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雞毛信的觀後感900字

《雞毛信》是一部抗戰影片,講述的海娃接受了民兵中隊長(他父親)讓他送雞毛信的緊急任務以後,拿著放羊鞭子趕著一群羊,就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征程。那么下面是關於《雞毛信》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雞毛信》觀後感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一部抗日戰爭影片——《雞毛信》。影片描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憑藉著機智和勇敢戰勝了日本鬼子,歷經艱難險阻最終把雞毛信安全地送到了張連長手中,成了家喻戶曉的抗日小英雄。

看完電影,海娃應對鬼子的那幾個驚心動魄的情節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一個機智勇敢、有著堅定信念和頑強毅力的小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情節一:揣著信的海娃在蜿蜒崎嶇的小路上碰上了鬼子。“信該放哪兒才不會被鬼子發現呢”海娃左思右想,望著“咩咩”叫的綿羊群頓時心生一計,他把信綁在一頭老綿羊的大尾巴下,與敵人一番周鏇之後瞞過了鬼子。海娃臨危不亂,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我們處在和平年代,但生活中難免會碰到一些危險的處境,無論是保護自己還是見義勇為都需要講究方法。“海娃精神”鼓勵了我,我一定要克服膽小怕事的心理,做一個勇敢堅強的孩子。

情節二: 海娃被迫為鬼子帶路。夜裡,饑寒交迫的海娃懷揣著雞毛信冒著極大的危險,躡手躡腳地從一個個鬼子身上跨過,逃了出來…… “海娃,好樣的!”我不禁為之歡呼。

情節三:再次被抓回帶路的海娃故意把鬼子引入懸崕峭壁之中。窮凶極惡的鬼子發現中計後拔槍打傷了海娃的手,海娃強忍著劇痛奮不顧身地跑向八路軍的陣地。終於,海娃把信安全地交到張連長手中:“雞毛信!”說完,兩天一夜滴水未進的海娃暈了過去……

回想起這些情節,我深深地被海娃這種不怕犧牲、勇敢機智地完成任務的精神所震撼。爸爸說,那個年代的人,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內心有著堅定的信念,憑藉著一股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我想,這不正是現在的我們所缺少的嗎?我們生活在豐衣足食的年代,過著無比幸福的生活,然而卻常常經不起一點點打擊。學習、生活中遇到一點點小困難、小挫折就想打退堂鼓。海娃年代的這些可貴的品質我們應該繼承並且發揚光大,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有智慧、有理想、勇敢又堅強的新時代的好少少年。

《雞毛信》觀後感

他只有12歲,天天在山坡上一邊放羊,一邊放哨;他視雞毛信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積極地投身抗日救國……他是誰呢?他就是海娃,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抗日小英雄。

這個小英雄就是電影《雞毛信》中的主人公。這部電影十分好看,這個故事非常感人。看完影片,我牢牢地記住海娃送信時發生的一切:那天,海娃的爸爸讓他把一封雞毛信送到三王村指揮部,親手交給張連長。海娃毫不猶豫地接過雞毛信,趕著羊去送信了。不巧的是,迎面碰到了日本鬼子,海娃憑藉自己的沉著、機智和勇敢,騙過了敵人,最後終於把這封雞毛信送到了張連長的手中,使八路軍成功地端掉了敵人的碉堡,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海娃就這樣完成了一個艱巨而又神聖的使命,他功不可沒。

觀看著電影,很多情節牽動了我的心弦。當海娃與鬼子鬥智鬥勇的時候,我縱身跳起,連連點讚;當海娃在鬼子的魔爪下逃跑時,我為他緊緊地捏了一大把汗,擔心他被敵人看出破綻而對他下毒手;當海娃發現雞毛信不見了,回頭去尋找的時候,我真想把他拉回來,勸他趕快逃命吧;當海娃把雞毛信交到張連長手中時,我為他懸在心頭的那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我不禁為他翹起大拇指……

看完電影,海娃的形象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腦海中,他的每一個眼神,他的每一個動作,還有他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頭,讓我不由地佩服他的冷靜,他面對敵人的狡猾、陰險與惡毒毫不慌張,始終沉著地應對鬼子一次又一次的盤問。如果是我的話,我早就嚇得魂飛魄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也欣賞他的聰明,他逃跑後被鬼子在山腳下發現了,他故意在鬼子面前哭喪著臉,告訴鬼子自己看見羊跑了,才出來追羊。他真像一個演技高超的演員,演得這么逼真,竟然讓鬼子信以為真,讓自己化險為夷;我更喜歡他的勇敢,他為了去送雞毛信,從一個個熟睡的鬼子身上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跨過去,最終成功地逃了出去。換成我,我一定不會有這樣的勇氣,我肯定會縮在牆角不敢動彈一下……當海娃的形象越來越高大,越來越豐滿的時候,我不禁問自己:是什麼給了他機智和勇敢?沉思片刻,我明白了,那一定是因為海娃的心中有兩團熊熊燃燒的火焰,一團是對鄉親、對祖國深切的愛;另一團是對日本鬼子咬牙切齒的恨。愛和恨交織在一起,才使得小海娃無所畏懼,充滿了戰勝一切的力量。

一封雞毛信,一個光榮的使命,鑄就了一個小英雄。在這個國慶節之際,我要向他鞠躬!向他致敬!向所有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兒女致敬!我還要感謝像海娃一樣的英雄,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加倍珍惜現在,努力學習,長大後為建設祖國做貢獻,讓我們的國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飄揚!

葉煜佳

《雞毛信》觀後感_90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雞毛信》,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12歲的小八路海娃歷經艱險去送一封雞毛信的故事。

海娃是個放羊娃,也是個小八路。他每天一邊放羊,一邊站崗放哨。一次,爸爸交給他一個重要任務,送一封雞毛信。爸爸對他千叮嚀萬囑咐:“路上要當心,一定要親手把信交給山王村指揮部的張連長。”

海娃選了一條偏僻的小路去送信,本以為能安全的把信交給張連長,沒想到路上還是遇到了一隊日本鬼子。海娃心想:“糟了,雞毛信怎么辦?”他急得滿頭大汗,一會把信藏在褲袋裡,一會兒塞進石縫裡。忽然,他靈機一動,從身上撕下一根布條,把雞毛信捆在一隻老羊的尾巴下邊。鬼子看到了海娃,齜牙咧嘴的問:“你的,小八路的幹活?”海娃搖了搖頭,“我是個放羊的。”鬼子見問不出什麼,只好把他放了。

海娃趕著羊群剛走不遠,就看見幾個鬼子追了上來,原來他們想吃羊肉。糟糕!鬼子捉住的是那隻藏有雞毛信的羊,老羊拚命掙扎。海娃想:“雞毛信會不會從羊尾巴里掉出來呀?”於是,他對鬼子說:“老羊有什麼好吃的,小羊的肉嫩,吃起來才叫香呢!”鬼子想想也是,就抓了幾隻小羊烤著吃了。看著自己心愛的小羊羔被鬼子吃掉了,海娃心痛的哭了起來。

晚上,鬼子怕海娃走了吃不到羊肉,就要海娃和他們一起睡覺。海娃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明天鬼子還要殺羊吃,雞毛信可怎么辦呢?不行,得想法子逃出去!”半夜裡,趁著鬼子都睡著了,海娃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的出了屋子,到了羊圈,拿起雞毛信,飛快的向外跑去……

終於逃出來了!海娃興奮極了,邁著輕快的步伐,向著山王村的方向飛跑。眼看著快要到山王村了,海娃一摸口袋,“壞了!雞毛信不見了。”海娃急出一身冷汗,一邊回想一邊順著來路仔細的查找。忽然,海娃眼前一亮,那不是雞毛信嗎,還好好地躺在草地里!

海娃收好信正要往回走,就聽見幾個鬼子嘰哩哇啦的在後面叫他,原來,鬼子今天要攻打龍門村,準備叫海娃帶路。海娃把鬼子引到一條到處是石頭、崎嶇不平的山間小道上,鬼子不熟悉地形,走走停停,海娃順著熟路,飛快地逃走了。他來到了山王村,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張連長按著信,帶著隊伍去攻打日本鬼子的炮樓,消滅了裡邊的鬼子,取得了很大勝利。

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海娃那機智勇敢、意志堅強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一定要倍加珍惜。我們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好好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年級:張楚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