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閱兵觀後感1000字

7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上,中華民族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而先輩們曾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70年後的今天,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20xx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俄雙方商定共同舉辦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

近日,隨著電視、網路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70周年紀念“9.3”閱兵儀式的訊息鋪天蓋地,打開微信朋友圈關於抗戰、閱兵等詞語映入眼帘,每一個中國人都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情緒,這樣一個日子是偉大而又不堪回首的,這樣的一個日子是憤怒而又自豪的。

70年前的一聲巨響讓宛平城的上空開出了一朵血和淚組成的“蘑菇雲”。我們不會忘記這樣一段歷史,夾雜著屈辱、撕裂、痛楚、絕望。當年只有16歲的廣東男孩黃耀武謊稱自己18歲,應國民政府“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報名參加駐印遠征軍。出發前,全隊在黃岡山上舉行了一次誓師。如今的黃老革命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到誓師時唱的那首歌:“別矣,別矣,青年有壯志,不滅倭奴誓不歸……”。如此歷歷在目黃老革命一生不能忘懷,我們又憑什麼忘記?!日本軍國主義者想“速戰速決”的美夢終究破碎了。

今天,我再次回憶這段悲壯而可歌可泣的歷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疑是責無旁貸,卻又是一件難以承載的任務。當一聲槍響劃破長空,打死了那隻“和平鴿”,同時在我們的心中也留下一道無法痊癒的傷口。!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我們不能“背叛”。大閱兵意義非凡,振奮人心。

此次閱兵展示中國軍事實力。通過閱兵,我國可以向世界展示人民解放軍的軍容、軍貌、軍心,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軍事裝備實力。有了這些硬實力支撐,才能在國際博弈中讓對手心有忌憚,才能讓夥伴安心合作,才能在戰略博弈時讓形勢往更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此時藉機展示,內涵深刻,意義非凡。

此次閱兵向世界宣示中國維持戰後世界秩序的堅定決心。

抗日戰爭勝利閱兵儀式

近些年,在美國重返亞太遏制中國戰略的支撐下,日本的軍國主義勢力重新抬頭且日益猖獗,不但將中國領土釣魚島“國有化”,還試圖否認歷史,否認對中國和對亞洲人民的侵略。如何遏制這些瘋狂企圖?只能通過展示自己的軍事能力,表明中國的態度和決心,讓日本知道事關中國的戰後秩序絕不容許改變,誰侵害中國的核心利益,誰就是中國的敵人。

此次閱兵凝聚國人信心,增加自豪感。

此時進行大閱兵,展示軍容、軍貌、軍心、軍備,自然就會增加國人的自豪感,提升國人對國家安全的信心。在中國深化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轉型時期,這種對國家的信心和自豪感尤為重要。

9.3中國大閱兵,彰顯維護和平的自信與力量

9.3大閱兵,國人振奮,世界期待,雖然抗戰紀念日活動流程已經公布,但現場直擊和直播將要呈現的即視感還是讓無數國人心潮澎湃、難以抑制激動的情緒。

然而,對於中國的抗戰紀念日活動尤其是大閱兵,國內外卻有不少質疑之聲,特別是一些西方媒體一貫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本能的質疑中國9.3大閱兵的真實用意。因為大閱兵上會檢閱大批具有世界一流甚至領先水平的中國最新式武器,其中絕大部分是首次在公眾和媒體面前集中亮相。不少西方媒體質疑,中國的大閱兵明顯是一次“亮肌肉”、“秀實力”之舉。而基於中國抗戰紀念的特殊性,敏感的日本媒體為誰會出席中國抗戰紀念活動“操碎了心”,大肆炒作大閱兵是針對日本的,“亮肌肉”是對日本的恐嚇。然而,面對49國及10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確認出席抗戰暨世界反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日本媒體尷尬不已。

其實,除了日本心懷鬼胎,美國人對中國的抗戰紀念的情緒也極其複雜,是站在日本這個表面上的盟友實質上的奴才之國這一邊拒絕出席呢還是起碼派出代表象徵性的參與?美國人的糾結在於,日本也曾是它最大的敵人。殊不知,本打算置身於二戰之外的美國,被狂妄的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由此引發了二戰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海戰太平洋戰爭,數十萬美國士兵為茲損命。難能想到,堅信“不有永恆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這一信條的美國人為了遏制非西方勢力的中國,並未對日本法西斯進行徹底清除,導致日本軍國主義仍然殘留

9.3大閱兵,是為了彰顯維護和平的自信和力量。70年前,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全面勝利,結束了近代一百餘年來被列強侵略、凌辱、瓜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命運,是一百餘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全面徹底的勝利。從那時起,中國人民重新站了起來,以自信與獨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戰爭的硝煙已經遠去,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唯一主題。中國正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展環境當中。但和平不是由美好的願望而是由強大的綜合國力來維護的。越是和平的發展環境,越需居安思危。

抗戰紀念,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回首戰爭,只因珍愛和平。70多年前的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3500多萬中國軍民因戰爭失去生命,以1937年估值,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期間被日本炸毀和掠奪的文物更是不計其數。然而,新中國建立時,中國政府卻放棄日本戰爭賠款,彰顯了追求和平的廣闊胸懷。前事不忘,後世之師。今天中國已經不是鴉片戰爭時的中國,已不是甲午戰爭時的中國,已不是抗日戰爭時的中國,今天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世界最強大的幾個政治、軍事強國之一,今天的中國有足夠的自信和實力維護和平,抗戰大閱兵只為彰顯維護和平的自信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