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大型史詩性紀錄片《圓明園》為我們重現了輝煌的建築,也是我們更加了解了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雖然這一切都成為了歷史的畫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供大家參閱!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篇1

今天,我們在學校里用了兩節語文課的時間,欣賞了一個皇家園林“一生”的紀錄片,看後,我們有許多話語想與眾議論。

圓明園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設計,著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時間建造了一個好比人間仙境,漂亮精美,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圓明園。並藏有大量奇珍異寶。圓明園內有數不盡的宮殿和令人陶醉的景點。乾隆皇帝認為圓明園十分了不起,不論外表,和建築所蘊含的含義都別有一番風味。

這樣的好景不長,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清軍也在大力抵抗。但是,英法聯軍僅有三千人,用先進的武器把超過三萬名的用鳥槍和腰刀抵抗清軍統統殺死,讓我感到無比的痛惜。我同時也十分憤怒,中國擁有人力物力,擁有許多資源,就是沒有好好地利用起來。龐大的軍隊沒有優秀的武器和高超的武技,最終只能全軍覆沒。更何況國家擁有著英式槍枝,但又未曾批量生產,給清軍使用。令我最氣憤的,就是乾隆對科學的厭惡,甚至認為科學是玩物喪志。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不認同科學,那么,國家的強大又從何談起?就是因為大清帝國的落後,才使得英法聯軍得逞。

乾隆皇帝實在是對外國太敏感,只想靠自己的實力走下去。合作可以促進國家的文化發展,科學技術發展,還可以使兩國更加了解對方,並對對方更加友好,能保持和平。相反,乾隆皇帝對他國的不認同,讓英軍難以完成女王使命,才用武力侵入中國。對於鹹豐,他實在是個敗家子,享受皇帝所擁有的豪華生活,但又不治理國家,在危機爆發之時,也不想辦法,只顧著逃難。因為這樣的皇帝,在危機關頭,我們只有飽受折磨。一個國家文明的落後,和不做事的統治者,加起來就是一場不可言喻的災難。

我對英法聯軍是十分痛恨,這龐大的軍隊用機槍無情地奪走了三萬多人的生命,又侵入了圓明園,可以搶的東西都被士兵們搶光了,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壞。幾千聲打破玻璃瓷器聲在同一秒同時發出,這樣的情景也持續了許久,這多年前的精美藝術品在瞬間就變成了碎陶瓷塊兒,當今誰也不知道這曾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誰也不知道破壞它們的人是誰。這些還不算什麼,英法聯軍還有條不紊地把火把統統投向圓明園,使圓明園在幾分鐘內便燃起熊熊大火,三天三夜的時間裡火帶著圓明園和三百名官女一起離開了我們。英法聯軍卻帶著勝利的笑容。這群人從此讓了令人神往是圓明園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我的心頭充滿著憤怒的氣,久久不能平息。

簡單的說,一樣好東西突然失去,你只會痛心。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在地球上某個地方,曾經有一個世界奇蹟,它的名字叫圓明園……一天,有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兩個勝利者毀滅了圓明園……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分別叫英法西和英格蘭。”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篇2

《圓明園》真實地再現了大清帝王家族隱秘的生活,創造了一個如夢如幻的世界。它既不同於故事片,也不同於傳統的紀錄片,是一部獨樹一幟的史詩電影。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視覺衝擊,不快不慢的拍攝節奏,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不僅是中國屈辱歷史的愛國教材,更是中華璀璨文化的愛國教育藍本。

在圓明園宏偉壯觀的建築背後,我看到了雍正的藝術情操和治國的雄心壯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藝術科學的不屑一顧。也許任憑我們的大腦如何聯想與描繪,都難在那滿目蒼夷、斷壁殘垣中,尋找到其320xx年前的模樣,而這部史詩幫我們再現了這場舉世瑰造的絢爛多姿,歷史也在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驚艷與迷人。

圓明園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橫空出世,頗有一種俯瞰世界的姿態,卻也隨著清朝的腐敗趨向消亡。這種消逝好像秋天的落葉,燦爛了一個夏天,終究還是隨著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樣義無反顧。我覺得它的毀滅應該是一種必然。它確實不屬於我們,它只屬於那個逝去了的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宮一樣不屬於後世的我們。它留給我們一個美麗的倩影,任憑我們猜測臆想,讓圓明園的“一生”多了一絲悽美,讓人心生憐愛。圓明園這個華麗的夢,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當夢醒時,也許只有那個時候的鹹豐和那個時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處的世界,直到這個夢變得支離破碎,才看清這個世界。但是即便如此,即便這個夢已經醒了,結束了,還是有人不願從中醒來,期望著夢的延續。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列強不斷入侵與吞占中國的時候,大清皇帝還是從努爾哈赤一直走到了溥儀,這才真正從本質與形式上結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圓明園在清朝滅亡前被毀,也許預示著什麼,但是遺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員也罷都沒能做出改變,也無法改變什麼,預示終於變成了現實,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賞復原後的圓明園何其雄偉壯觀、幽靜深邃的同時,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發出嘆息。這個當年大清王朝為自己築的夢,一個令今人不止幻想過一次的夢被毀,誰之過失?難道真如維克多·雨果所說那樣,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會出現的仙境是毀於格蘭特將軍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藥的是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導火線的必定是是中華大地上最後一個帝國。在一千多年前,中國始終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哪怕是內火戰亂、外敵入侵,就算是在最為孱弱的宋朝,中國的國力依然排名第一。

到底是什麼讓一個曾經極度繁榮的帝國在最後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後的科技、僵化的思想。正因為這樣,我們拿著弓箭與大刀的士兵們才會在列強的大炮與火槍面前宛如手無縛雞之力。我仿佛可以聽到可惡的老外在驕傲的笑著,笑著他們的勝利,笑著他們的偉大,笑著中國的腐敗。中國在“天朝大國”的美號中迷失了自己,封閉了自己,也斷送了自己的未來,終將一代圓明園斷送在敵人的炮灰之中。“落後就要挨打”,這就是先人給予我們的血的教訓。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伯納·布立賽曾說過:圓明園劫難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災難。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態度:對於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罪行,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圓明園,俗話說“好了傷疤,忘了痛”,這一塊代表著中國那段屈辱歷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們的首都北京,這么的觸目驚心,只有這樣,才能時不時地提醒與督促著當今中國,發展才是硬道理,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裡,一國不進則退,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教訓,國家要全心全意為人民,同人民一起一心一意謀發展,謹記這為了忘卻的紀念——圓明園。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篇3

上個學期,我們語文課學了《圓明園的毀滅》課文。文章講述了美麗輝煌的皇家園林被英法聯軍侵略。讓我感到了侵略者的貪婪和殘暴。今天,我又一次看了關於這段歷史的紀錄片《圓明園》,感受到不僅是侵略者的殘暴,更是當時清朝政府的腐敗。

圓明園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設計,著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時間建造了一個好比人間仙境,漂亮精美的圓明園。並藏有無數奇珍異寶。圓明園內有數不盡的宮殿和令人陶醉的景點。只忙著建築園林的皇帝不知道,世界以及功能變了,當乾隆陶醉於自己的豐功偉業時,以科學為先驅的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西方列強開始侵入中國,大清陷入風雨搖曳之中。1860年,英法聯軍這幫可惡的強盜,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圓明園就在魔爪下毀於一旦。這幫強盜不但毀了我們中國的文化歷史,還毀了我們中國璀璨的文明。

我看完片子後,心裡對當時為對抗侵略者的軍人表示深深的惋惜。他們並不是懦夫。數萬勇士英勇地朝著侵略者衝鋒,衝鋒,以求保全皇帝,保全圓明園,保全中華民族的尊嚴!但是,再勇猛的鐵騎,再鋒利的戰刀,也無法與先進的來福槍,遠程炮相抗衡,可敬可憐的勇士們,舉著大萬長矛還沒有來得及接近敵人,就被遠程炮炸了個粉碎,可悲啊!被炸了個粉碎,同時被炸碎的還有大清帝國的防線。他們不知道,當他們還在使用著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大刀長矛時,當他們還在使用著兩個世紀以來絲毫沒有改進的炮時,敵人已經擁有了發達的機器,擁有了強於大刀長矛數百數千數萬倍的槍炮!清政府沒有讓先進的科技進入國門,沒有讓他們擁有同敵人相同的武器,因為皇上認為“天朝”無所不能,無所不有!

這個悲劇告訴我,落後就要挨打!只有不斷地進步,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是一名學生,我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強身健體,長大了和千千萬萬同胞共同用自己的力量去創建自己的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