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密碼電影影評3篇

達文西密碼電影影評1

這年頭,看電影都像搞運動,比如最近如果你沒看《達文西密碼》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扯淡。於是,昨天晚上我就去電影院看了《達文西密碼》。因為公司發的電影券再不使就過期了,另一個原因,據說在宗教人士強烈抗議下,該片已經不許做宣傳了,說不定哪天就禁演了。這樣,多年以後,當我的孩子問我:把拔,你看過著名的禁片《達文西密碼》嗎?我可以驕傲地告訴他:有看過,而且在電影院光明正大地看,用的是免費券。

兩年前,我就拜讀過原著,看完以後,純真的心靈遭受了無比震撼,天哪,居然有這種事,全國人民還蒙在鼓裡呢。於是我連夜寫了一個帖子發表在論壇上,將這個驚天秘聞公布於世。結果很多牛人指責我不學武術,說這算什麼新聞,之前已經有很多本書寫過這個事兒了,其中一本還是中國人寫的呢,達文西密碼就是一本庸俗小說,集中體現了外國人沒文化。丟人現眼啊,這么大的事兒怎么從來沒人跟我提過,從此在那個論壇消失。

這個電影據說拍得挺好的,為什麼是據說,因為在觀影過程中,我數次睡著,鼾聲如雷,基本上不能對影片發表公正客觀的評價。不過我老婆看完以後無比震撼、義憤填膺,她覺得這個片子太過分了,太傷害宗教人士的感情了,這個作者會被人砍死的。我只好勸她:這只是一家之言,很多人都寫過這個事兒,而且俺們相信上帝的人都是很仁愛的,我們不砍人。

為什麼很多人都寫過的題材,只有《達文西密碼》這么遭人恨呢?原因就在於它太火了,影響直達普通老百姓,其次是它寫得太像真的了,但凡意志薄弱一點的就信了,它和學術研究不一樣,作者把一種猜想當作事實寫了出來,其實他完全可以用一個開放式結構,像某些探索節目,抽絲剝繭分析了四五集,結尾的時候再來一句: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呢,只能留待後人繼續研究。於是把之前胡說八道的責任都推得一乾二淨。當然這樣雖然保險,讀者的閱讀快感就少了很多,不符合我們俗人的審美習慣。揭秘就要揭得徹底,像這樣:耶穌只是一個人,而不是神,他有老婆,有孩子,耶穌的太太本來是教會的繼承人,結果被野心家篡了位,於是世世代代被人追殺,耶穌的後裔在太太幫的保護下一直延續至今,女主人公就是,聖杯不是一個杯子,而是耶穌太太的遺體和一批重要文獻,藏在羅浮宮的地下室,關達文西什麼事兒呢,原來他就是太太幫的第N代幫主,他在很多藝術作品裡留下了為太太幫平反的線索。

達文西密碼電影影評2

作為20xx年最值得期待的一部影片,《達·芬奇密碼》在原著眾多擁躉的急切期待下如期公映,小說中那些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遠古建築終於以立體的具像展現在我們眼前。

這是一個關於設密與解密相互交織的懸疑故事,每一環絲絲相扣,構思巧妙合理,經得起讀者的反覆推敲。原著中丹·布朗用432頁的篇幅來敘述這段發生在24小時內驚心動魄的故事,而交給電影的卻只有區區兩個半小時,對於編劇來說不是容易的事情。

電影本身也證明了這一點,看完的觀眾大都有兩種反映,沒有看過原著的覺得推理性*很強,緊張刺激;而看過書的人則覺得整部影片就在趕進度,缺乏應有的鋪墊與過渡,顯得相當空洞。

對於相當喜歡原著的我來說,並沒有因為影片的不足而感到沮喪,因為它本來就不僅是單一的推理,更多涉及到宗教、文藝、數學、建築等多方面的元素,缺少任何一種都是對故事的截肢,會讓觀眾感到迷惑。而如何將這些文字的表述轉化為影像,則是對電影最為嚴峻的考驗。

影片與小說一樣,以夜晚發生在羅浮宮博物館的謀殺案開始,遇害的館長用自己的智慧在現場留下了常人難以破解的連鎖密碼,冥冥中指引他的孫女索菲與來自美國的蘭登教授共同踏上這條探險之路,既為了尋找埋藏千年的歷史秘密,也為了洗清他們身上的不白之冤。小說中最具顛覆性*的觀點是被教徒信奉的耶穌其實是人而不是神,他有妻並育有一女,而耶穌的後代一直生存到今天。或許這個觀點對於我們來說還沒有什麼,但在西方它的影響力是絕對震撼的,梵蒂岡羅馬教廷對其憤怒批評,不少文學評論家也對文中所涉及的情節嚴厲針砭。中國人的相對安靜是因為該教教徒不是很多,如果換成有人說如來佛有子女且依舊生存,想必引起的轟動也不會小。

本片由兩位我最喜歡的男女演員主演,湯姆·漢克斯與奧黛麗·多杜。不知道是導演在定位上的考慮還是劇本本身的問題,兩人完全缺乏應有的化學感應,完全為解密而解密,沒有絲毫情感上的交流。湯姆·漢克斯不用說了,在以往的作品中已經帶給我們太多難忘的形象;奧黛麗·多杜是近幾年法國最為出色*的女星,可以駕馭多種不同的角色*。而偏偏是這樣看起來屬於黃金搭檔的組合,卻讓觀眾的期待完全落了空。似乎導演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沒有讓他們在電影中展現愛情,一切僅僅是點到為止,這樣的設計是聰明的,否則只會讓人更加感到彆扭。其他演員方面,殺手塞拉斯表現得最貼近小說,提彬和阿林加洛沙無功無過,而找硬漢讓·雷諾來扮演警長法希就有些勉強了,因為他的形象與書中矮小粗短的描寫相去甚遠。

關於對藝術作品的描繪,歷史淵源的闡述及分析,電影採取了回憶性*的老畫面來展示,關鍵提示用電腦畫面來合成,使得觀眾在理解上更為直觀,但在某些場景中運用得過於頻繁,反而失去了吸引力。不過從總體上來說,這仍是一種頗為成功的創意。《維特魯威人》、《蒙娜麗莎》、《岩間聖母》、《最後的晚餐》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師傑作隨著影片的進程一一在我們眼前掠過;氣派奢華的羅浮宮、蘇黎士存托銀行、溫徹斯特教堂等著名建築也向我們揭開神秘的面紗,讓人感受到濃郁的異域風情。不過因為該片題材敏感的原因,一些著名的教堂如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就拒絕了劇組的拍攝申請,只好另找其他風格相似的地方來替代。不過《達·芬奇密碼》也出過插圖版,書中將所有重要的細節以照片或繪畫的方式記錄了下來,這些畫面與電影中是完全一致的。

總體上我覺得《達文西密碼》的兩個半小時是個空杯子,先裝入代表故事的小石頭,然後用代表歷史背景細沙填滿空隙,最後將代表氣派場景的水倒入,塞得嚴嚴實實,豐富而沉重。

懸疑推理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片種,雖然電影《達·芬奇密碼》存在不少令人遺憾的不足,但還是一部值得觀看的電影,不用去電影院,看碟就行。

達文西密碼電影影評3

套用一句老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串密碼”,哈哈

本人覺得《密碼》這部片子還是值得一看的,沒有輿論中說的那么糟糕。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我還沒有看過原著。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可能也會有諸多的挑剔吧。破譯密碼的過程成了無謂的碎碎念,男女主人公的不來電,等等等等。真慶幸自己聰明的選擇了先看電影后看書的程式,這樣會有趣得多,書中會有許多2個小時無法展現的篇幅,這樣又會是一次發現之旅了。比起那些抱著書本對著電影皺眉的人來說,實在幸福很多。

內容不過多評論,基本忠實於原著(雖然我還沒看過呢,呵呵)。對於有人單純的把它劃分為尋寶電影的觀點,十分的不贊同,這只能說明他沒看懂。全片的主旨是圍繞宗教信仰展開的,所有一切人的行為因信仰而生,衝突也因此激烈。難怪有的地區對這部電影大下禁令呢,實在是影片中的觀點太具有煽動性了。有人甚至真的以為石棺埋在羅浮宮下呢,呵呵。不過對於那些對歐洲歷史及西方宗教不太感冒的人來說,估計再怎么看也看不出火花來。

影片中現實與敘述的黑白交替,讓人恍若身臨其境,不像文字那樣晦澀難懂。如果要是看書的話,這大段大段的歷史敘述恐怕又會被我草草略過,而體會不到精髓了。

奧戴麗不像愛美麗時那樣青春靈動了,消瘦下來的臉龐給人滄桑的感覺。不過法國美女就是不一樣,在電影中折騰一番後衣衫凌亂時竟然還是優雅不減。當他們在影片中不遺餘力的尋找耶穌最後的血脈時,我就猜想最後尋找到的不會就是這位女主人公吧,事實是不幸果真被我言中,這個……恩恩。那個黑髮主教怎么看著這么眼熟呢,對了,他不就是章魚博士嗎。保羅·貝塔尼的塞拉斯感覺很好,毫無血色的皮膚和蒼白的頭髮,苦修的時候蠻慘不忍睹的。他原來就是防火牆裡挾持哈里森家人的傢伙。塞拉斯的死讓人覺得很悲慘,他不是一個殺人狂(但確實殺了很多人呀,汗),只是狂熱的信奉著心中的那份信仰。用主教的話說他是一個天使。最讓我驚訝的是在裡面居然看到了我們的白袍甘道夫,不過這回他不是拿著魔杖而是拐杖了,哈哈。但是依然不失風采。分析《晚餐》那幅畫的段落非常經典,電影鏡頭讓我們清清楚楚看到了這幅畫的奧妙之處,十分佩服布朗先生的想像力,大師的作品竟然被他看出這種門道。提彬教授其實也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他一心想要找到聖杯的下落,不惜策劃了整件事。當他強迫本來就是要找到聖杯下落的蘭登和索菲說出真相時,反而得不到他一心期盼的結果了。有時候強求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當看到教授被帶進警車裡還念念不忘聖杯和後裔時,你一下說不清那是什麼感覺,又是一個過於執著的人。

電影充分展現出了它的魅力《蒙娜麗莎》、《岩間聖母》、《最後的晚餐》等傳世畫作的原作出現在鏡頭裡。羅浮宮實景拍攝,觀眾仿佛實地歷險。塞納河、布洛涅森林、羅斯林教堂都出現在片裡。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各種風格的歐洲古代教堂。

影片中一些小細節也很令人回味。比如銀行行長扮司機時被發現帶著勞力士的手錶,於是他跟警察說那是假貨討價還價要賣掉;還有蘭登在教授家門口回答的那3道趣味問答,都為緊張的影片氛圍增添了一分幽默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配樂非常值得推薦,一段又一段的情節在配樂的推動下走向高潮。結尾部分,在音樂《聖杯騎士》的伴隨下蘭登獨自沿著玫瑰線找到了瑪麗亞的埋葬之地。在滿天星星的襯托下他單膝跪在羅浮宮的玻璃頂上向地下的靈魂致敬。這一過程音樂逐漸加強,最後達到高潮,氣勢豪放,蕩滌心靈,讓人的靈魂為之肅立。音樂與鏡頭完美的統一,堪稱電影配樂的又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