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理想的素材高中

只有建好素材積累這個蓄水池,學生在寫作文時才會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哪些關於理想的高中素材?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理想的高中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關於理想的素材高中一

粱灝82歲中狀元

粱灝82歲中狀元的事跡被寫入“三字經”,激勵了無數後人。

“若粱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

粱灝年輕時正好是五代十國中後期,戰亂的環境使自幼喜愛讀書的粱灝難以專心致志的讀書。當粱灝的兒子考中狀元後。粱灝自己的年紀已經很大了。但為了實現自己年輕時的理想,他仍然刻苦學習,博覽群書,早已忘了自己的年齡。

他八十二歲高齡時又參加科舉考試,在殿試中,這位老人氣宇軒昂,面對宋太宗的提問,對答如流,博得太宗的讚賞,終於獨占鏊頭,考取狀元!

關於理想的素材高中二

夢想是人生最甜的果子

她出生在福建山城永安一個普通的窮人家庭,在山區里長大。小時候,她發現每次哥哥從山上回來,籃子裡的果果都比其他夥伴多。她問哥哥為什麼,哥哥用衣角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告訴她:“我在樹上摘的和其他人的差不多,但下樹後,其他人急著回家,而我會把樹下、草里的每一個果果撿起來,這樣就會得到更多一些了。撿起每一個小果果,拾到籃里的才是自己的。”她用清水洗去山果上的泥土,放進嘴裡,真脆,真甜。“撿起每一個小果果,拾到籃里的才是自己的。” 這句話從此種到了她幼小的心靈中,慢慢向上吐芽,向下紮根。

1994年,國中畢業的她,考入福州師範藝術學校幼師美術班。在學校里,她努力地學好每一門課,她覺得這些課都是自己成功路上的一個個小果果。幼師畢業後,她的心中有了更大的夢想,毅然辭去幼兒教師的工作,選擇了北漂。她租住在由潮濕的防空洞改成的地下室里。有時晚上下大雨,早上起來,鞋子就在水上漂著。最窘迫時,她一天只吃一包速食麵,餓得直發暈。無論多么苦,她都沒有哭過,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清楚地懂得,所有的苦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那個夢想:進入演藝圈,成為一個演員或導演。每一天,她都在為這個目標默默地努力。困窘中的她沒有想過放棄,始終有堅定的信念在內心,夢想不滅,希望無垠。

天道酬勤,憑藉紮實的根基和不懈的努力,她縱身一躍,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除了用心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程外,她還經常去旁聽表演系的課程,表演課、形體課、台詞課,還有語文、政治、外語等必修的文化課,每一節課她都當成是一個個甜滋滋的山果果撿起來。為了學好英語,她一到暑假就去北京新東方英語學校苦學英語,她相信外語也是一個小果果,不管以後做什麼,學好它,終究會用得著。

一有機會,她就去參與演戲,鍛鍊自己。不管角色大小、台詞多寡,她都全心投入,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她覺得能演戲是命運的垂青,於是對每一個到手的角色都兢兢業業,這為她贏來了許多意外的加分和機會。命運之神終於將更多的青睞給了那個準備最充分的她。20xx年11月2日,她在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行字:命運讓我和“姐姐”狹路相逢,我終於踩著點兒了。這一年,她主演了著名導演顧長衛執導的影片《孔雀》。在《孔雀》里,她的角色是內心安靜淡定卻又為了愛情熱烈奔跑的痴情“姐姐”。這部影片在參加柏林電影節時,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語接受多家國外媒體的採訪,無需翻譯,毫不怯場。媒體興奮地評價她為“章子怡之後又一個具有國際明星潛質的女孩”,有人甚至開始叫她“小章子怡”。她微笑處之,她知道出色的談吐只不過是原來努力撿起來的一個果果對自己的回報而已。

一次次準備,一步步努力,撿起成功路上的一個個小果果,她開始成為大銀幕上炙手可熱的演員。她是《七劍》里灰頭土臉的村姑,是《花腰新娘》里媚惑的彝族姑娘鳳美,是《紫玉金砂》里的曾家大小姐,是《門徒》里鬼魅一般的吸毒者,是《證人》里能說一口流利粵語的律師,是《紅河》里的智障少女小桃……

她就是張靜初,這個而立之年的女子,外表雖然嬌柔,內心卻異常堅強,有夢想,肯堅持。談到成功,張靜初一臉微笑:“成功沒有捷徑,我只不過是在恰當的時間,及時將每一個果果撿起而已。對我來說,夢想才是人生最甜的果子。”

關於理想的素材高中三

李小龍的一分鐘

他5歲的時候,全家從美國搬到了香港,他就在當地的一所國小讀書。可他實在太調皮了,上學第一天,他就把同桌女生的辮子給剪掉了。院長對此極為惱火,罰他打掃衛生一周,他卻利用這個時間到後山偷桃子吃。他的父親不得不親自到書院道歉,並替他支付罰款。

然而類似的惡作劇卻屢屢發生,父親每周都會接到好幾個投訴,當然也免不了來回奔波,但即使如此,父親每次來學校時,臉上的表情總是不卑不亢,他從沒有因為有一個調皮的孩子而羞愧。

13歲的時候,他迷戀上了武術,開始利用一切空閒時間來學習。16歲時,他為了替班上的女同學討回公道,對一幫混混大打出手,傷了兩個人,他也因此被勒令退學。這事情之後,他決定到美國求學。父親指著他房間裡的一個大沙包說:“你什麼時候能在1分鐘內把它打破,你就能走。”他驚訝得睜大了眼睛。

“是的,1分鐘。”父親微笑著說,“對別人來說也許要用一輩子,但你只能用1分鐘。因為你與眾不同。”

父親的話他牢牢地記在心裡。接下來的時間裡,他開始瘋狂地訓練,因為他知道,他的命運,將在1分鐘內決定。

3個月後,父親給他換了一個新沙包,並在一邊按下了秒表。一拳,又一拳,他幾乎使盡了全身的力氣。最後一記重拳,沙子“砰”的一聲向外傾瀉。

他成功了,18歲那年,他如願以償地來到了西雅圖,攻讀哲學及心理學,並且開設了截拳道武館。

30歲時,雖然他卓絕的武藝贏得了很多人的一致好評,但在電影界,他還只是個新人,雖然他進了好萊塢,但發展得並不好。

次年3月,好友將他引薦給大導演羅維,羅維早就聽說了他在美國的種種事跡,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很是欣賞,有心讓他擔任自己新電影裡的男一號。

但是羅維導演的決定,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畢竟這是一部凝聚了大家數年心血的新作,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擔任主演,大家都接受不了。

為了說服大家,羅維只好通知他來公司。他來公司後,羅維把劇本扔給他,問他:“你需要多少時間來參透劇本?”他以少有的嚴肅而認真的口吻說:“1分鐘。”他的回答令所有人感到驚訝。他接著說:“是這樣的,這事兒對別人來說或許需要幾周的時間,但對我來說只有1分鐘的時間,我的父親曾教導我:要想有出息,就必須把別人的1分鐘當成自己的一輩子來慎重對待。”

接著,他拿出一個秒表,開始計時。1分鐘後,他來了一段即興表演,雖說表演內容和劇本有出入,但他卻把鄭潮安這個人物的性格演繹得活靈活現。

他就是李小龍,這也是他由美返港拍攝的首部影片——《唐山大兄》,影片上映兩周就創下了200萬港幣的票房紀錄,這在香港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

態度認真,言談謙虛而自信,這就是李小龍的處世哲學。平心而論,1分鐘和一輩子的差距何止千萬倍,但只要把每1分鐘都當作能改變自己一輩子的事情來慎重對待,那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完成,還有什麼抱負不能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