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觀後感3篇

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觀後感1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每天都是同樣的開頭,而每天都有著不同的發現和不同的知識積累。

禮儀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在國學中可謂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學小名士》中的第三個環節——美德大考驗,考驗的便是選手們平常的禮儀。倒地的垃圾桶,散落的橘子,扶或不扶,撿或不撿都只是一瞬間的決定,其結果也不會是怎樣的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但你可曾想過,如果這次聽而不聞,下次視而不見,長此以往,無論你的外表是如何的光鮮,但讓人看在眼裡記在心中的是“自私自利”、“以小善而不為”的人格。

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這時候讀讀國學經典里的語句,“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關於學習,事業,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會讓我們心裡充實、愉悅。

學習國學,最重要的便是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國學經典還教導了我們許多人生道理: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使我們國家的文化傳承下去

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觀後感2

第二屆《國學小名士·青少年經典誦讀大賽》觀後感

“誦讀經典,與聖賢對話;傳承美德,讓心靈成長。”讓我們開啟心靈的大門,共同來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我看《國學小名士·青少年經典誦讀大賽》之後印象最深的一段話。

國學小名士主要分為了三個部分,一.我愛記詩詞:背誦包含大螢幕顯示的關鍵字的詩詞。二.名家對對碰:選擇並回答文壇大咖所出題目,包含十分,二十分,三十分的題目,答錯扣分,答對加分。三.美德大考驗:考察選手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能否踐行傳統美德。這三部分各考察了選手對古詩詞積累情況,對古代文化的了解和他們有怎樣的美德,更重要的是考驗他們隨機應變,臨危不懼,助人為樂的品格。

此次比賽設計了眾多環節,全面考查選手對於國學經典的理解與運用,也深深地影響了這些“小名士”的成長。

學習國學、民族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實踐、踐行所學的知識精髓是更重要的,我們不能只局限於課本所學,更要在生活中做到聖人名言佳句中的警句所提倡的品德行為。也就是說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成為一名“美德小名士”

《國學小名士》給了我很多道理,比如我們要節約糧食、要注意餐桌上的禮儀、懂得謙讓......而且,我們要多記一些古詩詞、名言佳句名句等等,要遵守著中華傳統美德,不能只說,要去做,繼承著中華的傳統美德,做一個美德小名士!

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觀後感3

國學,如一碗玉露瓊漿,滋潤了我們的心田;國學,如一朵茉莉花,留下縷縷芬芳;它就像夜晚天空中一顆閃亮的啟明星,點亮了我們的心靈。伴隨著古色古香的古典音樂,山東《國學小名士》總決賽拉開了序幕。一個個小選手鬥志昂揚,用他們豐富的國學知識過五關斬六將,殺入了總決賽。小選手們個個才華橫溢,洋溢著詩書的墨香,帶著懵懂的成熟傳承著中華古典的魅力。“東西南北”讓他們證明了自己強大的詩庫。著實讓我為之一振,佩服的五體投地。經過揪心的幾十輪比拼,終於告了一段落。

杜牧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歐陽修有“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蘇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林升有“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安石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鄭板橋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兒東西南北風。”古代詩詞數不勝數,多少文人墨客隨口說出的都成了千古絕響。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一首一首,一句一句朗朗上口的詩,就這樣,從我的耳邊溜走,餘音繞樑,回味無窮。

對於史記,就更是精彩,趙高指鹿為馬糊弄秦二世,謀權篡位膽大妄為。入木三分的王羲之刻骨磨練,成為世代佳話……

國學離不開史記,離不開它的陪伴。史記里記錄的詩詞歌賦,唐詩宋詞都是古人留給我們後代的包裹財富。

詩書可調養身心,使六根清淨,修生養性,它教給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謙遜有禮的正人君子。《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孫子兵法》《三字經》,《百家姓》……它們,是古人們智慧的結晶,美德模範的楷模,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精華。墨家、儒家,它們就是最好的例子!融入了古人的世界,你會發現國學的魅力,文學的價值。他們吸引著你不斷探索求知。不知是書上的空話,學以致用,你會發現,其中蘊含的道理。

禮儀更是國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本是禮儀之邦,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中華美德受到了侵犯。地上有紙,撿起來的彎腰之勞卻無處可見……行走在歲月長河裡的人們,親自玷污了聖潔的水,又讓骯髒的水洗滌了自己的靈魂。這就是現在愚不可及的人。親手毀了禮儀之邦卻還理所當然。

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

讓我們一起學習國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