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範文

《風雨哈佛路》是美國一部非常著名的勵志電影,它通過精彩的故事情節不僅向我們介紹了美國文化觀念,而且也證明了美國的個人奮鬥贏得一切的個人主義思想價值體系。每個人對於《風雨哈佛路》的感受都不一樣,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範文篇1

——光芒

她的眼裡流露出一分光芒,堅定的光芒。嬌弱卻堅定的身影在腦海里揮之不去,她的苦難、她的悲傷、她所經歷的一切一切,此刻都幻化成一縷金色的光芒閃耀在我的腦海。

“Ilovemymother,somuch!”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褐色的眼裡閃著幸福的光,對於家的一切嚮往。母親吸毒,患有愛滋病,眼睛將近失明,還有精神分裂症,但她仍深深愛著她的媽媽,深深!他的爸爸吸毒,也患上了愛滋病,姐姐想媽媽一樣也快失明了貧窮的麗姿去要出去乞討,流浪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她在毒品、愛滋病、飢餓充斥的環境裡渡過了童年,她小小的身軀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東西,但——那又怎樣,生活和命運把安全感從他的身體裡一點一點全部抽空,但卻沒有帶走她對生活的希望、對未來的渴求,麗姿早就知道,自己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光鮮明亮的世界,只是她與那世界始終相隔。

“我覺得我自己很幸運,因為對我來說從來就沒有安全感,於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須這樣做。世上沒有回頭路,當我意識到這點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盡我的所能努力奮鬥,看看究竟會怎樣。”

她緊緊地貼在母親的棺材上,用最後一秒鐘擁抱自己的母親,此刻,不是身體與身體的觸碰,而是靈魂與靈魂的交融,“明天就找不到這個地方了,但那又怎樣,這只不過是一個虛脫的假象,人是依存在心底的。”我的心像被刺中了一般痛,看著那個嬌小的身影,就那樣孤單地站在墓碑林立的地方,她是那樣的孤單,那樣的無力,又那樣的讓人心碎。

麗姿用兩年的時間讀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她連上十門課還兼職打工,一邊刷碗一邊看書,她蜷縮在捷運的角落裡,手裡捧著書本,她相信她努力了總會有回報的。最終,麗姿考上了哈佛大學,那個充滿著光明與神聖的地方。

相比之下,自暴自棄的瑞斯讓我有幾分討厭,甚至是厭惡!每個人都可以有夢,每個人都可以成功!

突然覺得我好幸運,我家並不富裕,但卻有愛我的爸爸媽媽;我沒有生活在蜜罐里,但卻沒有生存在苦難之中,我是這宇宙間的一顆小小星辰,卑微卻依舊閃爍著自己微弱而快樂的光芒。

影片結束,腦海中不停的閃現著麗姿帶著光芒的身影和閃著光芒的眼睛,原來人真的是會發光的!我被她堅定的執著的追夢而感動,被她對母親深深的愛而感動,被她閃著光芒的眼睛而感動……那縷光芒在漆黑的夜空中悠悠的上升,成為閃爍在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範文篇2

最近有很多思考,突然覺得世界的廣闊,過去的大學兩年生活是虛度的兩年,沒有認識,沒有思考,是活著,沒有生活……什麼是生活?人在迷茫時,看看電影或許會帶來啟發,最近看了不少經典電影,尤其是昨天晚上看了《風雨哈佛路》,感受頗多。

在女主角莉斯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追求親情的,渴望父愛母愛的孩子,這是整部影片給我最大的震撼。或許大多數人看到的是一個貧窮女孩如何克服生活的困境,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可是,不管是在電影開頭莉斯無怨無悔甚至逃學只為照顧吸毒,有精神撥那個的母親,還是在電影的最後,莉斯說她願意用她的紐約時報的獎學金和哈佛大學學習機會來換取她的完整的家。甚至她開始改變也就是她明白她必須做出選擇的那一刻也是在母親去世之時……其實,對我們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對莉斯來說,父母的愛特別是母親的愛是她最渴望的,雖然父母是“癮君子”,可是她始終還是愛著他們,她覺得父母是愛她的,雖然他們忘記了。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父母無私的愛,在面試的時候,莉斯本人也意識到她母親像她的孩子,是她一直在照顧著自己的母親。在我看來,這份愛雖然偉大,卻也是一個枷鎖,束縛著莉斯,明明有能力讀好書,改變命運,卻因為要照顧母親而放棄,等到母親死了,才真正衝破束縛,改變自己的命運。愛的兩面性在這裡完全的表現出來,一面是人性的需要,一面卻是束縛、枷鎖,這就帶來了人生的抉擇,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這份愛?

再說說影片的主體,女孩的命運是艱苦的,悲慘的,換成其他人,不一定有這份堅強與自信來改變命運。莉斯說道:“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 正如她所說的那樣,其實在很多時候,挫折並不是不幸,而是變得更好的契機。當我們遇到我們所認為,或者別人所認為的不幸時,我們是永遠的沉浸於這份不幸,讓自己永遠的不幸?還是抓住這個不幸,竭儘自己所能來改變它,或者說是改變自己呢?其實,回顧過去,很多時候,我們會更多的感激生活中的挫折,因為正是這些挫折讓我們改變、進步、長大、成熟……沒有一個成功人士沒有經歷過失敗,可是他們都能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然後比一般人更快的站起來,更加堅定的追求他們想要的東西。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在羨慕別人的成功,羨慕別人的過人之處,總覺得他們之所以成功是他們比我們幸運,或者他們身上有著我們認為我們不可能有的東西,其實不然。就拿影片中的莉斯來說,她稱得上比別人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她的伯樂,戴維老師。可是,這份幸運也是她對上學的渴望,以及不放棄的那個30秒。沒有這份堅持與努力,便沒有她在學校讀書的機會,更沒有後來戴維老師對她的那份幫助。所以說,那些看似我們沒有的幸運與過人之處,其實就是人的那份執著與努力的累積,他們做到了那些不容易做到的小事,更堅定的人就能成功。正如這句哈所說:人,總要追求一些東西,而這些追求真的沒有你以為的那么難,最難的是怎么讓自己不要以為它難、以及邁出第一步。

迷茫依舊,可收穫頗多~,相信這就是生活吧~至少現在的我只能看到這些。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範文篇3

我不知道該怎樣形容我此時坐在電腦前的心情,看了風雨哈佛路後,我受了很大的刺激,那個堅強的女孩,深深地打動了我。在父母吸毒,家不像家的環境下,她曾經迷茫過,也在收容所(那個瘋人院裡)呆過,十五歲離家流浪,可是心裡始終惦記著她的媽媽,媽媽的死給了她很大的打擊,她發現生活還是有所希望的,她要上學!最終,她說:“我只是需要一個機會而已。”大衛給了她機會,她用兩年時間讀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最終得到《紐約時報》的獎學金,得以在哈佛上學,影片的結局,她說:“我把我的故事告訴大家,我已經擁有了一個燦爛的明天,只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努力。”

哈佛,很美好神聖的名字,曾經的曾經,我也夢想著自己能夠去那裡讀書,我對付昱說:“以後等咱有錢了,一定要去哈佛看看,雖然不能在那裡讀書。看看也好,圓了自己的夢!想起了自己國中的時候寫的一篇日記,我的夢想是在北大的未名湖畔讀書,看夕陽在樹影下落下斑斑的光圈,記得當時有個男生偷偷地看了我的日記,然後嘲笑說:“你還想上北大,做夢吧。”呵呵,就現在來說,我的確在做夢,在青海師大,我已經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實際上不過是在為自己找藉口而已。一個人在安逸的環境下,永遠無法真正發揮自己的潛能,那個女孩,她說:“我只能往前走,因為別無選擇!”是啊,因為我安於現狀,所以,終究不過是芸芸眾生里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曾經的豪言壯志,已不知在哪兒,只能這樣嗎?問自己,沒有答案,因為我已無法說服自己去努力了,就這樣吧,可是心裡又有太多的不甘心,我注定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活出屬於我的人生的,沒有人可以為我做什麼,只有自己!

什麼都明白的,想想這樣子的自己,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嗎?捫心自問,呵呵,曉依,你真的無可救藥了。

北大、清華、南開、浙大、哈佛、劍橋、牛津……這些世界一流的學校,今生,我和你們無緣了,不過為了將來,我還是要努力的,對不對?

那個女孩,自信的走進哈佛的校園裡,在階梯教室里認真的聽課。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