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美麗的大腳觀後感3篇

觀美麗的大腳觀後感1

黃土高坡,塵土飛揚。一張張稚嫩的臉龐,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一幕幕動人的畫面。我記得張老師為了一台電腦而喝下一瓶白酒,我也見到了北京來志願的老師為了給幫他們擺脫困境與自己的丈夫協商最後離婚了,記得那些小孩在餐桌上那樣的表情。他們來自鄉村來自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甚至連喝的水都要靠著上天的垂愛,下場大雨。猶記得在那時候張老師對孩子們說的話,北京市很好,所以你們要更加努力念書到北京來上大學,然後把家鄉改變成為像北京一樣的城市。孩子們哭了,張老師也哭了,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一個鏡頭。因為他們的淚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他們的志氣也會鼓勵著更多的人。

偶然的機會看到這部電影的一些畫面,觸動很大,身為支教實習老師的我在一個那么好的環境中,沒有那樣的艱苦但是卻在一直抱怨著那裡沒有南昌的繁華沒有寬敞的馬路和許多的商店,沒有很多的好吃的。可是那裡有什麼,有著簡陋的籃球架,有著一望無際的黃土,有著乾渴的人群,有著貧窮的生活。人總是在看到最差的時候才發現了自己原來沒有珍惜先前的生活,沒有好好的看到前方的路。

教育的地區差異性和師資力量的巨大差別,地區的環境的因素只是他們失去了和其他人相等的教育環境,甚至是進什的機遇。只是貧窮給他們帶來了真正的只能是貧窮惡性循環,會讓貧窮的人更加缺乏知識更加沒有了前進的機會。

幸運的是他們雖然貧窮但是卻有著堅強的內心和永不屈服的精神,他們是富有的,因為他們的精神從來不睏乏,他們是富有的因為他們有著真心為他們真心希望他們成才的張老師,還有到這裡志願支教的北京老師。靠天吃飯,靠著賣土豆賺錢來修建水渠,建設學校讓娃娃們能夠上學有好的教學條件。

只要意志堅定就可以做到,身在福中不知福斯很多城市現代人的通病,因為物質充足而荒廢了自己的生活,感覺孤單寂寞,其實如果是一個有著目標有著夢想的人何愁沒有事情乾呢?做著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以學會珍惜身邊的人和事情。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所以更應該好好的為了自己的教育夢兒努力認真的生活。

觀美麗的大腳觀後感2

早期丈夫和兒子的去世沒有壓垮她寬大的肩膀,面對人生的苦難,這位西部農村婦女選擇了堅強,她把自己對丈夫和兒子的愛全部寄托在孩子們身上。她和孩子沒有師生間的代溝與距離,有的只是母子般的情誼和師生般的尊重。當夏雨老師勸她離開那裡時,她說的那句"我走了孩子們就成了沒媽的孩子了"就是最直接的證明。

雖然在歡迎夏老師到來的第一堂課上,張老師把千里迢迢的"迢迢"念成"召召",看到那一幕時,我沒有笑,反而有種想哭的感覺,因為正是她的這種"無知"更顯示出她的偉大。一位沒有多少教學知識儲備的人卻如此熱忱的帶著一幫孩子,苦苦地支撐著一個鄉村的教育和一班孩子的夢想,儘自己最大的所能讓孩子學得更多,那種品質不是更加可貴嗎?

當夏雨老師說電腦是一位無所不知的老師時,電腦那出奇高的價格也沒有讓她猶豫片刻,因為她知道一旦夏老師走了,她沒有能力教孩子們英語。為了得到那台電腦的贊助,她拋開了做女人的尊嚴,不能喝酒的她卻一口氣喝了一整瓶,其實酒精燃燒的不僅是她的臉,更是她那顆為了教育事業而不顧一切的心。

看到張老師所在的地區,我不禁想到其實中國還有很多類似情況的貧困地區,他們沒有完好的教學樓,沒有光亮的黑板,沒有好課桌,沒有好書本,有的只是一雙雙渴望讀書的眼睛。和城市的教育相比,毫不誇張的可以用“天上地下"來形容這種天壤之別,但這種教育的落後並不能歸咎於這些落後的地區和老師,那些地區經濟落後,沒有更多的教育經費來支持教育。貧困地區的教育真正需要國家更多的財政支持,需要國家來確保他們享受最基本的受教育環境。另外,這些貧困地區的老師也大多數向張老師那樣擁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情但缺乏專業的基礎知識,教師質量不是很高,而國小教育這個最基本的教育階段直至關重要的,這個階段的教學質量的好壞對孩子以後的發展非常重要。而所有的這些地區的問題需要國家採取積極地措施來給與一定的政策支持,給這些地區輸送一批高質量的教師資源,配備最基本的教學設施。

夏雨老師長在繁華的都市,理所當然的不習慣如此貧困的生活--沒有水,缺少食物,環境惡劣。但這條件的艱苦也沒有讓這位充滿責任感與愛心的志願者退縮。儘管之後她男朋友來找她時她也動搖過,但她最終還是被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留住了。的確,這裡的孩子真的需要她,需要這位擁有豐富知識且充滿熱情的年輕老師。其實,其它類似的貧困地區的孩子又何嘗不需要呢?

看到夏雨老師那種自我犧牲的精神,我也不禁想到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志願者,他們雖然擁有一顆做志願者的心,但他們缺乏想夏雨老師那樣的誠心。他們在做志願老師服務時,往往先考慮所去地區的物質生活條件,即使有的去了條件很艱苦的地區,也無法堅持到最後。我的意思不是說這些志願者不能考慮這些因素,只是要做到志願者的誠心誠意。不可否認的說夏雨老師所體現的那種品格正是他們所缺失的那種精神。其實當我們選擇置身於教育事業時,我們就應該擁有這份責任心與愛心的品質,因為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教育者的價值觀念、人生信條等都會影響到受教育者,更何況,作為教育者,本身就應該具有那種犧牲奉獻精神。

觀美麗的大腳觀後感3

“美麗的大腳” 這個題目剛開始有點讓我摸不清頭腦,覺得這個名稱給人一種玩笑似的輕鬆感,“大腳”在擁有的人看來,絕大部分是自卑與煩惱,認為美麗的卻寥若晨星,但隨著影片的展開,把我深深的帶入了一個充滿淚水,充滿關愛的世界……

故事發生在荒涼的西部,這,乾涸的土地,一望無際的山巒,“綠色”顯得那么的貧乏,會讓人打心眼兒里感到淒涼。生活在這裡的主人公——張美麗,她是一名農村教師,唯出眾的地方就是那雙能穿43碼鞋的大腳,也許,你聽到這個數字會不免一笑,甚至會含有諷刺的意義,但她悲苦的命運卻會讓你情不自禁的留下傷感的淚水。張老師的丈夫因為貧困,沒有文化,偷拔了幾棵鐵路道針,致使一列火車出軌,就因為這個而被判了死刑。張老師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也像他父親那樣因沒有文化而犯罪,就教他識字,講道理,可是,不幸的是,孩子7歲那年就死了,這是一個多么殘酷的現實啊,但張美麗毅然挺了過來,走向了教育事業,她把全村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教他們讀書、識字。有人問她:“你的志向是什麼?”張老師說:“讓孩子們別再種毛芋了!”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張老師多么熱切的期望啊!山里人窮,除了毛芋,連水都沒有。

後來,在北京過膩了養尊處優生活的夏雨報名成為了一名志願者,來到了這個窮苦的山村當老師,張美麗老師用多日積攢下的水讓她洗了洗臉。洗完後,水已經發黑了,張老師還用它給孩子們洗臉,最後再去給騾子喝。一盆水如此反覆利用,怎不令人感動呢?在我們生活的地方,能看到幾個這樣動人的場景,即使看到了,也不過是眼中的笑柄罷了。

“雨”對於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甚至有時會厭倦雨聲,可是,在西部,即使是毛毛細雨,也是百年難遇 ,希世之珍 。一次,孩子們正在上課的時候,忽然,一聲雷響,孩子們都立刻沖了出教室,當時放這幕時,我的眼前閃出了一個問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實在難以理解——“雷聲”與“上課”有什麼內在聯繫,但後來我明白了,我的心同時也被刺痛了。乾涸的黃土地、已常年沒有水洗臉的孩子們、到北京來的夏雨老師想要半途而廢回去的理由,就是這個問號的答案——這裡的水太渾了。可是當那一張張充滿乞求、充滿天真的笑臉望著天空,渴望下場大雨時,那無情的陽光卻把孩子們心中的這一點點的希望都給粉碎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真的不知道,我是否還可以安安穩穩的坐在那裡,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有那么一天,水資源枯竭了,我們該怎么辦?如果有那么一天,世界沙漠化了,我們該怎么辦?如果有那么一天,天空不再下雨了,我們又該怎么辦?或許,我所說的會讓你覺得害怕,擔憂,那么就讓我們化眼淚為動力,珍惜身邊的一切一切,從此,發憤圖強,合理利用每一份資源,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