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電影影評_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影評觀後感

《我的父親母親》以真正的電影手段,創造了極富有生活氣息的銀幕形象,給觀眾以深刻的啟迪和思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的父親母親電影影評,希望能幫到大家!

我的父親母親電影影評1

張藝謀1999年上映的《我的父親母親》講述的是一個簡單而又能夠讓人崔然落淚的故事,講述了一對青澀男女的愛情故事,一份堅守的愛情。導演用倒敘的方式,以兩人兒子——生子,這一獨特視角向我們展開了那份純淨的愛情。以一條崎嶇的山路為引索追溯到那個久遠的年代,導演以平緩自然的手法將那段溫情的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

整個電影中畫面用的回憶是彩色的,而現實是黑白的.這樣一反常態的色彩安配,黑白的現實開場,父親去世,兒子歸來,母親卻固執的要用人力將丈夫從那條山路抬回來,為下文埋下了伏筆,回憶為彩色,現實為黑白,鮮明的對比是母親的心境。她的堅持讓兒子想起父親母親的往事。然後由兒子的講述開始了回憶,進入了正式的故事,落後的山區來了位教書先生,招娣兒是山區里最漂亮的姑娘,兩人一見鍾情,因招娣兒的執著而開始延續了這份感情。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整個故事都在相對安靜而又平和中進行,沒有歇斯底里,沒有過於激烈的衝突,悠揚的音樂,淳樸的感情,真箇畫面看起來很唯美,北方的四季不斷的輪迴而那不斷變化的色彩與女主角的心情不斷的交織,簡單幹淨的情節和同樣簡單幹淨的畫面,配上柔美悠揚的音樂女主角為了製造邂逅,那種不斷的等待,每一個細節,每一份心思都顯現的真實存在,細膩的描繪,其中女主角為了尋找男主角送的發卡,在十幾里的山路上不斷的行走,還有在給男主角做東西吃的時候顯示的那般細緻和充滿感情,甚至在說話時的那份羞澀和曖昧不清都靜靜的讓人們為之動容。每個細節都說不上多么的有意義,但都飽含純粹的美好。這種與我們身處現代充斥著種種利益複雜的感情讓人充滿深思回味。

整個片子的很大部分都集中在由章子怡飾演的女主角上,通過的是那些不斷積累的細緻行為,通過了女性的視角來闡述這段深刻的愛的感覺,來表達出那種頑強甚至倔強的愛,在如畫的秋季色彩,還有那條望不到盡頭的山路,給予女主角各種特寫笑靨如花,那揚起的嘴角,紅紅的臉頰,清澈的眼眸,紅色棉襖還有扎著的麻花辮,為了傾慕的人做的種種在不在理智中又合乎情理的事情。穿上新棉襖去看他;為了能聽見他教書的聲音每天在村裡的前井打水;用漂亮的青花瓷碗裝好吃的擺在第一個位置上;刻意的在他會經過的路上等他;看到他走向井邊趕緊把已經打上來的水倒回去;劈柴燒水認真的為他做一頓派飯;試圖一遍遍的追上那輛遠去的車,只為了讓他吃上自己包的蘑菇餡餃子;記著他臘八回來固執的站在村口的路邊等他,直到全身凍僵。

整個電影的畫面是相當值得談的,回憶的彩色現實的黑白,在配上那音樂,最後的在白雪中的行走人群抬棺材的接力,浩蕩的黑色人流行走在皚皚白雪中的場景擁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肅穆,還有背景的訴說,那些以前父親的學生不遠千里來抬棺材,黑白的色彩,把白雪覆蓋的畫面顯的更加樸素,猶如國畫般無盡的留白,讓人深思。

對於愛情,我們或許忘了其原始的狀態,張藝謀的這部《我的父親母親》的樸實,貧困的山村,舊舊的校舍,還有那些純正自然的風景,而簡單的故事就猶如一片秋季自然凋謝的落葉,沒有花兒的那般鮮艷,但是有過色彩。沒有山盟海誓,有的只是那讀書聲。讓我們現代人更多的思考了,那份純粹而又難道的愛需要我們的堅守。

我的父親母親電影影評2

這是一份無言而真摯的愛情,這是一曲婉轉思念的歌,這是一段承載了無數美好回憶的影像,這是一個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故事。往事越千年,驀然回首之時,已而物是人非。“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那個關於“我” 父親母親的故事,此刻才顯得那么意味深長,彌足珍惜。

美麗而單純的姑娘昭蒂兒對村里年輕的教書先生洛昌 羽一見鍾情,從此便開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真愛旅程。電影的英文名被翻譯為《The road home》,由於地域與文化的隔膜,那個執著地等待愛人歸來的的昭蒂兒顯得那樣孤美而獨麗,而那條承載著濃厚而深沉愛情的歸鄉路,自然也就被賦予了崇高而神聖的特殊意義。

張藝謀的電影總會以一種淳樸歸真的感情喚醒人們沉睡已久的那些對純真美好往事的回憶。從《紅高粱》到《大紅燈籠高高掛》,從《我的父親母親》到《山楂樹之戀》,雖世殊事異,然靜躁不同,於寂靜之中又見得一份難能可貴的真情了。

影片的色彩與構圖顯得豐富而飽滿,雖然是大篇幅的回憶性敘事,但是風格卻不拘泥於以黑白的襯景來凸顯情感,這種色彩與構圖打破常規,用鮮活的色彩來潑墨這個溫暖的愛情故事,將父親去世後的現實情景用黑白的畫面呈現出來,這就好似人物的感情一樣。那個在路邊等候了一輩子的昭蒂兒,在她的生命中除了那一段追尋愛情的往事,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痛楚,萬事又於她何加焉?儘管與《辛德勒名單》有著相似的敘事結構,卻產生了相異的畫面效果,導演的創作意圖目的不言而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人們生活在一個涅槃的世界中,充斥著財富與權力,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一些更為真實的心裡情感,而這些恰恰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導演用色彩的對比來提醒世人拾起那曾經的一地美好,不要丟失了我們珍愛的本心。

在影片中,那條從城市通往農村的山路,就好似那條銀河一般阻隔了愛情的融合,被導演賦予了表現情感力量的象徵。就像是“我”對這段愛情故事的感悟:他們相識的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這是我們村通往縣城的一條普通山路,也許就是因為母親曾經那么殷切,那么長久的在這條山路等待過父親,所以她還想陪著父親再從這條路上走回來。這條綿延曲折的山路,載滿了昭蒂兒心急如焚的企盼,他們在這裡相識,卻成為阻隔愛情不可逾越的天塹。他們在這裡不辭而別,卻成為昭蒂兒無法釋懷的創傷。他們的愛情就像那隻破碎的青花瓷,成為思念的寄託。儘管尚可縫補得完好如初,但那畢竟再無力擔負下那曾經熾熱的渴求。在那條雜草叢生的山路上,情竇初開的昭蒂兒在朗照的陽光下悸動而朝聖地奔跑在灑滿金色的田野上,雖然追愛的過程艱難而痛苦,但那個頑強地堅守愛情的女孩只是渴望那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她曾經在這裡絕望過,哭泣過、守候過……但她從來沒有停下追逐的腳步。明天又是一個未知數,也許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否能夠等待那一天幸福的到來,就像《邊城》里的翠翠,單純而善良,甚至都不清楚愛情意味著什麼,只是內心萌動的一股稚嫩的情感碰撞,已足以觸動她們那顆懵懂渴望的心,那怕是自己一去不復返的青春,那怕是自己逐漸衰老的心。無論是佇立在暴風雪中翹首以盼的昭蒂兒,還是傾情思江以待愛人的翠翠,只要她們的愛仍留存在心中,依然那樣真摯,那么“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便是這份美好的感悟深深地埋在心裡,依然會感到溫暖和幸福,因為經過風雨的洗禮,這份純真的愛情會變得更加成熟而理性,儘管沒有一見鍾情的衝動,但是這份珍貴的感情卻升華成了一種人生觀念的體驗,褪去了好奇的色彩,褪盡了天真的幻想,徒留下愛情真正的理念。這是現代意義的愛情,也是現實世界的愛情。那些在婚姻中漸漸淡出愛情的人恰恰是這樣一種忘我的追求,他們以為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都是幼稚天真的,他們嘲笑那個青澀無知的年代。殊不知,他們亦是因此而開啟了心靈的那一片天空的,這是每一段愛情都需要經歷的過程,他們所不屑一顧的正是他們所丟失的最美好的愛情以及最珍貴的回憶。

我的父親母親電影影評3

電影是視覺藝術,它是有一個個畫面所構成的,畫面的構成離不開造型元素,造型元素的成功運用才能給人以一種至美的視覺感受。中國第五代著名導演張藝謀所執導的《我的父親母親》以真正的電影手段,創造了極富有生活氣息的銀幕形象,給觀眾以深刻的啟迪和思考。

導演張藝謀以一個真正電影藝術家的學識、慧眼和氣魄,打破了傳統的電影框框,更新傳統的電影觀念,真正發揮了電影鏡頭的表意功能。把人們的情感融入鏡頭之中以形象而鮮明的鏡頭把人物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使影片達到一種“含不盡之意於影像之中‘的藝術境界。言少而意深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影片在對劇中角色設定上沒有使用太多的人物語言,而是通過人物的神態、表情、動作以及造型元素的綜合運用使影片達到一種以圖言聲,以圖表意的創作意圖。以無聲的神態表情向觀眾傳遞了無盡的情感,這使的觀眾在無意之中與劇中角色達到心靈上的共鳴和情感上的相通。

影片整體上採用了時空交錯式的結構.,以年老母親與年輕母親所在時空的不同進行對比,激發人們的聯想和想像,讓人們在思考和感悟中理解了影片的主題——不論年老母親還是年輕母親都對愛情有一種執著的追求,對愛的崇拜與尊重,這種愛在當時可謂是一大超越,一種自由的戀愛,一種對傳統愛情觀念的挑戰,表現出女人在反對傳統愛情中鬥爭的勝利,同時也傳遞了底層人民對文化的渴求與崇拜以及人們對文明的審視與思考。

影片開始時以靜態構圖的方式向觀眾展現母親靜坐村頭的場景,母親是背向觀眾的,導演以垂直線條給這一形象以合理定位意在在烘托出母親高大的形象(可理解為精神上的高大)在這個景別中陪體運用的很少,整個畫面的布局把母親這一主體形象鮮明地表現了出來。影片的這一場景色調定的比較淡,光線打的也較暗,給人一種空曠,淒涼和孤獨無依之感從而把母親所飽含的滄桑感,孤獨感以及對父親離去所表現出的悲傷感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這一場景母親雖然沒有語言的表達,然而影片一種無聲的語言向觀眾表達了母親深摯的情感,起到了“此地無聲勝有聲的”

我的父親母親電影影評4

在跨越新世紀的時候,張藝謀導演為我們奉獻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融唯美主義與浪漫主義於一體的“詩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海明威曾說過:“世界上只有愛情和戰爭值得一寫。”法國著名導演克勞德·勒盧什說:“我認為世界上只有愛情值得一拍。”初戀是人生最美最難忘的記憶,或美好或憂傷。雖然現代人對愛情的看法和觀點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那種純純的愛情還是很多人都嚮往的,特別是每個人的初戀。在我們八十後的這一代人里,已經很少有這種愛情了。張藝謀導演在世紀之交用懷舊的姿態向我們這一代講述了自己父輩那個年代的愛情。那個年代已經結束,隨之那種愛情也不復存在。在對時代進行緬懷的同時,又是對古典愛情的一次情祭。

本片先在20xx年的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審會大獎“銀熊獎”。隨後又在國內外獲獎無數,再多的獎項也比不上我們對他的喜愛。《我的父親母親》向大家講述了一段純粹的、純樸的、純真的、純情的愛情故事。影片一直在頌揚這種愛情,情祭這種愛情,質疑和反省現代城市文明。其中又包含著尊師重教的主題,為鄉村教師唱響讚歌。

兒子在城裡工作,接到父親的死訊,回家奔喪。奔喪期間,兒子充分感受到了純樸的鄉情和母親對父親深摯的懷念,讓兒子想起了聽說過的父親與母親的愛情故事:年輕時母親是村裡的美人,與來村子教書的年輕老師——父親,一見鍾情。母親用家傳“青花瓷碗”為記號,為心上人送最好吃的“派飯”,通宵為他織“紅”,每天聆聽他的朗誦聲,偷偷看他送學生放學……父親和母親相愛了。然而父親被打成“右派”被帶走,母親就一直在回村子的路上等待父親回來……

影片採用了時空交叉式敘事結構,分為現在、過去、現在再到過去。表現現在已過去分別用了黑白與彩色的畫面。人們在彩色的過去時畫面中追懷,在黑白的現在時畫面中感傷。第一段現在時主要講了父親離世後,母親對父親這種40多年不變的愛情。第二段現在時著重與子輩與父輩的親情,鄉親對父親的敬畏之情。中間的彩色大段落是對年輕時父親母親純真偉大的愛情故事的歌頌。這一大段落又可以分為四小章,講述著父親與母親的愛情歷程:首先是相識,其次是暗戀,然後是相愛,最後是等待。四個章節就像四段樂章為愛情奏響讚歌。影片處處透露出“情”字,又被“愛”包圍著。

影片中的場景選擇在了一個自然的、未受污染的、與世隔絕的北方村莊。這裡有廣闊的田野,起伏的土丘,大片的白樺林,蜿蜒曲折的小路,成群的牛和羊,又有純樸善良、尊師重道的鄉親們,還有仿佛是美與愛的化身的主人公——我的父親母親。母親招娣是這個村子裡最美的姑娘,純樸勤勞善良,與失明的外婆相依為命。純情的母親對來村子教書的父親一見鍾情,開始時羞澀於愛情的表達,以一種最純樸的方式——為心愛的人做最好吃的“派飯”,傳遞著暗戀之情,又通宵為他織“紅”,為了聆聽他的讀書聲繞道前井打水,偷偷看他送學生放學……後來母親終於與父親在小路上邂逅,母親已經忘乎所以。在第一次打水中,母親勇敢地邀請父親到家裡吃“派飯”,這樣父親與母親相愛了。向張藝謀的其他影片中的女性一樣,母親有著對愛的執著、勇敢、堅定、狂熱。在父親被打成“右派”送走後,母親執著地追逐送“愛情之餐”;堅定地不畏風雪等待愛情;狂熱地帶病去縣裡找父親。母親的這種勇敢自由戀愛在村子裡開了先河,可以說是轟轟烈烈。父親是文明知識的代表,在父親身上透露著博大的愛——愛文化,傳播文化,教書40於載。面對母親愛的付出,打動了他的心,與母親相濡以沫,一愛就是40多年。父親培養兒子讀師範,繼承知識文化的傳播。我們最後看到兒子傳遞著這種愛,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我的父親母親》的英文名叫做“THE ROAD HOME”,回家之路。影片也在不斷地強調這路。這是怎樣的路?村子與外界連線的路,父親送學生放學的路,母親與父親第一次邂逅的路,母親追逐父親的路,等待父親歸來的路,抬棺要走的最後一段路。它一直蜿蜒著,起起伏伏,百折曲回。這路又是父親與母親的“愛情之路”,它見證了父親與母親的愛情,又象徵了父親與母親愛情的曲曲折折。

在影像方面,張藝謀與侯詠的合作可以稱得上是完美。在唯美的充滿意境的詩化的鏡頭中,處處氤氳著溫暖與生機。

在表現年輕母親的時候,鏡頭絕大多數用了特寫景別。把母親第一次見到父親那種少女懷春的心境,充分流露出來。母親在不遠處望著送去的“派飯”,是否到了父親的手裡,那種對心上人的關愛,純樸的愛情表達方式,通過特寫讓我們認識了母親的純情。母親每次看父親時的那種靦腆,聆聽父親讀書時的享受,母親年輕時的美貌、朝氣,都在這些特寫中一一展現。

影片中還出現了許多運動鏡頭。母親在山間、在田野、在林中奔跑追逐的鏡頭,是影片中最多最美,也是最具動感的鏡頭,有著自然的生命蒸騰出來的氣息,還有著一種對愛情狂熱的追尋。影片中主要出現了七次母親奔跑。第一次是在母親初見父親,兩個人的視線相遇後,母親少女的心被觸動,歡騰的像小鹿般奔跑在路上。第二次,母親在一片金黃的白樺樹林中偷看父親送孩子放學時的奔跑,這時的動作被慢放,在母親的主觀與客觀鏡頭交叉剪輯中,我們看到了母親的那種執著、靦腆的暗戀。第三次出現在父親離村後,母親追逐父親的馬車而去,這也是最激烈的一次奔跑,代表愛情信物的“青花瓷碗”打碎了,“愛情之餐”蒸餃掉在了地上,連父親送給母親的定情信物“紅髮卡”也跑丟了。這段奔跑我們可以稱它為“奔跑衝突”。最後,“青花瓷碗”補好,這象徵著破鏡重圓,並且暗示父親與母親可永世不再分離。“紅髮卡”也找回,象徵著愛情只有靠自己才能找回,也終究會找回。第四次奔跑是父親走後,母親相思中感覺聽到了父親的讀書聲,就立刻奪門而出,跑向學校,這種等待愛情的焦急心情充分表露。那么接著就有了第五次,母親的行為感動了上蒼,父親為看病中的母親偷偷回來,母親大病初癒得到訊息立刻跑向學校,我們看到母親身體虛弱跌倒了爬起來再跑,這種急切興奮的心情又有主題音樂的烘托,我們都為之動容!第六次是年老的母親又聽到了熟悉的讀書聲,我們似乎看到了母親像年輕時一樣奔跑起來。最後一次出現在影片結尾,是第一次奔跑的重複畫面,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年代,來到了父親與母親愛情的開始。

影片用黑白和彩色將過去與現在很好的隔開,彩色的過去表達了過去時光的美好、五彩繽紛,對父親與母親愛情時光的讚揚。現在為黑白,帶上了父親死後的悲涼,又襯托出了過去美好的彩色。在彩色畫面部分,色調上處理成暖調,透露出這種溫馨與生命的朝氣。畫面色彩絢麗豐富,黃綠色的田野,金黃的白樺林,白色的樹幹與羊群,湛藍的天空,深藍的棉衣,還有服裝上各種細小的色彩。影片還是著重突出了紅色,這次紅色成了愛情的象徵,紅圍巾,紅棉襖,紅布,紅髮卡,紅剪紙。紅色在片中還流動起來,母親的每次奔跑都是紅色在流動,更增添了這奔跑時的動感。

光線又賦予畫面活力。年輕母親總是被一團黃色暖光包圍著,顯得那么嬌美可愛,朝氣蓬勃。室內場景“暗—亮—暗”的影調布置,晨、夕黃色暖光籠罩下的大自然,無不顯現出一種和諧唯美。又有燦爛明媚的陽光不斷射入鏡頭,產生七彩光斑,這光斑又照襯著母親,既美化了畫面又使母親倍添少女的青春活力。樸素的美不是靠化妝而來的,是大自然最真實的光塑造得。

在影像的技術處理上,幾個段落套用了大篇幅的影像疊化。像在母親望著不遠處的“派飯”是否送心上人拿走時,一份份飯被拿走,又吃完送回的鏡頭不斷疊化,還有母親苦苦尋找“紅髮卡”時在路邊等到父親回來時的疊化運用,都表示著時間的跨越,時間上的積累。在抬棺這段畫面的疊化,把這種送殯隊伍的氣勢表現出來,又把這種追念之情,對愛的回報、愛的頌揚抒發了出來,一種詩意的延續。

配合影響運用出色的音樂。用管樂奏出的主鏇律貫穿於整部影片。語言對白少,而音樂運用多,使整個影片的抒情之意、詩化風格,完全烘托出來。情緒往往被音樂帶到最高點,沉浸在這種悠長感傷地氛圍中。這首由三寶作曲的主鏇律音樂像極了《鐵達尼號》裡面的主題音樂,中國的管樂的演奏不亞於蘇格蘭風笛的運用,再加上影片開頭,家中《鐵達尼號》海報的出現,仿佛告訴觀眾這是中國版的中國人自己的《鐵達尼號》,擁有同樣純真偉大的愛情故事。

影片的開頭以兒子“我”的第一人稱進行旁白敘事,把觀眾引入故事中。在黑白影響的現在時,兒子看著父親與母親合影的舊照片,想起了聽到過的父親與母親年輕時的愛情故事。接著轉場,黑白照片疊化成了彩色的小路的空鏡頭,完成時空跨越,主鏇律音樂跟著想起,進行情調上的渲染。影片結尾,年老的母親聽到讀書聲跑到學校,是兒子在做父親生前的事兒,母親感慨萬千,這時年老母親的畫面與年輕時的特寫畫面疊化,我們仿佛又看到了少女時的母親,感嘆時光的流逝。兒子讀書聲又與父親的讀書聲重疊,這是穿越時空的交流,在子輩與父輩之間。鏡頭最後又把我們帶到了過去那個純真年代,母親看著父親送學生放學,愛情的主題與尊師重教的主題又一次得到升華。母親初見父親後的歡快奔跑的大遠景,最後奔跑定格。導演帶我們回到父親與母親愛情的開始,又是對那種愛情祭奠的開始。主題音樂又再一次響起,用了女聲氣音詠唱出來,把情祭的主題盡情渲染,把情緒推向高潮。

張藝謀說:“《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講述愛情,家庭,親情的電影。一個純樸的姑娘愛上一個年輕的男人,一愛就是一輩子,他們的愛情很真誠…… 這是我第一次用詩意,浪漫,抒情和單純去表現一個時代中的愛情故事…… 而這部電影是舍濃郁而求單純。”是啊!我們就要這種單純,浪漫。我們嚮往這種愛情,不如跟著電影一起來祭奠。

備註:想找一篇專業一點的影評,找了許久沒找到,只好自己寫。

本篇寫於20xx年8月18日教學期間,第二天七夕,給學生分析了這部影片以示

紀念。

我的父親母親電影影評5

《我的父親母親》是根據鮑十小說《紀念》改編,由張藝謀執導,章子怡、鄭昊、孫紅雷主演的電影,1999年10月16日在國內上映。影片畫面優美,講述的愛情故事感人至深,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獲20xx年金雞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及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熊獎。

看完《我的父親母親》我的眼前久久迴蕩著母親在寒冷的冬天站在村口等待父親的場景。在今天看來是很容易的舉動,但是,對於生活在50年的母親來說,這是打破傳統的父母包辦婚姻的制度,走上自由戀愛的這一偉大的壯舉。

這部影片是根據《我的父親母親》小說改編而成的,以旁白的形式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講述的是中國西部一個山村女孩和知青老師自由戀愛的故事。通過一系列的回憶,將過去純潔的愛情與現實的殘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表達的是一鍾對50年代中國男女愛情的歌頌,對當今這個社會結婚需要有錢,有房,有車的男女愛情的諷刺的主題。

影片的開頭是那蜿蜒曲折只有車子走過留下痕跡的山間小路,用遠景鏡頭來介紹這裡的地貌。告訴我們的是那種生活在大山裡的受著封建禮教的束縛的人們,這裡沒有先進的文化,只有愚昧無知的人們。為後來的母親與父親的愛情之路的艱難做了鋪墊。

色彩總能給人的心裡和情緒上不同反應,本影片正式利用了人的這種特性。從整體上來看講述現在的生活用的是黑白的色調,而回憶卻使用了彩色的色調。這裡形成的是鮮明的對比,現實生活中寒冷的冬天父親去世了,父親與么親的愛也就到此結束了,用黑白色調來描述最合適不過了。而回憶卻是美好的,在萬物復甦的春天,父親與母親相識相愛,他們的愛情是如此的美好,這就是導演用彩色色調的用意。從局部的色彩來看,現實生活中母親穿的都是暗色的衣服,給人的是一種淒涼的感覺。現實生活中母親為父親織的擋官布是白色的,讓我們感受到了現實生活的殘酷,而回憶中母親織的那塊布是紅色的,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種

對愛情堅持不先追求的信念。現實生活中母親為父親織的那塊布的紅色已經退去,成為白色,而回憶中那塊房樑上的紅布是那樣的紅,其實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父親與母親的愛情已經經歷了坎坷之路,隨著父親的死,他們的愛情也該結束了。

本影片的敘事線索是現實生活與過去生活交叉出現的時空交叉式的敘事結構。以單一的父親與母親的愛情為線索一貫到底的單純貫穿型情節結構。通過講述母親年輕時的那種對愛的執著和母親年輕是豐富的內心世界來形成了一枝獨秀式的人物結構和內斂式的美學結構。以現實在環境的環境利用獨白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現實生活的無情帶走了父親與回憶中父母那種純潔美麗的愛情。

影片採用的是顛倒式蒙太奇。影片的首先用全景來呈現年買的母親,並且中部影片中母親基本都是坐姿活著靜止的形態。這說明母親容顏已經老去。但是當影片發展到母親堅持要個父親織一塊檔官布,而不讓“我”去買。當我去讓夏大叔修織布機時,夏大叔說只有母親還留著織布機。以及母親堅持要把父親從城裡抬回來。這些無一不體現著,母親容顏雖然已經老去,但她想讓他對父親的那份勝過海誓山盟的愛卻不曾老去。母親不想結束他與父親之間的愛情,但是現實生活的殘酷讓他們不得不結束,這塊白不是母親最後一次用自己的愛編織而成。而一個相框把我們帶入了對那段純潔愛情的回憶。年親的母親是一個遠近聞名么麗動人的姑娘,眨著倆小辮,身穿紅色的花棉大衣和花棉褲子,出現迎接父親的隊伍中,經父親與母親的一見鍾情的愛情從此拉開了帷幕。

母親是一個文盲的山村女孩,而父親是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熱血青年。在那個年代,兒女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而且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對於父親和母親這倆個家庭背景都不是一個層次的,而且是自由戀愛的愛情來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是母親的那份對愛的執著,開始是父親剛來與鄉親們一起蓋學校,母親是變這樣的做好吃的,並且用一個“青花碗”天天送飯,為的是讓父親能夠吃上她做的飯,這體現在那個年代人們生活習慣的質樸。即便喜歡,也沒有直接告訴對方,而是偷偷的關心著。這也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愛一個人卻要全心全意的付出,而且是不求回報的。在這裡用的是母親的特寫或近景鏡頭來體現母親對父親的愛戀以及渴望父親吃上自己做的飯的焦急心情。當母親打聽到父親吃飯是拿第一個碗,接著就是母親把青花碗放在第一個位置的特寫鏡頭。這裡更一步的體現了母親對父親的那份關心。再到後來是母親對父親辛苦的尋覓,坐在山坡等待父親的出現,母親或前或後的出現在父親送孩子們回家的路上,那種渴望父親發現但又害怕被發現的矛盾心理。這裡使用的是交叉式的蒙太奇,一個鏡頭是母親的奔跑,另一個鏡頭是父親帶領孩子們奔跑,這是影片中想起了歡快的兒歌,讓我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人們是多門容易地滿足,而生活在這個物質生活富裕的年代的人們是多么不容易滿足。而交叉線的主要特徵就是最終會相交,這就是最終母親還是從父親面前走過。而父親問起學生關於母親,雖然是極具簡單的話語,但是他卻讓母親忘乎了所有。再後來父親該到姥姥家吃派飯,母親早晨早早的起來,趕緊利落的做好飯等待著父親的到來,這時影片中響起了《同船共度》這首歌。將股市進一步推進。暗含了父親與母親的愛情終究會修成正果。母親悄悄的看父親吃飯的模樣,好幾次都是他們的眼睛相對視,當姥姥問起父親為啥來村里教書不後悔,給父親用了一個進京的鏡頭,父親看了一眼母親的背影,說了三個字我喜歡。

這時其實更一步的表露出父親對母親產生了感情。父親的我喜歡,其實暗含的是父親喜歡母親。再到後來紅色的發卡,這時父親送個母親的愛情信物,又一次僵硬票推向了一個小小的高潮,這更一步的說明母親在父親心裡已經占據了一定的位置。這時我們對母親苦苦的尋覓結果感到意思的溫暖。影片的暖色調到這裡結束,春夏秋三個季節已經過去了。接下來的就是冷色調,父親送個母親發卡的那一次見面是母親這么長時間以來苦苦尋覓父親的最後一次見面,母親這次面臨的是無限期的等待父親,母親為了能讓父親吃上自己包的餃子,不顧山路的崎嶇,奮力的追趕父親,這裡用了平行蒙太奇,一個鏡頭給母親跑步,一個鏡頭給馬車快行,讓我們感受到了母親與馬車之間是平行線,而平行線的主要特徵是不相交,而且馬車出現的時候總是遠景鏡頭,並沒有去用特寫鏡頭來描述馬的速度之快,但是馬蹄的聲音足以說明馬的速度之快,結局是不可能追上馬,最終青花碗打碎了,餃子撒了,發卡丟了。這裡的平行式蒙太奇與前面的交叉式蒙太奇又一次形成了對比。這一過程體現了母親為了父親能夠吃上自己包的餃子,已經到了忘記自己弱小的身體是不能跑過馬車的。發卡丟了,要苦苦的尋覓,最終找到了發卡,但是母親眼裡卻表露的是不在確定父親還能否回來。由於母親的日思夜想,一天母親聽到了父親教孩子們讀書的聲音,結果跑去父親沒有回來,當母親看到教師的窗戶都壞了,母親親手胡窗戶,貼窗花的手部特寫,讓我們看到了么親是如此的認真,再後來母親盼星星盼月亮到了發親答應回來的那一天。母親大清早就站在村口等待父親,在那寒風刺骨,大雪紛飛的嚴冬,就占了整整一天,最終沒有等到父親。接下來就是母親去城裡找父親,結果暈倒,醒來聽到父親教孩子們讀書的聲音,母親跑去學校,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母親對父親的思念,以及母親對他們愛情的堅守。但是影片並沒有因此而結束。母親面臨的是又一次的等待。父親是聽說了母親的情況忍不住才回來的,所以又被叫走了。而且由於父親的這次行為,使父親與母親見面的時間又推遲了好幾年。這裡體現了母親在父親的心裡和父親在母親的心裡是一樣的重要。等到父親真正回來的那一天,母親又穿上了父親喜愛的那件紅棉襖,站在村口等著父親。這時用了一個升鏡頭,伸向遠方。這就是母親與父親的愛情故事,他們的愛情故事如同這條小路一樣,蜿蜒曲折,而且是唯一通往縣城的路,他們的愛情是必定要經歷曲折,但是他們最終要在一起是必須的。

最後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我為村裡的孩子們上了一堂課,這時母親的眼前是年輕時自己的模樣和父親教孩子們的讀書聲。這裡使用了心裡蒙太奇,體現里母親對父親的思念還是一如既往。最終以母親奔跑在那條久久等待父親多次追趕父親的小路上使用定格這種技巧結束了整個影片。仿佛又一次的把我們帶入了父親與母親那種純潔的愛情故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