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字精選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被冤枉的的囚犯靠著一把石錘挖了二十年的隧道,最終收穫自由的故事。電影中講述了很多引人深思的道理,那么你看完後會有怎樣的感想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供你參考。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篇1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誤認為是殺害其妻子與情人的兇手,而被冤入獄,最終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越獄,獲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獄後,結識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訴安迪: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體制化。瑞德的這段話無疑是告訴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可是安迪卻並不這樣認為,希望從來不會破滅,他們可以關住人身自由,而內心的自由與希望是他們所觸摸不到的。

在獄中,因他學過金融管理,最終謀得一份圖書管理員的工作,為了讓身邊的獄友們能喝到冰啤,為獄卒逃稅,最後為獄警洗黑錢。直到後面又送進一批犯人,其中一個犯人告訴他謀殺他妻子與情人是另一個人,當他把這件事告訴獄警,換來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訊和他被關二個月的禁閉。獄警為了他能繼續洗黑錢而選擇把他永遠的留在牢中,最終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贖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時間用小鐵槌鑿開了美女圖後的牆壁,爬過了500米的臭水溝,在那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晚上,看著安迪擁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為他尋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記得前面老布獲得假釋後,因習慣不了監獄之外的生活,而選擇了自殺,無疑讓我們看到在心靈受到束縛後而軀體回到生活中卻習慣不了自由,精神與希望破滅後,人將走到盡頭。

還有在瑞德獲得假釋前,獄警們問他的一句話:你是否改過了。他的回答是:我沒有一天不後悔,但並非受到懲罰才後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垂老之軀。

影片最終告訴我們,體制無疑是可怕的,當我們依靠習慣與體制生活時,我們最終失去自我,而故事的主人公恰恰給我們上了一課,在任何挫折面前,人都不應該放棄追求自由與希望的路,它將是我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影片落下帷幕,讓我想起了我的表哥,那個在16歲時因刺殺他人身亡而入獄的笨蛋,不知今天是否也在鐵窗前懺悔,在他而暮之年回到社會看到白髮蒼蒼的父母該是怎樣一種心境,曾經的路早已面目瘡痍,未來的路也將走得如履薄冰。可是我們是否也應該給他一個鼓勵,因為一個錯誤我們不應該去否認他的人生,也許任何人可以否認,但惟獨自己不可以放棄自己,因為有愛,所以無所畏懼。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篇2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一部1994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講述了一個被冤枉的的囚犯靠著一把石錘挖了二十年的隧道,最終收穫自由的故事。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銀行家,名叫安迪,他發現自己的妻子有婚外情,本想用槍殺死兩人但是最終沒有下手,巧合的是,當天正好有另外一個罪犯殺了這兩個人,於是安迪被指控為謀殺,被判無期徒刑,送入肖申克監獄度過餘生。在肖申克,他遇到了另外一位主人公——瑞德,他能幫每一位獄友弄來他們想要的東西。安迪前前後後向他索要了許多東西,但是一開始的目的只不過是打發時間。偶爾一次機會,在他在牆上刻字的時候,一大塊石塊掉了下來,這使他萌生了越獄的念頭,於是安迪就這樣日積月累地在一張海報後面挖著自己的通向自由的道路;而有一天,他從另一位獄友得知自己的的確確是清白的,他去告訴典獄長,然而一直讓他幫他洗黑錢的典獄長卻把那位證人秘密的槍殺了,好讓安迪一直幫他洗黑錢。於是,安迪忍無可忍了,他帶著二十年來他一直積累著的證據,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從他的洞中——穿過500碼地,通向了自由。

這部電影每個段落和每個段落之間都有敘述的順序,並且大量的運用了插敘,使觀賞者產生極大的興趣,以及為片尾的真相埋下了深深的伏筆,包括每個人的每一句台詞,都對結局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這只是從死板的教科書式的方式來評價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給我影響最深的環節,便是安迪臨近結尾時挖了二十年之久的通道亮相的時候,給人震撼,安迪從影片一開始就堅定的眼神,艱難地爬出自己的每一步,他甚至爬了連旁人接近都不想接近的下水管道,一直爬,一直爬,知道爬出管道,迎接暴風雨和閃電給他的洗禮……這是多么難得可貴的品質啊:一個人為了自由,可以忍辱負重20xx年之久,經歷挫折無數,並且從來都不曾想過要放棄,正如安迪自己所說:“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從不消逝。”對,支持他的就是希望,他那持之以恆的希望,對自由的渴望,以及想擺脫邪惡的這種品質,深深地觸動到了我的內心。

有一段我沒看懂,就是瑞德在監獄中呆了40年的第三次假釋機會,假釋官問他,他在這些年中是否改過自新;前兩次他的回答都是自己已經如何如何改過自新了,不會再危害社會,都是些阿諛奉承的話,而最後一次,他說:“我無時無刻不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這裡監獄,也不是討好你們。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么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小子,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蓋你的章吧,說實話,我不在乎。”這段話,我反反覆覆看了許多遍,認真品讀了這段話的含義,但還是無法理解。相信結局大家也猜到了,他的假釋被批准了,這使我有些疑惑。

對於那個典獄長,他可謂是最反派的角色了,他極其貪婪,不斷地、無休止境地讓安迪幫他洗黑錢,當他得知安迪是被冤枉而有可能離開肖申克時,他又殘忍地殺害了那個獄友;而到了最後,安迪把證據寄到了報社,無數警車和記者蜂擁而至,他的選擇是——吞槍自盡,這也許是最好的一個結局。

安迪不僅僅自己擁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他還試圖讓每一位獄友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他堅持每周一信,後來發展到每周兩信,給州議會寫信,建議擴建監獄的圖書館,一開始還不怎么理睬他,到後來他們覺得不對頭了,怎么這個小子越寫越來勁了?煩都要煩死了,“只能”劃撥資金擴建圖書館。獄友們有書讀,有音樂聽,是何等的享受!在這之前還有一個長時間的畫面展現,就是安迪冒著風險在廣播室放音樂給在操場上的所有獄友聽,那個場面是非常震撼的,所有的囚犯,不管是屋裡的屋外的,甚至上廁所的都聞聲側耳仔仔細細的聆聽,更不可思議的是,還有一部分保全都呆呆地凝望著喇叭,仿佛這輩子從來都沒聽過一樣,霎時間,沒有人發出一絲聲音,就只有歌聲餘音繞樑。這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蟄伏,怎樣的失去生活,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放棄那份希望。只有充滿希望,人生從而變得有意義,從而豐富多彩。

總結了這些,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可以對未來抱怨的呢?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嗎?只要希望在我們心中,就沒有什麼不能征服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篇3

當你走進肖申克,你不知道在你身邊將會發生什麼,你不知道你的過去和將來,你將忘記你曾經的夢想,你只知道悔恨。生命也許就在這裡一天天衰退,夢想在這裡一天天流失。這就是肖申克帶給人的感覺。生命仿佛在這裡停止,時間仿佛消失掉。你會忘記你什麼時候走進來的,你也會忘記曾經美麗的夢。漫長的人生,絢麗的夢想,一瞬間不復存在。

沒有任何辯駁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檢察長把安迪的生命交給了肖申克漫長的歲月。被冤枉的銀行家不會甘於命運,然而肖申克並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監獄長的訓詞非常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裡,你們沒有自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於上帝的",於是,一場關於尊嚴和人性的鬥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鬥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

不管是誰,劇中的老布也好,瑞德也罷,包括安迪在內。再走近肖申克的那一刻,都不會把自己和這座無情的監獄扯上關係,也許想過有一天會從這兒出去,不知道明天怎樣,但知道自己該怎么生活。可是,一年,兩年,三年……在不知不覺中,“肖申克”磨去了人的稜角,也磨滅了曾經的夢想,“肖申克”不再可怕,在這兒的人生不再那么厭倦。“肖申克”開始慢慢變的熟悉,慢慢地對它產生依賴。用瑞德的話說:“起先你也許厭惡他,後來也許會喜歡他,在後來你也許會離不開他,這就叫體制化。”聽著有一種心酸,也有一種無奈。更有一種說不出的悲傷。那時老布已經不在,這句話雖說的是老布,但又像說我們每個人。悲涼嗎?又有一種悲哀。不知不覺中“肖申克”總在改變著什麼。寫到這裡,突然懷念那不知天高地後的日子,無所畏懼,我所畏懼,因為不知道而不怕著,因為不懂得而愛著溫暖著感動著。世界是遼闊的,舞台是屬於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為了夢想而構築的。一年,兩年,三年……在不知不覺中,時間磨去了身上的稜角,也一天天磨盡了那不屈的精神。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會討厭這樣的自己,沒有追求,不知上進,也許會厭惡這樣的生活,寂寥而沒有活力。但隨著時間的流失,你會適應這種生活,也習慣這樣的自己。也許真的有一天,回到生命的最初,那種久違的陌生會讓人無所適從。突然會懷念曾經憎惡的日子,突然想回歸那種生活。就像老布不願離開“肖申克”,就像老布離開後懷念“肖申克”一樣,因為無措而選擇上帝一樣。悲哀嗎?只有每個故事的主人公知道。

在“肖申克”中也存在著成功與失敗,在這裡最優秀的莫過於安迪,他讓犯人開始了一種新的健康的生活。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對抗的,他帶來了希望。這種希望,在於對惡勢力(三姐妹)堅決的反抗,在於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於不畏兇險為大家贏得那坐牢以來唯一一次由海利請客的啤酒,在於他當著監獄長的面播放大家從未聽過的美妙音樂,在於他執著地帶領大家修建全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室,在於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通過他個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來自於瑞德。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安迪和他的約定,瑞德是否會和老布一樣,因為被長期地制度化了而無法適應社會,最終只能在長期的壓迫之後在自由社會"到此一游",緣於這個約定,瑞德堅持了下來,找到了他堅持"希望"的終點。

安迪給瑞德的信中說;“希望是件好東西,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是不會流失的。”我不知道瑞德看到這句話時是什麼感受。我只知道對我影響很深,它給我一種生命的衝力,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仿佛在黑暗中透過來的一束光,又仿佛在茫茫的海上遇到了知音。那種感覺,我想只有陷入黑暗的人可以理解,那種感情,只有久違陽光的人可以理解。希望,有時只是一種微妙的東西,虛無而真實的存在,微弱但卻溫暖,也許照亮不了前面的路,但卻能溫暖人的一段路程。有溫暖已經足夠,至少它給我們向前的勇氣。給了我們夢的幻想,像一個影子,也像啟明星。

希望這東西很難說,有時選擇也一樣。安迪的苦難,也是每個人的苦難,安迪只是我們的一個縮影。跨過去就是幸福,跨不過去就是痛苦。安迪跨過去了,他獲得了幸福,老布沒跨過去,最終在痛苦中選擇了上帝。生活中也一樣,很多時候都被成長路上的石頭絆倒,都被路旁的荊棘刺傷,勇敢者向前,怯弱者退縮。勇敢的人最終獲得了成功,怯弱者躲在失敗里嘆息。成功和失敗有時只是一步之差。一步一切都將改寫。我想也許每個人都不能像安迪一樣成功,但至少應該向他學習。想起食指的詩,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生命短暫,也許千年的等待,才換來今生的一次綻放,我們都要好好的生活,像安迪學習,生命不屈,救贖靈魂,讓生命好好的綻放。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00篇4

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我體會到了這一切,監獄中生活絕對沒有樂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麼希望,在絕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難。人們總說不要和命運抗爭,可是當安迪戰勝命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種勝利恰恰是命運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於1994年的經典,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餘生。該片透過監獄這個強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人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所謂的救贖,並不是安迪本身,因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電影就是圍繞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幫獄警逃稅,為獄友贏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預警榜首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展現音樂的美;而第三次,則是在獄中辦起了圖書館,其經費是安迪以每個禮拜兩封信向州長申請的,這是個劃時代的勝利。

後來,出現了來一個扭轉乾坤的年輕犯人,他知道關於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兇,然而很不幸的,這個年輕人被殺害了。這時,瑞德以為安迪會在使我中選擇自殺,恰好相反,真正想獲得自由的人,會選擇另一條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真兇自由應該也是本片所要表現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經對那個年輕人說過一句話,“人,不是忙著或,就是忙著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於人的選擇,有時候是死亡,有時則是繼續生存下去,當面對是絕望的時候,你會怎么選擇,死亡還是生存下去?一個人能夠在痛苦的監獄生活,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所以他成功了,獲得了自由。

其實,認識本身就是一個鑒於,我們每個人都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們心裡,放棄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記得《誰動了我的乳酪》書中一言:克服你內心的恐懼,改變你自己,釋放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