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優秀電影黃河絕戀觀後感

《黃河絕戀》,是著名導演馮小寧的電影作品,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99年。在革命年代,在這洶湧澎湃的壺口瀑布演繹了一曲,雄渾壯烈的戀歌。觀眾的觀看感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紀念抗戰勝利優秀電影黃河絕戀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紀念抗戰勝利優秀電影黃河絕戀觀後感篇一

壺口瀑布帶著悽怨的故事咆哮而下,沖刷著我心中的歷史之殤,淋漓的痛楚漸漸甦醒,一向不敢去想那段昏暗的歷史,那些捨棄生命的壯麗的壯舉,那些茫然失措的迷惘,那些殘忍的自我掙扎。

前幾天觀看的《黃河絕戀》不同於傳統的戰爭題材影片,這部影片讓我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長城的蜿蜒、黃河的呼嘯、壺口瀑布的奔騰,都非常的優美,震撼人心,一下就把我拉進了影片的情景當中,螢屏上的畫面給我的精神震撼久久不能散去,帶著我的思緒一起風起雲湧,硝煙、荒蕪、震撼、羞愧、感動一波又一波的衝擊著我的心。

整部影片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在瀑布下擁抱黃河那個鏡頭。演員年輕的面孔滿是青春與驕傲,因為擁有者偉大祖國這幅美好河山而幸福自豪。每個人都應該一步一步地拾起多年來被我們拋下的崇高的幸福。作為一個南方人,看慣了江南水鄉,走遍了曲徑幽巷,南方婉約的情懷已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上,沒有見過黃河的濤濤狂流,所以電影中壺口瀑布的磅礴讓我一陣顫慄。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沉醉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影片把黃河的壯麗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所謂歷史的長河,我不禁會想黃河是在訴說著什麼?我腦海里一直迴蕩著黃河的咆哮,振聾發聵的怒吼是想喚醒我們正視那段屈辱的歷史,洪洪巨浪是在告訴我們永不忘本,我們都是中華兒女,我們必須為多年的思想沉淪負起責任。黃河讓我們自豪,黃河讓我們羞愧,黃河讓我們振作起來,為民族復興而奮進。

影片中運用了一個美國人的視角是相當的新穎出色,那些歲月中國總是被其他國家瞧不起,但我們不是美國人眼裡那么猶豫怕事,我們是當機立斷、剛毅果敢的,面對外敵的侵犯,我們從不退宿,我們堅持立場,奮起反抗,保衛祖國。在美國人心中,生命高於一切,戰爭是經濟發展的源泉;而我們的革命先烈以戰魂高於一切,戰爭是保衛家園的手段。自古以來孔氏哲學教會我們中庸,這不是妥協,而是一種責任感,任何事情,特別是發動戰爭都應考慮後果,因為我們對生命負責,對大自然敬畏。戰爭中,我們從不輕言放棄,每一個戰士心中都有一個金戈鐵馬的夢,每一個戰士都忠於自己心中的那個英雄。影片中男主人公與黑子在保留生命這一問題上的分歧,一方面體現了男主人公的睿智,另一方面體現了黑子的民族氣節,不低頭,不畏縮,這是中國戰士的代表,為了家園為了祖國,他們不僅願意放棄自己的生命,並且能夠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因為在他們心目中,祖國的安危才是最大的傷痛。男主人公為救小女孩假意投降,是一個很犀利的角度,不僅僅是中美軍事思想的碰撞,更是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的融合與統一,影片塑造的不僅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有情有義的美國戰士,更是一個擁有崇高的責任感的英雄。

觀看時每每看到殘忍的日本人的暴行,大家就會不約而同發出一陣遺憾的嘆息聲,在這一片嘆息中,我們是在悔恨自己的弱小,我們是在讚嘆偉大的革命先烈。

雖然結局是悽美的,但這部影片從頭到尾都充滿了生命力,包括影片末尾,女主角那鮮活的生命與黃河的結合,無一不在傳達著一種精神,那是一份不屈不撓的生命力,每一個都會帶著生命的讚嘆來回味這部影片。

總體來說,這部影片的製作也許不算豪華的,但是真的非常精妙,影片中展現的不僅是民族情感,更有友情、親情和愛情,整部影片都洋溢著滿滿的愛的感覺,觀看時總是會被一些小小的細節而感動。並且弘揚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和愛國主義精神,是一部很有覺悟的巨作。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戰爭,我們對歷史的記憶不再那么深刻,但那段紅色革命歲月永不能忘。我們是幸運的,革命先驅們給了我如今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我們更應該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紀念抗戰勝利優秀電影黃河絕戀觀後感篇二

這是一部沒有英雄的電影,每個人都是那么的平凡,在濃濃的血腥中,在咆哮的母親河裡,感情顯得那么的真摯。這些不僅僅是一份份感情,不僅僅是一段段歷史,而是中華兒女汩汩流動的血液中的那份民族感和責任感所激起的生命的絕唱。

抗日戰爭下的歷史,是一幕塵封未久的驚悚的黑白墨片,它冷寂,徹骨得沒有風聲。一張空落落的老相片,帶著浮華掃盡,滄桑盡染的幽痕,勾起了我對記憶中那張笑臉的懷念。

我看到黃河那種與生俱來的驚天動地的雄壯,觸摸到那份厚重古老,氣吞山河的深邃的積澱,我看到安潔向天空盡情伸展的雙手——那是黃河賦予她的生命——磅礴、無私、博大而堅強。她伸展絕不僅僅是她的雙手,還有她傲然挺起的胸膛,鐵骨錚錚的氣節與滿腔真摯的愛國熱誠。在歐文面前,她是一個女人,一個他所深愛的中國女人,一個遭受屈辱但頑強地活下去的女人;在黃河面前,她是一個戰士,一個中國的戰士,一個在生死面前大義凜然的戰士。在愛情與國家面前,她毅然選擇了後者。而她無需選擇,也別無選擇。愛情與國家,它們從來不曾矛盾過,只是在特殊的年代裡,愛情與國家的溝壑被劃分得這樣鮮明,這樣苦澀,艱辛與無奈。愛情倒在了無邊的血泊里,剩下的是一種情懷,一種已然崛起的經世不變的偉大情懷。

在蘆葦盪中,歐文說她的服役期快到了,就可以回美國了,帶安潔一塊走,讓她在美國和平的環境下讀書。他問安潔的服役期什麼時候結束。安潔說了一句讓人深思的話,“當敵人的刀架在你的脖子上時,你就什麼權利也沒有了,還有什麼服役期可言,只有戰鬥到最後。”是啊,你能怎么樣?只要你還熱愛這片土地,只要你還是中國人,你就必須為了你的生存而戰!沒有疑問!

安潔死了,為了歐文和花花的安危,為了崇高的使命。她毅然剪斷了那根維繫生命的繩子,永遠與黃河葬在了一起。“不要把我留給鬼子,讓我和黃河在一起……”。

黃河邊的這場絕戀會隨時光流逝而被人遺忘,歐文與安琪兒的名字也會沉浸於滾滾黃河水中,但是,我們的母親河還會一如既往地鑑證歷史的是非對錯。七月一日,對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都是個大日子,——不管他居住在何方,都會凝聚在一起,對那些在漫長而艱苦卓絕的戰爭中犧牲將士的敬仰,對那些無辜死難的同胞的懷念,對當年勝利之後舉國歡騰的壯觀場景的重溫。從抗戰將士那裡,我們及我們的後代能夠知道什麼是勇氣,知道自由之珍貴;從勝利的榮耀中,我們知道什麼是民族的尊嚴。我們對生命有熱情,對愛有期待,記住,在任何困難和不幸面前,愛能戰勝一切。

我聆聽著來自黃河深處激情的吟唱,我感受著夕陽山頂那份悽然絕然的悲惻與厚重。愛情,血淚,苦難,責任,是血色戀曲下的生命生生不息的熾熱源泉。凝聚著生命和品格的精魂將永遠守護在歷史的天空下,英雄的血肉里,黃河的濤聲中,和國人靈魂的最深處。

紀念抗戰勝利優秀電影黃河絕戀觀後感篇三

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著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聖潔的愛情悲劇,更讓我們聆聽了一曲生命的絕響!

影片一開始,作為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後,死裡逃生。爾後,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並一再地稱她為“安琪兒”。隨著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么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痴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為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特別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繩索,將生的希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希望你永遠用不著它。”,然而,這匕首最後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擇,而這默默的選擇,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

影片的結尾,滔滔的黃河岸邊,在老歐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潔終於與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並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這時,響起了影片的主題音樂——一首抒情壯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傷的音樂,正如一曲生命的讚歌,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安潔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卻永遠活在歐文的眼中,活在每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和平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