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教31號演的說出你的愛觀後感3篇

山西科教31號演的說出你的愛觀後感1

最近觀看了山西科教頻道《說出你的愛》中的一期節目,這期節目的名字叫做《媽媽再愛我一次》,喚起了我久違的童年。

之前我只在想自己是多么可憐,從小被父親拋棄跟母親相依為命到7歲,卻沒有顧忌到母親。我不知道媽媽離婚的具體原因,我只知道媽媽為了我才離的婚,家庭暴力,對我,還有母親吧!我從小就不敢問媽媽這些問題,我知道那是些不好的記憶,我不想媽媽痛苦。媽媽為了我離婚,那樣混賬的丈夫,自己還要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逃出魔生存。媽媽說,那天“爸爸”要打我,她抱著我跑到姥爺家,從牆上跳了進去,我能想像到當時情況有多緊急。媽媽當時該有多痛苦和無助,應該是抱著年幼的我痛哭吧。媽媽說他曾經要把我摔到地上,是“奶奶”把我搶了下來。媽媽為了我決定做一個單身母親,獨自把我撫養長大。即使後來結婚也是為了我,我有什麼理由指責媽媽找了個脾氣不好的父親,總是讓我退讓。我清楚地記得那些畫面,我使勁拚命跑出去追媽媽,要跟媽媽一起出去,是衣服拉住我說媽媽出去有事,可我還是嚎啕大哭。媽媽晚上把我放在姥爺的值班室,跟姥爺在一起睡覺,媽媽要去很遠的地方進貨,我哭著喊媽媽,想從洞中鑽出去,不讓媽媽走。小時候,感到害怕和害羞就會躲到媽媽的身後。我居然還埋怨媽媽沒有給我安全感,卻從不去想媽媽為了生活多么奔波,回來還要照顧我。媽媽說我從小就生病不斷,出生後不久就常打針,她怎么顧得過來,要操多少心,擔多少心。6歲那年,我一直高燒不退,住院半月依然沒有好轉,但是那之後媽媽就信基督教了。我一直認為那跟我回家之後病就好了有關。我總是認為媽媽是稀里糊塗的信仰基督教,可是還有什麼比母親的偉大還堅定地信仰呢。我住院的時候一天打三次點滴,每次都要四五個醫生按著才能把可怕的針插進去,雙手沒地打了就往腳上打。我只知道疼,醒來後針沒了,媽媽會帶我吃好吃的冰激凌,還有親戚朋友送的好吃的,那時的我不會知道媽媽的心有多疼。前兩年從爸爸口中得知,那時醫生懷疑我是骨癌,要抽骨髓,媽媽不肯。如果變成了現在電視上那些在醫院病房禿頭患癌症的小孩子,媽媽該怎么辦,我就是她的一切。我經常說爸媽,他們不會為自己活,我究竟有沒有為他們想過,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如果我沒了,媽媽也就沒有了活下去的意義。我總把媽媽管我嚴拿出來當笑話講,炫耀自己小時候挨過的打,我卻從沒有理解過母親。小時候她一個人把我帶大,旁人肯定說了不少閒話,她怕我被人說成沒教養的孩子。小時候只要犯了一丁點甚至都算不上是錯的錯,媽媽就會狠狠地懲罰我。皮帶,笤帚,我還要乖乖的趴在沙發上脫下褲子,要不就是面壁思過寫檢查在媽媽面前做保證,說錯話就會挨耳光,有次冬天我還餓著肚子穿著秋衣站在院子裡。我怪媽媽對我太狠,媽媽應該在想我怎么不懂她的苦心吧。打我的時候,我流的是淚,媽媽心裡流的是血,為了我好,她只能這樣嚴厲的管教我。小時候的我活潑懂事,比別的孩子省心,可是這樣的境況,媽媽的日子不會好過。7歲跟媽媽去大連姨姥姥家過年,我只知道自己過得開心,其實那次是我兩個舅舅嫌棄我跟媽媽大過年還呆在娘家。國中的時候他們來要我,大概是從街坊那聽到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重點中學,而且品性不錯,他們曾經對我跟媽媽那樣,竟然還有臉在我們熬過來的時候把我從媽媽身邊奪走。我都不知道我的親身父親是誰,也沒有在那個家帶上幾天,他還對我跟媽媽痛下毒手,竟想在我即將成人的時候要我回去,真是天大的笑話。

我怪媽媽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沒有給我正常的家庭,不細膩溫柔。到底是媽媽沒有盡到責任,還是我太任性。我的媽媽跟電影的女主角一樣的偉大。

我一直嫌自己的經歷太平淡,殊不知早就在出生前這一切就被搬上了銀幕。那位偉大的母親,那個懂事天真的孩子。從開始看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到現在依然泛濫。回憶,抱歉,醒悟,感動,感同身受

之前一陣我居然那樣對媽媽,她該多傷心。媽媽受了那么多的苦,該是我報答的時候了。幸運的是媽媽還跟我在一起沒有發瘋,也沒有離開我,我還有機會感恩。看來以後回憶童年看這部影片就好了,它將那段時間定格成為永恆。

山西科教31號演的說出你的愛觀後感2

周六,我看了《為了孩子的明天》這場電影。

到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了。找了個座位坐好,首入眼帘的是調皮的孩子劉剛在歌廳喝酒的場面,隨後在迪廳、蹦迪、打架、吸毒的畫面不斷出現。為了虛榮,讓身為老闆的父親用車送他上學,一個紈絝子弟的形象盡露。天有不測風雲,父親重病,經濟拮据,最後父親撒手人寰。母親為了孩子的成長,毅然決然的到另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靠自己打工掙錢供兒子上學,先後從事倉庫保管員、拾破爛、建築工,最終病逝。孩子在母親的感召下一點點知道體貼家長,逐漸改掉惡習,最終考上北京大學。

就本片來看,做為母親在前期教育孩子方面有以下不足:第一,平時忙於經商,認為孩子只要吃好穿暖就行,只管給孩子錢,卻疏於心靈的交流;第二,對孩子過於遷就嬌慣,凡是孩子要求的,不管是否合理,一概滿足;第三,教育方法簡單,孩子出了事,不是以理服人,只是把他從派出所領回來說教一番了事。正是由於上面種種原因,導致劉剛在家裡沒有溫暖的情況下,與不良朋友交往,一次次的走上邪路。

在家道中落的情況下,母親效仿孟母三遷的做法,搬到另一個教育教學質量較高的地方讓孩子求學,在對問題兒子不離不棄、充滿希望的情況下,自己言傳身教,兒子一點點的轉變。先由自己年齡大,工作不好找,但面對困難,不喪失信心的做法讓兒子感受到對學習要有自信,終於換來了語文測試的第一次班級第一名; 再由自己拾破爛掙錢讓孩子買校服,讓兒子知道錢只要來的光明正大,不分工作的高低貴賤,要用自己的勞動換取成果;最後,通過自己在建築工地上做飯,做小工,讓兒子明白不付出就不會有收穫。最終母親用生命的代價換取了兒子的蛻變,兒子終於化蛹為蝶,考上了北京大學。同時孩子也真正明白了父母的用心。

此片對於父母來說也很有教育意義,不能只為掙錢而忽略了孩子的心靈。生一個孩子很難,養一個孩子更不容易,但教育一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這不僅是金錢、時間的投入,更是心血的付出。從懷胎十月到呀呀學語,從蹣跚學步到繞膝歡樂,從幼稚園到國小畢業,再到參加工作,哪一步沒有父母的關注。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幼兒教育很是關鍵,所以做為家長的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教育。

此片對於國小的孩子們來說,基本上能夠看懂要體貼父母,知道父母工作掙錢來之不易,要珍惜親情,並且懂得感恩。

山西科教31號演的說出你的愛觀後感3

中央電視台法制頻道近期播出了《為了孩子 為了明天》的紀錄片,看了後叫人不得不深思。

古人說:至要莫如教子。看這個“教”字,左邊是“孝”右邊是“文”,也就是孝的學問。孔子在《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從這裡開始。那么教育是什麼?教育是上所施下所效。施的是什麼?施的是以孝道為根本的道德行為。今天我們一味地埋怨社會治安不好,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就連孩子們都學壞了。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社會治安不好是不是因為家庭不穩定而造成孩子的失足,進而危害社會。家庭不穩定是不是因為一些家長道德缺失造成。沒有道德並不是罵人"缺德”。什麼是道德?這裡的道德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法則,此之謂道;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而不逾越地做人,此之謂德。孝乃德之本,沒道德首先是沒孝,沒孝又是沒有接受過聖賢教育的原因。我們已經快120xx年沒有接受聖賢教育了,同胞們我們已經把孔子都給忘了。

孔孟之道曾經叫我們中華文明,綿延了20xx多年。如今卻被西方的東西蕩滌殆盡。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上下有義、朋友有信的五倫也所剩無幾。“人棄常則妖興”,人們已經違背了常理,且不用道德約束自己,只是一味的追求名聞利養。功利至上的今天,更高更快更強才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物至極則必反” “月盈則必虧”“水滿則自溢”。人們在這個地方得到,肯定同時會在那的地方失去,這樣的顧此失彼每天都在進行著。為了利益夫妻反目,家庭破裂,孩子失足。追求財富拋親棄子,認為有了錢就可以盡孝,就可以讓孩子衣食無憂。別忘了“子欲孝親不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有了財富又追求享受,什麼小三兒、小四兒,為了財富也可以去當小三兒小四兒。這樣家庭如何穩定,由這樣的家庭所組成的社會怎的有秩序。“人無羞惡盡為”,沒了道德底線,什麼事乾不出來?那么下一代還能好嗎?

家長的好壞暫且不論,畢竟大家都是從兒時過來的,既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也就是說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尤其是近30年來,西方功利思想掛帥。國人把眼光都放到了發展經濟奔小康上了,而忽視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已經顯得蒼白。雖然本著眼於不幸福的家庭坑害了孩子,即便是幸福的家庭何嘗不是暗藏不幸。為了升學率學校把孩子當成了成績機器,為了考高分家長把孩子當成了學習機器。孩子一天到晚疲於奔命地學習,有的卻是換來了高分和名牌大學通知書。結果又如何呢?多年被壓抑的扭曲的心理,在頃刻間爆發了,於是發生了復旦大學投毒案。能說他們的家庭不幸福嗎?他們的父母都是慈愛的呀?能說他們年幼無知嗎?他們可都是高智商的博士呀!我們們只想這救一救失足青少年,那誰來救一救他們。如果一個位高權重、智商超長的人無德,它的危害和一個新疆的小扒手比那個對社會危害更大,不用說傻子都知道。以上是說能考出高分能上好大學的學生。還有絕大部分考不了高分,上不了好大學,甚至上不了大學的學生。他們的境遇又會怎樣呢?因為他們只會學習不會別的,他們以前生活在吃穿不愁的環境中。他們被學習負擔、家長的渴盼壓抑許久。然而又沒有真正良好的道德束縛,他們便用自己的方式來發泄。泡網咖、飲酒、荒淫的享受、吸毒、離家出走、甚至自殺。他們每天跟父母如同仇人一樣,輕則喊叫,重則打罵。這並非他們的錯,教育本身就是“上所施下所效”,家長如果孝其親,孩子也會效仿。整個社會的教育被利益鏈條所綁定。地方要名校,學校要成績爭名校,家長要分數爭臉面。只苦了孩子們,他們的未來誰來負責,苦了孩子也害了國家,國家要的是人才,不是無德無才、也不是有才無德,而是德才兼備。

中國人民該覺醒了,過去的幾十年我們失去的太多了。還是讓我們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找回來吧。它們已經在韓國、新加坡乃至西方國家播種發芽了,可是我們還蒙在鼓裡。70年代英國的哲學家湯恩比就說:解決21世紀人類社會問題只有兩種學說--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那時中國還在批林批孔、破四舊呢。《弟子規》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講出來了,為什麼不把它列為教材呢?也可以作為家庭必備的日常行為手冊。要相信“仁義忠恕、真誠慈悲”能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