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國中範文

《水滸傳》在元末明初問世後,引發了明代小說評論的一個熱潮,其中尤以李贄的評點影響最大,葉晝託名李贄的評點成就最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國中範文。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國中

剛接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著實吃了一驚,我看《水滸傳》已經是3年前的事了,劇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本來就沒認真看。迫不得已,只得從網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讀,竟發現:其實水滸傳真的是不錯。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裏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說《水滸傳》里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說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寫多少,那么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眾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套一環,使讀者不由得繼續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嘆服。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於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於“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麼真的歷史。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道、外敵入侵、軍隊戰鬥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你們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適,那么怎么會有100多好漢奮勇起義?如果忠臣當道,那么為什麼高逑會當宰相?如果國家太平,那么金朝來幹嗎?如果軍隊豐足,那么何必招安呢?在我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的歷史書。

我說了這么多,其實沒什麼用,只不過把《水滸傳》好的地方舉了出來而已,我還依舊喜歡《三國演義》。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好書是不一樣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有意義的好書。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國中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讀過吧,它的作者是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章回體小說,全書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以宋江晁蓋為首,逐漸吸納四方豪傑上梁山。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朽的政治。直到108條好漢齊聚忠義堂,排座次。後五十回則描寫梁山好漢接受朝廷詔安,為國家效力的過程。《水滸傳》通過生動的藝術描寫反映了梁山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腐敗,反映百姓有苦無處伸張,官逼民反的社會狀況,宣揚了忠義思想,並表現了梁山好漢忠心為國的無奈。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宋哲宗年間,以宋江、晁蓋為首的一百零八位猛將在山東梁山伯起義,最後宋江接受招安,成為朝廷部隊,結果被統治者將其殺害,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被血腥地鎮壓了下去。

讀了這一篇感人的文學著作,我十分痛心,因為感到了那時官府的黑暗,同時也對高俅、童貫這樣的卑鄙小人感到憤怒,梁山好漢在攻打敵人,而他們卻悠然自得,只用向皇上動動嘴皮子就可以了。宋江老想接受招安,可是他們卻從中百般阻撓。第一次宋江接受詔安,他們把御酒換成了普通的酒。第二次他們篡改詔書,實在令人可恨。在看了梁山英雄捨命平叛亂這一章節,我不禁流下了眼淚,梁山好漢用自己的生命打敗了敵人,可是卻被奸臣所害,到頭來卻功名無成,實在可惜。

這篇小說中有很多令人感動的章節,其中最吸引我的章節就是“景陽岡武松打虎”。文段里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詞語是:平生之力。一個句子是:“老虎吃人,全仗著這一撲、一掀、一掃,三般功夫用完,力氣已用去一半。”這一章節的大意是:武松在去看哥哥的途中路過景陽岡,飽餐一頓後,酒力發作,躺在大青石上睡覺。不久,一隻老虎將他驚醒,一場人虎之斗開始了。開始武松用蠻力,結果把哨棒打斷了。赤手空拳的武松與老虎鬥智鬥勇,在耗盡了老虎的體力之後,武松奮力騎在了老虎的背上,用盡平生力氣連續擊打老虎的頭部,終於打死了老虎。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好書,我們才能進步!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國中

在《水滸傳》里,有許許多多的英雄,像智多星吳用,黑鏇風李逵,一丈青扈三娘等等,而豹子頭林沖則是比較早出現的其中一位。他有一個美麗且賢惠的妻子,有美滿的家庭和很高的社會地位。可在“官逼民反”的背景下,卻使林沖這位本不會造反的人偏偏鋌而走險,走上了梁山。

林沖從屢遭迫害卻不願反抗,到橫豎是沒有活路,只有奮起反抗在災難中殺出一條血路。使他成為“官逼民反”的代表和象徵,終於顯露出真英雄的本色。

在林衝上梁山故事的前一部分,《水滸》以十分細膩的藝術筆觸,反覆描寫林沖雖屢受迫害,卻不願反抗的心態。在高衙內調戲他的妻子時,他為了不得罪他的頂頭上司,而又保住他那“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職位,所以他忍受了這奇恥大辱,以求平安無事。

“誤入白虎節堂”是高俅陷害林沖的一個大陷阱。由於當時“上司如父母”的封建社會,他怎么也不敢把上司往壞處想,更不會想到上司還會無端地陷害他。此外,恐怕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這次機會與高俅套近乎。所以,他把一個騙局當真了,自己把自己的眼睛捂起來,往陷阱里跳。直到被捉,才醒悟過來。

到了被刺配滄州牢城,由於柴進的書信,他暫時在牢中過得還不錯,也只等著有一天遇赦,便回東京去。然而高俅仍然不放過他,派陸謙和富安來謀害他。草料場得一場大火,林沖僥倖沒有被燒死,可是會東京的路卻被燒斷了。於是林沖只好把陸謙三人都殺了,並且剖開了陸謙得心。儘管林沖的殺人手段是殘忍了一些,可是他有好好的一個家庭,這樣頂天立地的一個禁軍教頭卻被高俅,陸謙迫害得家破人亡、有國難投,就更應該用這種嚴厲的手段懲罰仇人!只是這個時候,林沖才顯露出他那真英雄的本色!終於是氣魄宏大得造反英雄!

林沖在奔往梁山的途中,在朱貴酒店的粉牆上寫了一首詩: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東。

這首詩概括了一個朝廷命官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和經過,顯示了林沖丟掉幻想以後激發出來的反抗精神,迴蕩著一股悲壯的英雄氣。

總而言之,林沖終於是英雄了,終於是一個氣魄宏大的造反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