝拾金不昧的學生,被鄧玉玲和表姐婉言謝絕。失主非常激動地說:“特別感謝學校教育出了鄧玉玲這樣的好學生”。

6.曲比爾曲(女,彝族)涼山州美姑縣新橋片區中心校六年級2班

曲比爾曲家庭條件較差,父親離世,入學時比同學們大1歲多,個頭高出不少,故擔任班裡的勞動委員。轉眼六年,衛生評比錦旗得了一面又一面,她任勞任怨的身影成了班級的獨特風景。問及原因,她說,這是入學時班主任老師交待給我的任務,不做好是不講誠信。20xx年的一個周末,曲比爾曲在學校撿到了一個錢包,裡面有700多元現金、銀行卡、身份證和駕駛證。經多方打聽聯繫上了失主,此時他正帶著孩子在西昌看病,估計要第二天傍晚才能回來。第二天曲比爾曲在操場等了一天也沒有等到失主,第三天下午失主才滿臉歉意出現了。他拿出200元要獎勵“小雷鋒”,曲比爾曲說什麼都不肯,她說:“我知道你們家的孩子病了,正是需要錢的時候,誰遇到這種事情都會這樣做的!”她靦腆的神情,就像彝寨里盛開的索瑪花,樸實卻又鬱郁芬芳。

7.馬玉(女) 眉山市洪雅縣將軍國小六年級1班

作為一名失去父母,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山村孩子,馬玉從小就養成了熱愛勞動、吃苦耐勞的美德。不管家裡的事怎樣繁多,她總是利用課餘時間盡力幫著爺爺奶奶做。她的勤勞善良、努力懂事讓殘缺的家庭里充滿了溫馨與希望。特殊的家庭條件讓馬玉非常勤儉節約,她從來不跟別人比吃比穿,雖然衣服舊一點,但她總是讓自己一身乾乾淨淨;雖然學習用品比別人的花樣少了點,但她總是特別懂得珍惜。在平時生活中,她也並不因為自己物資的貧困而羨慕別人。有一次,她在接受好心人的資助後,對老師說:“我要努力學習,將來長大了也要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她是一個沒被貧困生活壓垮的好孩子,她的一言一行讓人欣慰。

8.鄧文昊(男) 成都市溫江區壽安學校九年級5班

鄧文昊生在貧困的農村家庭,爸爸外出務工常年不在家,媽媽靠當清潔工維持生計。艱苦的家庭條件和媽媽的言傳身教,使鄧文昊從小勤儉節約、懂得體貼父母。他在家總是搶著幹活,用優異的學習成績讓媽媽寬心。家裡有好吃的寧願自己忍嘴,也要讓長輩多吃。他深知父母掙錢艱辛,上學期間從不曾買過一瓶飲料,渴了就喝白開水。他說每瓶水節約一塊錢,可以減輕家裡一大筆負擔。有一次他考了滿分,媽媽想獎勵兒子進次飯館,但他微笑著對媽媽講起了提倡節儉,反對浪費的作風,堅持回家吃。他是住宿生,同學們每周至少有二十元零花錢,媽媽也盡力給他十元,但除了必要開銷,剩下的錢又送回到媽媽手中。他從不講究,校服始終不離身。他常說:能吃飽,有衣穿,有事做就是天下第一等幸福的人。每次到外婆家來回四十多公里的路,他也堅持騎腳踏車。一路揮灑汗水一路歌的陽光少年是幸福的。

9.文 坤(男) 遂寧市射洪縣太興國中八年級2班

文坤出生在普通農家,年幼時父親去世、母親離家出走,從小由奶奶撫養。如今奶奶已是古稀之年,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文坤沒其他親人依靠,一切只有靠他自己。小小年紀就要照顧自己,但他並沒有自卑,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用頑強的毅力承受著與他年齡並不相稱的“責任”。在家裡,他學會了洗衣、做飯,照顧自己,還經常主動照顧奶奶的生活;在學習之餘,幫助奶奶做農活,減輕家裡的負擔;在學校里,他努力學習,從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靠頑強的毅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當學校得知他的情況,欲減免各種費用時,他說:“謝謝老師,我很感激,但還有別的同學比我更需要。”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胸襟,樂觀自強。他自立自強的堅定信念,感動著身邊每一個人。

10.董曉玉(女) 巴中市巴州區第十二國小九年級1班

在巴州區第十二國小校園裡,有一名特殊的學生,不管是春夏還是秋冬,在有陽光的日子裡,總撐著遮陽傘匆匆走過。這位從未生活在陽光下的女孩卻讓陽光永駐心裡,用行動書寫不屈於命運的高歌。十四歲的董曉玉因為長期患病吃藥臉龐微有些浮腫,臉頰也因為患病長滿了紅色的斑點。初二時被檢查出罹患“紅斑狼瘡”,貧困的家庭為給她治病已花費20多萬元,雖被病魔折磨、被貧困困擾、被死亡陰影籠罩,董曉玉始終沒有被擊垮,她始終微笑地面對生活。自患病以來,董曉玉一學期里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醫院度過,但她仍堅持學習並沒有落下一丁點的學業,每次治療回來她總會自覺地一點點補上落下的課程。她用樂觀、堅強、自信和勇敢面對生活的磨難,用生命的光芒詮釋著青春的別樣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