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仰的觀後感作文

《信仰》用不爭的事實,用一幕幕珍重的畫面再現著歷史,呈現著現實,啟迪著未來。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仰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信仰觀後感

黨員教育電視片《信仰》帶給我的:深深地感動和思考!

這部由《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三集組成的歷史文獻記錄片中,向我們展示了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跨度長達九十年,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仰、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感人事跡。用一幕幕珍重的畫面,展現著歷史,呈現著現實,啟迪著未來。使自己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信仰的力量,一種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堅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的信念和決心,支持著中國共產黨人征服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途,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留下了火種,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基層。

這天,《信仰》告訴了我們,共產黨能領導我們全國富強,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為什麼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只有50多人的小黨,發展成為這天擁有8000萬黨員的大黨;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得到13億中國人民的擁護,正因她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帶領中國步入了世界強國之林,更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偉大的復興。這樣,我們就不難明白彭湃烈士甘於背叛富裕的地主家庭,走上艱難的革命道路,直至被捕犧牲還要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也不難明白方誌敏烈士應對高官厚祿的誘惑,寫下了著名的《清貧》和《可愛的中國》,坦然地走向國民黨反動派的刑場;還不難明白王進喜在看見公共汽車上安裝著煤氣包時的痛哭失聲,用生命去實現的“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更不會難明白楊善洲“老人”放下安逸的晚年生活,利用20xx年的時刻為子孫後代留下的5。6萬畝,價值3億元的青山。他們一個個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自己的信仰。

作為醫務人員的我,《信仰》中,吳孟超老人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說,我信共產黨,共產黨能領導我們全國富強,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我的信仰。”確實為人民服務,就得拿出一輩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要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作為一個社會人,是追求理想,還是追求名利,結果會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奮發向上的過程,也是升華人生的過程。如果追逐個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會滿足,追不到則會失望痛苦。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開始時工作很不錯並且很有成績的幹部,之後卻墮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問題。我認為就應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科學發展觀,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動和實幹,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就拿今年舉辦第一次院戶外會為例,我組織輸液室的護士姐妹參加每項活動,不論輸贏,而在於參加的態度,激活了大家的團隊意識,使大家在乎整體力量。人活著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奮鬥的激情。

德才兼備,注意為人師表。輸液室作為全院新職工的輸液技能培訓基地,我們不僅僅要制定詳細的培訓計畫,還要求每位指導老師成為新職工日常工作中的榜樣。發奮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知識淵博、懂得現階段社會對醫務工作者的要求。忠誠醫療服務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職責感,勇於改革,銳意進取,用心配合各種醫療改革的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開拓前進,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服從分配,團結同事,互教互學,堅持正義,少說空話廢話,多乾實事正事。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聯和諧融洽,處處以一名指導老師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發奮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創先爭優。

其實,在《信仰》這部紀錄片裡,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對於我們每位黨員來講,唯有加強學習,熟悉黨的歷史,才能不斷吸取信仰的力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關心身邊的細節,更好地服務於病人、服務於醫院,踏踏實實地工作。正因,在漫漫的歷史長河裡,每個人的生命短暫的,要想劃出一道最美的宇宙之光,留給我們的。是永恆的、深深地思考……

《信仰》觀後感

我收看了央視電視片《信仰》三集,雖然《信仰》只有短短三集,卻包含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鏡頭資料,是我們黨克服重重困難走向勝利的縮影,是幫助我們重新認識歷史的寶貴教科書。《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取決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持續學習,不斷鞏固理想信念。我有一種體驗,每次參觀烈士紀念館或者觀看類似於《信仰》這類紀錄片時,總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但是看過之後不久這種感覺就失掉了。因為作為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那只有不斷地學習。古人講“學而時習之”,在克服人性的學習上,沒有一個人是學一次就能記住一輩子的,必須反反覆覆地學習實踐,印象才能深刻,偶爾的一次兩次不起作用。作為預備黨員,我不敢講對照《黨章》標準自己是完全合格的,與革命先輩和時代先鋒相比,我差得太遠了,只有通過學習來彌補。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多看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對我自己的觸動比較大,這種學習比較有效果。

在工作生活中,踐行信仰並檢驗自己理想信念的牢固程度。信仰是否堅定,不是嘴上說說的,需要通過具體的事情才能檢驗出來。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局限於驚天動地的大事上,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看得出來。工作馬虎不認真,這就是信仰不堅定;工作偷懶,這也是信仰不堅定。在和平年代裡,沒有敵人拿著刺刀架在我們脖子上來考驗我們信仰的堅定與否,可是惰性的誘惑、金錢的誘惑、權利的誘惑,似乎比刺刀更具殺傷力,如何克服自己的欲望,是我們要作的長期鬥爭。

我想,我們必須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反覆的實踐,鞏固我們的理想信念,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落實!

信仰觀後感1500字

看完《信仰》這部紀錄片,有一些感觸和想法。自五四運動以來三個歷史背景截然不同的時期,中國共產黨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存在差異的政黨構成與成分,政黨路線和策略變化多端,然而其核心凝聚力卻保持一以貫之的存在。在這部紀錄片中,這種凝聚力被概括為“信仰”。共產黨的信仰由具體與抽象兩個層面構成,前者一般結合於國家民族的特定任務(獨立解放、建設、發展),後者則涉及個人道德(忠誠、堅毅)與理想(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從片中彭湃到楊善洲時間跨越近百年的數十位最優秀的共產黨員身上所凝結的,無一不是雖然表現各異但內涵相近的此種“信仰”。

作為現代中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面臨著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多方面繁複的自我調適任務。如何在此種背景下延續片中所強調的共產黨傳統上的信仰,既關係到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發展的前景,同樣也影響著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有力執政黨的靈魂基石。不可否認的是,在急速變化的治理環境及任務要求面前,任何一個現代執政黨都能感受到現實沉甸甸的壓迫感;不能適應並作出及時調整的政黨,則意味著執政生命潛在的終結可能。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治理對象空前的擴大與平面化使得“塑造”的作用日益下降。這意味著,在樹立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應有“信仰”上,新的視角與思路存在需求。

信仰的珍貴恰恰得益於它的稀缺性,這是一個根本性的事實。它造成了另一個事實是,真正擁有這個層次標準並貫之以相應行動的人少之又少。然而,第三個事實同樣存在,即信仰的建構自身存在著超越性,它低估了自身的內涵,卻高估了載體的能力。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信仰以一個寬泛而籠統的狀態存在反而削弱了其感召力,因為它不能與日常生活產生共振。被人為拔高與模糊的信仰是無效率的意識形態,這類似於宗教改革前天主教冗長而繁雜的宗教儀式及邏輯,它試圖取代更有效的解釋模式,代之以模糊而生澀的抽象宣示,一定程度上勢必與日益萌發的個體意識相牴觸。所以,在看完《信仰》後,我的一個啟發是,信仰理應享受一個更微觀層次的話語環境,即個人責任。

個人責任並非割裂於公共責任,它是公共責任在另一個層次上的形象。縱使以共產主義這般宏大的視角觀摩,其聯繫依舊緊密。每一個人所能掌控的是個體行為,再由之產生個體影響。無數的個體行為是構成歷史最小的分子。個體責任的解釋力來源於其具象化,例如當醫生和軍人同時在一個公共場所出現,他們所必需遵循的規則和秩序是相同的;但在自己的職業領域,這一點卻是不同的。他們所履行的個人責任是對公共責任的最優回應,這同樣可被認為是共產黨人應有的信仰。較之傳統,它並非受到了“取代”,而不過是“與時俱進”的表現。信仰適度的“稀釋”將加強黨在新時期的執政基礎,它不必再飽受“虛無縹緲”之苦,而建立了更簡單卻更有效率的意識形態影響。唯一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討論個體責任和公共責任之間的區別和聯繫,以及界定和推論,都尚屬難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信仰”是時候真正地從會堂里走出,開始切實地為人民服務了。

我們擷取了片段的紅色記憶,一起來思考,馬克思主義對這一代渴望拯救中國的熱血青年意味著什麼?又是什麼支持這些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員奮鬥、抗爭一生?

是信仰。中國共產黨創造歷史奇蹟靠的是什麼?就是信仰。湘江戰役陳樹湘斷腸而死,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毅的“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表達了對信仰的忠誠,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員”,無不是對信仰的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鬥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共產主義信仰猶如沙漠上的一片綠洲,黑夜裡的一盞明燈,90多年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鐵、百折不撓的優秀兒女忠誠踐行黨的宗旨,勇立時代潮頭,植根中國大地,與人民心連心,為旗幟添風采,我們黨和她所領導的民族偉業才能於艱苦卓絕中砥礪奮進,於風雲變幻中風光無限。

先輩們用行動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要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新時代的我們依舊需要信仰,需要用信仰堅定我們的信心與恆心,用信仰堅定我們社會主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