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路觀後感精選

無論你加入黨的歷史有多早、貢獻有多大,但不能代表今天或明天你是最革命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尋路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尋路觀後感篇一

央視一台播出的44集電視劇《尋路》於昨晚全部播完,俺老人家一集也沒落。

電視劇反映了中共及軍隊在尋找中國革命之路的1920xx年到1932的間走過的路程,表現了很多老革命家年輕時為革命所作出的貢獻!不管編劇和導演的目的如何,不管電視劇中的人物如何“表現”如何“說教”,也不管現在人們如何去看這部電視劇的實際用意,大家看完之後都不難作出一個判斷:毛澤東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誰也無法取代!

是老毛總結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是他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中國革命之路!雖然片中反覆強調,這些是“毛澤東和他的同志們”一起找到的;在第五次反圍剿前的會議上,毛也受到了普遍的反對;但最終的實踐證明:老毛的那一套都是正確的!

正如老毛在片尾說的,“讓人們認識真理,光有正面的經驗是不夠的,還要有反面的教訓”。看來在上海廣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裡的革命都是從反面給出了教訓,反圍剿中所有沒有按照老毛的意思做的事情都給出了教訓!

現在有很多人反對老毛,把老毛說得一無是處,狗屁不值,可老毛的那“一套”在那個時段卻是那么的準確和漂亮!大家有誰能和他相比?試問那些大罵老毛者,你行嗎?!在老一代革命家中,老毛的地位是靠他的智慧慢慢建立起來的!反對老毛,其實就是否定中國革命及其成果;如果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成果,也就違背了老一輩革命家的意願。

不說反毛擁毛,也不說“革命及其成果”的對與錯,能振興中華、富民強國就是好政策!就是好路子!“改革開放”好象又在重新尋路:精英漢奸賣國,肯定不行!攜款移民,也不會行!腐敗貪污,那只能富自己!少數人已富可敵國可多數人窮了,這不是正確路子!……中國富民強國的路在哪?

尋路觀後感篇二

無論你加入黨的歷史有多早、貢獻有多大,但不能代表今天或明天你是最革命的。無論你經歷革命鬥爭有多么艱苦、走過的道路有多么曲折,但不能保證你永不叛黨。

……

《尋路》進入30集後,上海的白色恐怖活動異常猖狂,中共在上海總部的首腦機關也面臨極大威脅。一大批中共人士及重要人物被捕入獄,有的慘遭槍決,有的叛變投敵。

慘遭槍決的中共人士中,他們用鋼鐵般的信仰和意志,身拖沉重的鎖鏈,拭去身上的血跡走向刑場,用高喊的口號掩蓋了瘋狂的槍聲……拭淚中,一種對烈士的敬佩,頃刻變成為周身熱血沸騰的力量,同時,也無限惋惜而暢想到,如果他們中有人能活下來,或許他們中不泛擁有更為優秀傑出的人物,中國的革命就會有更多的火種撒布大地,成功的燎原大勢會早一天到來。

而面對那些叛變投敵者,令人鄙視的同時,更讓人思考一道十分嚴肅的問題,為什麼這些人、甚至像黨的早期領袖向忠發、擁有重要權力和地位顧順章等人,會幡然投敵、變節人性,讓他們手中的地位和權力,變成葬送革命成果的幫凶,並讓一大批中共人士相繼被捕,成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劇。同時,更讓人捫心自問,面對黨的誓言和義務,當自己身處其中時,會像他們一樣做軟骨頭嗎?

在提示第二問題的本質背後,當時,負責上海中共首腦工作的周恩來同志作了深刻的回答,革命的叛徒往往是從不注重個人生活小節開始的。

共產黨人的變節,源自個人生活的小節。這的確讓人振耳發饋,令人警醒。

這道答案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義。

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中,如果面對上述兩類典型,自己應該屬於哪一類,答案只有自己知道了。

尋路觀後感篇三

中央一台黃金時間播出《尋路》,還有《苦難輝煌》都是在“黨”的七月生日時期,這樣的安排是有特殊意義的。

當《苦難輝煌》播出後,感觸是很深的,這大概與年齡有關係吧。主要講述的是“長征”路上的故事。“四渡赤水”成了“用兵之神”的來源。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一代中央領導,從此由勝利走向勝利。可以前呢?為什麼“八一起義”會失敗呢?為什麼毛澤東占據了“井岡山”開闢了“根據地”後就成功了呢?怎么會又丟失呢,那就請看《尋路》。

蔣介石是個十分“精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統治必然與共產黨是死敵,劇中表現的十分突出。對於陳獨秀,路是堅定的,不存在“尋路”的問題,過去有些“右”並不是由陳獨秀自己確立的,是什麼共產國際指示“國共合作”,要以個人的身份加入國民黨,可陳獨秀並不同意,所以拒絕本人是沒有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沒有叛黨為,勇敢地堅持“我就是托派”從不能承認自己有錯誤。“尋路”就由此“尋”的開始,都是被一些“洋學生”的教條主義把握,讓中國的革命遭受到巨大的傷害。工人階級是最先進的嗎?向仲發是工人出身也就成了“”,結果呢?叛徒一個。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國,要農業為主的社會裡,農民占大多數,中國歷史上都是“農民起義”,不斷地發展壯大後形成了對“舊政權”的壓倒力量最後奪取城市和首都,不是工業國家以城市為主,人口多集中於城市,農村的力量可以忽略。這樣簡單的歷史和知識,怎么就“糊塗”呢?毛澤東則是清醒的,按照中國特點,由農村包圍城市,所以說毛澤東是正確的。

劇中一些人物的表現是真實的,比過去更加接近“真相”。朱德是經過“留洋”的,軍事上切實是不錯的,但在“獨立”之中,缺乏戰略故失誤較多,只有“朱毛不分家”每次都顯成功。陳毅也是“喝洋墨水”的,可同毛澤東是有分歧的,還“奪權”自己當上了“前委書記”,結果呢?從中央來的,從湖南省委來的都與毛澤東產生了分歧,不用毛澤東總是“打不贏”,還要請回來,可要“用毛澤東”又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裡”。還有就是“周恩來”,真是“敵台”中所說就是一個“和浠泥”所以毛澤東總是不會讓他當“黨的主席”。和那些“舊領導”都“搭擋”過,是有些不同的看法,也感覺不太正確,但缺乏“導師、領袖”的水平,自然也就當不了“舵手”。八一南昌起義後呢?還是走錯誤的“攻占廣州”結果失敗了。初到“根據地”還是“舉手”以“少數服從多數”讓錯誤的占了“主導”。可遵義會議後,確立了毛澤東為首後呢?周恩來還會犯錯誤嗎?這些歷史告訴我們什麼呢?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在歷史的“經驗”中值得“注意”的是什麼?正如毛澤東所說,往往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們追求是真理而不是“票數”。如果真理已經掌握在大多數人手中,蔣介石還能“獨裁”嗎?中國的革命不是變得很容易了嗎。

歷史中的東西,還是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認識,要學會歷史唯物主義,但也要“普遍”的理論。毛澤東為什麼要建立革命根據地,為什麼能成功地“反圍剿”,兵法是說的很明白,天時、地利、人和。地利就是“戰鬥力”,常說“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以一當萬。就算是地利為“十”,你的兵力也提高了“十倍”這就是基本原理。毛澤東為何稱之為“戰略家”,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統盤考慮的,退一步進二步就得勝,我們不能只看到“退一步”,要的是“進二步”。

此劇給人以深刻的教育與啟示,不僅僅要當“故事”看,更多的從中學習到“精髓”,讓我們變成“明白”人,不再犯以前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