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觀後感3篇

高超的武術,帥氣的姿勢,以及防身攻擊的技巧。這部電影“葉問”描述著中國武術的歷史。下面是有葉問觀後感,歡迎參閱。

葉問觀後感篇一:

《葉問》這是一部有關愛國的電影,講述了一代武術宗師葉問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輝煌的、坎坷的、有意義的。葉問年輕時和他的家人居住在佛山,日子過的很幸福。可是日本人的到來使他一家的命運出現了很大的轉折。

影片中有一位武痴林,是葉問的好朋友。當他們落魄後,日本人說去他們武館比武勝利者能得一包白米。他去了,但他不是為一包白米去的,他是為中國人的尊嚴而去的。在比武中他被打的口吐鮮血。最終他倒下了。

還有一位叫李釗的“走狗”。他當了日本人的翻譯官,處處遭白眼,當葉問打死了日本官軍後,有一個日本人要打死葉問,卻被李釗擋了下來。

當然貢獻最大的就是葉問了。日本人抓住了工廠里的人威脅他們把葉問交出來,他們不肯,可這時葉問自己跑了出來。他已經做好了死的心理。最中,他打敗了三浦。

雖然,葉問最後倒下了,但是億萬人們站了起來。

葉問觀後感篇二:

高超的武術,帥氣的姿勢,以及防身攻擊的技巧。這部電影“葉問”描述著中國武術的歷史。主角葉問以詠春拳做為代表,並將這套拳法教給弟子,希望他們能把它延續下去。而瞧不起中國武術的西洋人,在一場決鬥中被葉問打敗,而讓中國有了一些改變......。

1930 年代,廣東佛山武風鼎盛,各門派廣納門徒,經常比武以顯實力。葉問出身當地望族,為佛山人口耳相傳的第一高手,但為人低調,只待在家中與妻兒共享天倫之 樂,偶爾鑽研武術。以金山找為首的北方武師,為了在佛山揚名立萬,狠狠挫敗各派館主。一天,金山找闖入葉問家中,不惜一切逼葉問出手。葉問在妻子的準許下毅然出手。經此一事後,讓葉問更加聲名大噪了。

日本將軍三蒲是一名武痴,故以白米作獎賞,邀請中國人到打鬥場與日軍切磋,藉以觀摩中國武術。而葉問的好友貿然挑戰三蒲,最後卻被活活打死。葉問為尋找好友,到打鬥場查看,一進場即見廖師傅因戰敗而被佐騰無理射殺。葉問在打鬥場上把心中悲恨全都發泄出來,並獲得勝利。三蒲要求葉問向日軍傳授中國武術,葉問斷然拒絕,且欲替國人挽回尊嚴, 公開挑戰三蒲,他出手毫無保留,最終大勝三蒲。

這部電影讓我學會堅持,雖然剛開始總有些輸贏,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就像打球一樣,剛開始需要訓練以及經驗的累積,比賽時才有可能獲得勝利。若總是半途而廢,那么絕對沒有成功的一天。失敗為成功之母,經驗是慢慢累積的,不要想一步登天,人還是腳踏實地比較好。

葉問那厲害的拳法,深深吸引了我,他冷靜的思考每一拳,招招命中,讓對手倒地不起,而在武打的過程中,葉問完全不受對手的威嚇,而是盡全力的攻擊。這種精神我們應該向他看齊,永遠不做為背良心、對不起國家的事。讓我們一起來改變自己,不要再讓社會動盪不安了!

葉問觀後感篇三:

葉問1已經出來了很久了,甚至連CCTV6我都看到有在播,但是我一直沒去看,本身不喜歡看片子外加裡面沒有我喜歡的演員,所以我才對這部片子興趣貧貧。去看葉問1純粹是因為JENNY說想去電影院看葉問2,為了不讓自己跟不上劇情才去補功課的。

不過看完之後發現,這片子給了我很大的驚喜。首先最大的驚喜就是對“翻譯”的刻畫吧。“我不是賣國賊,我只是個翻譯”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知道,這部片子,突破了。林家棟把那個所謂的“賣國賊”演的活靈活現,演出了這樣一個角色內心的糾結,內心的複雜,讓我覺得,這樣的人才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才是個更真實的人。以前相同題材的片子,總是喜歡把賣國賊釋演的很邪惡,把他們演的狗仗人勢,狐假虎威,一副作威作福的樣子。當然我相信,那個時代的確有這樣的人,而且也不少,受到誘惑就自甘墮落忘記氣節的人。但是,肯定也有像“李釗”這樣的,雖然有點自私,有點懦弱,對自己身邊以外的人很冷漠,為了生存甚至可以拋棄名聲,但卻始終保持著原則良心的人。這些人其實才是當時最苦的人,一方面,他們經受著普通人的指指點點,認為他們是民眾的叛徒,另一方面,他們在日軍那也不會得到信任,只會被認為是沒骨氣的狗。還是那句話,一切只為了生存,可能是自己,可能是家人。他們沒有勇氣以生命為賭注去反抗,所以只能學會妥協與適應,就像xx一樣。

其實自己也很奇怪,為什麼會對如此一個角色那么多感觸。可能是因為覺得這個角色算是個亮點所以去深入淺出的想了下,有可能是因為覺得這個角色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那種害怕死卻又希望有人出頭的奇怪內心所以有點想法,不過最大的可能是因為,聯想到了自己吧。

每次看到那個時代的片子的時候,都會問自己,如果我活在那個年代會怎么樣,可以肯定我不會去參軍,因為我怕死怕痛。如果我被敵人抓住的話,又會怎么樣呢?很想自豪地說一句我會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可是我做不到那么虛偽。事實就是要么就乾脆一了白了找把槍自殺,要么就會選擇投降,絕對不會受皮肉之苦再去死,我表示我肯定堅持不下去。正是因為我做不到,所以我特別敬佩那些堅持下來的前輩,正是因為他們的骨氣,才會有現在的中國(再扯句遠的,正是因為他們這群前輩,我才喜歡中國,討厭現在的黨,前輩們的品質彰顯了中國人寧死不屈達的品質,但前輩們拚命爭取來的東西,不是用來對內腐敗對外妥協的),也正是因為我做不到,所以我不會看不起“李釗”類人,人不可能只有敬仰和鄙視2個標準吧,總要多個被稱之為理解的東西吧。

回到這個主題吧,葉問讀後感,葉問這片子給我的第2個驚喜,就是強調了“生活”。葉問1里為了生活去挖煤,武者們為了吃飯去比武,葉問為了養家餬口而變賣家裡的東西,葉問2里為了生活向徒弟收學費,為了開武館去接受別的武師的挑戰,還有洪金寶那個角色為了養幾百口人不得不和外國人周鏇......所有的一切表明,葉問,洪師傅這些人拋開其宗師的身份不談,在生活中他們也是個普通人,也是個需要吃飯喝水需要錢的一個活生生的人,雖然他們可能比一般人有威望可以做事方便點。在別的片子裡,總是會感覺到主角是個不愁吃穿,只要有夢想,努力去做就能實現的樣子,所謂的苦難艱辛壓力,往往是來自於反派,或者是像周星馳那種來自旁人的鄙視眼神,可真正普通人的生活永遠來的麻煩瑣碎且不光鮮。

最後個讓我驚喜的地方,就是對反派的詮釋,當然,我只指1裡面,2裡面的那個英國拳王還是如以往別的片子一樣,狂妄自大,讓人一看就想揍一頓的樣子,太極端,JENNY小姐看完之後就來了句,這也拍的太壞了吧,這方面,肯定是JENNY小姐對外國人了解的多。1裡面的那個日本將軍,在我看來是個典型的武者,也是個典型的將軍,熱愛武術,所以給了中國人打日本人拿米的機會,為帝國負責,明知道葉問不會答應,還是希望葉問來教日本人武術。這個人,怎么樣,也讓人討厭不起來吧,作為反派,他只是和葉問的立場不同。

葉問也有很多讓我比較無語的地方,比如說葉問2里黃曉明和釋小龍的出場,釋小龍先不說了,完全是個醬油的角色,黃曉明更是一開始讓我們以為他才是主角,差點搶了主角的戲,真是讓人莫名其妙,果然,這種片子出後續的純粹就是為了商業利益了。

看過“葉問觀後感”的人還看了:

1.小學生觀後感讀《傷仲永》有感

2.台灣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觀後感

3.《建黨偉業》觀後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