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日記

觀察日記

多觀察,多思考。生活中處處都有可觀察的東西,比如說,水變成冰後體積為何會變大,蘋果為何會生“銹”……這些都是很好的題材。而我觀察的,是周六晚上我與媽媽共同完成的烤桔子。這時肯定有人要問了,烤桔子?你開玩笑吧,桔子也能烤?我一開始也是這么想的,可是,我嘗過了,桔子不僅能烤,而且還很好吃呢!

先說說為什麼要烤桔子吧。主要是我爸爸咳嗽,媽媽聽同事說一個偏方烤桔子可以治療咳嗽,於是決定試一試。烤桔子,顧名思義,當然是要把桔子放在火上烤咯。首先,把燃氣灶的火開的最小檔,用一根筷子從中間穿過桔子,像烤羊肉串似的放在火上烤。要把桔子放在距離火芯遠一點點的地方,這是因為火芯處的溫度並不高。我先看媽媽示範操作,覺得沒什麼“危險情況”,於是接過筷子也試著烤了起來。可這桔子到我手裡怎么就不聽使喚了,一下子燒著了,沒等我反應過來,一邊的老媽已經誇張的大叫起來:“喂,燒起來啦!”嚇了我一跳,心想,老媽,你可以去演《河東獅吼》了。有了這一次的教訓,我不敢三心二意的了,眼睛死死盯著桔子看著,不知道的還以為我要用意念移動桔子呢。老媽看我這樣子,擔心我的眼珠子會掉出來,一把搶過繼續烤起來。果然,老媽出馬,不同凡響,三下五除二就烤好了。這時一個黃橙橙的桔子已經變成一個“黑煤球”了。那么這個黃橙橙的桔子究竟是怎么變成“黑煤球”的呢?根據我的觀察,首先,在桔子剛遇到火時,只是一點點地變黑。過了一會兒,當我接手的時候它就燒了起來,這是因為賣桔子的為了讓它好看並且好保存,在上面塗了一層蠟,而蠟是易燃物,於是就會燒起來。後來媽媽烤得那么神速,就是用了桔子“自焚”這個原理,讓桔子皮自己大面積的燃燒,不快才怪呢!

看著那黑乎乎的“煤球”,我咽了口口水,心想這玩意會好吃嗎?剝去那層黑乎乎的桔皮,還好,裡面的桔肉還是黃橙橙的,咬一口,熱乎乎,酸溜溜,甜絲絲,咦,味道不錯嘛,好吃!

這次的觀察,還有美味相伴,真是一舉兩得!

【觀察日記】

漫步在南京林業大學的校園裡,隨處可見“水杉樹”,雖然現在是冬天,葉子都落下來了,但是我還記得春天時,水杉樹的樣子。

從遠處看,水杉樹的外形與松樹相似,靠根部的樹枝較長,靠頂部的樹枝較短,如同一個錐體。走近看,會發現水杉樹的樹幹也很有趣,靠根部的粗一些,靠頂部的細一些,而且水杉樹的樹幹是筆直的,好像一個用立正姿勢站好的巨人。

春天時,水杉樹的葉子是綠色的,中間有一根很細莖,葉子在莖的兩邊相對並交錯著生長,是線形的,並且是扁平的,如同葉脈一般,而且很柔軟。也像是含羞草的葉子,只不過它不會縮起來。

水杉的高度約30-50米,寬度約2-3米樹皮為灰色或褐色,水杉樹,雄球花單生葉腋或苞腋,卵圓形,互動對生排成總狀或圓錐花序狀,雄蕊互動對生,約20枚花葯。3,花絲短,藥隔顯著;雌球花單生側枝頂端,由22~28枚互動對生的苞鱗和珠鱗所組成,各有5~9胚珠。球果下垂,當年成熟,果藍色,可食用,近球形或長圓狀球形,微具四棱,長1。8~2。5厘米;種鱗極薄,透明;苞鱗木質,盾形,背面橫菱形,有一橫槽,熟時深褐色;種子倒卵形,扁平,周圍有窄翅,先端有凹缺。每年二月開花,果實11月成熟。

水杉樹真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