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張嘎》觀後感500字兩篇

導讀:《小兵張嘎》,改編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說,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為背景,以嘎子(謝孟偉飾)夢想參加八路,夢想得到一支屬於自己的真槍展開。下面我們看看一些人的觀後感!

篇一

我看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后,我受益匪淺。我被電影中的主人公張嘎不屈不撓,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精神深深感動。

這個電影的故事內容大約是:在1934年,有個名叫嘎子的小朋友,親眼看見自己的奶奶為掩護八路軍被日本鬼子殺害,他懷著為奶奶報仇的願望,跟游擊隊一起生活,一起戰鬥,配合游擊隊打敗敵人。

嘎子小時生活很苦,少年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帶來了快樂,多次完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上去,聰明的小腦袋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當時我不僅很佩服嘎子,他人小膽大。還有一次,為了打探敵情,嘎子和羅金保叔叔裝扮成賣西瓜的小販,捉了胖翻譯,並繳了他的槍,為了不讓隊長把槍收回去,他竟然把它藏到了鳥窩裡,因而受到了批評並關了禁閉,經過隊長的教育,終於認識了錯誤。在一次戰鬥中,嘎子受了傷在老鄉家裡休養,可他知道有任務,就偷偷地跑回參戰,不幸被捕了,可他面對敵人,剛強不屈,並配合部隊,是戰鬥取得了勝利,終於成了一名出色的小偵察員。

我要多多學習張嘎不怕敵人、熱愛祖國的精神。將來,如果我們國家發生了戰爭,我也要向張嘎一樣,與敵人奮勇鬥爭,將敵人趕出我們的國土。

篇二

趁著暑假休息,我在電腦上觀看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想一睹這抗日小英雄的風采。剛看前幾分鐘,就被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幽默風趣的語言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我如饑似渴地看了起來。

十幾年來,嘎子和奶奶一直生活在美麗的白洋淀,有一天日本鬼子入侵,打破了這份安靜的美好,後來奶奶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奶奶去世後,嘎子決定為奶奶報仇,便加入了革命隊伍,變成了一個小八路。嘎子多次闖入鬼子司令部,日本人都拿他沒辦法。幾年後,革命勝利了,嘎子也為奶奶報了仇,並且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手槍。

在這電影裡面里我認識了一個“機智”、“勇敢”、“率真”、“執坳”的嘎子,他愛恨分明,臨危不懼,守護著家園。他遇到敵人非常冷靜,一點兒也不害怕,想盡一切辦法多次成功地從敵人手裡逃脫,並救出同伴和許多無辜的老百姓。甚至把敵人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裡,如果是我的話,我早就嚇得渾身發抖,更談不上想辦法去營救別人了。嘎子身上有一股倔勁兒,做事能堅持到底。而我呢?在生活中我遇到了一點困難只會退縮,只會放棄。嘎子的種種優秀品質與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後我要向他那樣做一個聰明、勇敢的好孩子。堅定理想信念,勤奮學習,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好少年,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