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範文

有人認為,觀後感算不上是真正的影評。其實不然。看電影是人們的一種藝術感受活動,而觀後感正是談論影片觀賞感受之作。央視的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介紹了堅強而又孝順的孩子們用單純、善良的孝行詮釋著血濃於水的親情。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歡迎閱讀!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篇一

央視的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介紹了堅強而又孝順的孩子們用單純、善良的孝行詮釋著血濃於水的親情。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個叫做高雨欣的女孩。她的爸爸媽媽離婚後她跟了媽媽一起賣燒烤,但是她總是非常害怕,害怕在賣燒烤時看見自己的老師、同學害怕他們笑話自己。自己從來沒有嘗過烤香腸的味道,因為她知道,她得靠這個賺錢。她是個非常懂事的女孩,在家裡做飯、洗衣、掃地,重活、累活她都乾。每天她留給學習的時間只有1~2個小時,而她的成績在學校一直是名列前茅。她說,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好了。她就是我們大家的榜樣。在最後的時候一個企業給他們重新換了一輛新的賣燒烤的車,正如一句話所說“孝行必有善報”!再來看看自己,自嘆不如,總是讓媽媽擔憂。曾經也想讓媽媽笑口常開,卻總是弄得她眉頭緊鎖。每當看到媽媽失望的表情,心裡只有難過,想想自己身為學生,常常的抱怨作業太多,考試太多,學習累人,玩得太少。

今後我應該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不讓爸爸媽媽生氣,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篇二

最近,《眾里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我看了之後,感受頗深。

在這次頒獎中,有一位來自包鋼八中的初一學生趙文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媽媽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不能下床,他每天需要承擔一般學生雙倍的責任。12歲,正是一個男孩頑皮、叛逆的年齡,可在趙文龍身上,這些特質都沒有,很多時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陪著媽媽去醫院透析。雖然只有12歲,趙文龍卻幾乎會做所有家常菜。這么多年,他幾乎從未有過玩耍時間,最大的樂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園。雖然家庭負擔如此沉重,可趙文龍在同學和老師的眼中卻是開朗、幽默的孩子,學校里的開心事,他也會第一時間告訴媽媽,母子倆總會開懷大笑。當主持人歐陽夏丹說他的成績很好,有望衝擊北大清華時,而他卻打算考一所自己心儀的軍校,當軍人是他的夢想。“省下一分錢,媽媽的病就有一分治癒的可能”聽著兒子這番言論,趙文龍的母親沉默了,生活讓兒子過早地承擔了太多的沉重。小小的趙文龍用雙手支撐起了這個家!“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看完頒獎典禮,我深受啟發,再想想我們自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過著幸福的生活,卻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僅不能為父母分擔些家務活,甚至有時對他們還大呼小叫,想想真是慚愧。

主持人白岩松在節目裡說道:“孝,這個字,老在上,子在下。這個字的結構說明了孝的內涵。它是一種承擔,當初古人創造的何止是一個字,簡直是給中國人定下了一個規矩。孝就成了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沒錯,孝,是對老人的尊敬;孝,是對弟弟妹妹的關愛; 孝,就是報答父母。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何孝敬?——買房子,汽車?不,孝敬父母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最美孝心少年的朋友們,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楷模,我們今後也一定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篇三

今晚,和父母看了中央一台的“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會。十名最美孝心少年,都用行動表達著對父母執著的愛。面對困難,他們用笑容面對;他們的願望,大多是:渴望學習,感恩社會。看著,感動著,緊緊地摟著身邊的孩子,感恩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感動孝心少年的堅強毅力。在磨難中成長的孩子,似乎都非常懂事。現實生活是一個嚴酷的老師,“逼迫”著他們早日成長。看著身邊的孩子,我想說:在安逸的生活中,也能體現、做到孝道!一個微笑,力所能及地做家務,與家長分享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學會傾聽……,這都是孝的表達方式。不要等到幸福走遠,磨難來臨時,才醒悟、才踐行孝道。我們珍惜當下,做好現在。讓孝心在幸福生活中開花、綻放!我想那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