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天堂的孩子有感3篇

觀看天堂的孩子有感1

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阿里丟了妹妹的鞋子,為了不給爸媽增加負擔,兄妹倆合計輪換穿阿里的臭球鞋上學。為了給妹妹買雙新鞋,阿里想盡了辦法,在和爸爸去做園丁賺了錢後,他首先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新鞋子。最後,阿里決定參加一個長跑比賽,原因是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一不留神拿了冠軍。失望的小阿里脫下那雙已經跑爛了的球鞋,把自己的滿是血泡的腳浸在水池裡.紅色的金魚繞著他的受傷的腳游著.....

雖然我對信奉伊斯蘭教的伊朗人民的生活一無所知,透過電影可以看到,他們很多人其實是在遭受著貧窮的折磨的,但是他們即使在困境中還保持著自尊、淳樸、善良。兄妹本想要回他們的鞋子,可是看到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他們就想女孩家境更差,更需要這雙鞋子。窮人間的關愛體恤。阿里得了獎品送給妹妹,濃濃的兄妹情義。家境貧困,父親對教會的糖果毫無私心,純潔的信仰。電影很單純很乾淨很溫暖,明亮的陽光,柔緩的音樂。孩子的臉上沒有對貧窮的抱怨自卑,也沒有浮躁無助,沒有慌惶逃避,更沒有窮苦人間互相敵視,而是互相幫助,互相同情。電影裡的每一個孩子:為了妹妹的鞋子努力奔跑的阿里,看到了自己丟失的鞋子卻因為對方是盲人的女兒而不去要回的莎拉,撿到很漂亮的筆就算很喜歡還是還給了莎拉的嘉寶,或許他們在物質上都很貧乏,但是他們的心靈充滿了陽光,他們是幸福的,他們活在天堂里。看到這些孩子,特別是他們那雙烏黑純真的大眼睛,總會不期然地想起自己的小時候:那時的我,沒有看不完的電視節目,打不完的電腦遊戲,吃不完的零食,當然更沒有做不完的作業,家裡不是富有,我甚至像阿里兄妹一樣,對一雙好的鞋子都是無限嚮往,但是,我卻一直覺得那時的自己是快樂的、幸福的,因為我可以跟著村裡的小夥伴去山上放牛(一直到現在我都對自己當年不敢騎牛而耿耿於懷),可以在月明星稀的夏夜在沙葛地里捉迷藏,可以在停電的夜晚睡在床上聽奶奶搖著蒲扇給我講日本鬼子進村的故事,可以在中午跑回家捧著飯碗到鄰居哥哥家津津有味地收聽《薛丁山征西》……

幸福是什麼?或許長大後我們,已經越難越感到開心幸福,所以我們才會不斷地鼓勵自己尋找,去把握。卻不知,如果要去尋找的話,證明當下的我們就不是幸福的了。伊朗也好,西藏也罷,為什麼這些生活條件這么艱苦的地方,當地的人民反而過得幸福呢?或許這就是心靈的充足,這就是宗教的力量,讓人活得宛如天堂!

觀看天堂的孩子有感2

對我而言,這部電影並不精彩,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沒有離奇古怪的事件,這是一部一句話就能把事情說透的電影,但是這些並不能代表這部電影不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的節奏非常舒緩,就像一名老者給孩子們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委婉的敘事,節奏淺淺流淌,不時在某個時刻用一個片段一個細節撓動觀眾的心。就像小時候在看一本兒童故事,簡單,但是好像永遠也看不夠。哥哥弄丟了妹妹的鞋子,為了逃避責罰,兩個人約定了一個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會做的類似“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的只屬於兩個人的秘密。我們感覺這部電影溫馨,可能就是因為我們能夠在電影中的片段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但是同他們相比,我們大部分人的童年畢竟要幸福太多。貫穿著整部電影的線索就是奔跑,他們上課在奔跑,下課在奔跑,出門打工在奔跑,參加比賽還是在奔跑。如果說,一開始他們的奔跑是為了趕時間“被奔跑”,那么後來哥哥為了贏得鞋子而參加比賽則是“主動奔跑”。但他們的確過早承擔了生活的壓力,奔跑是他們的生活態度。

在此我不想上綱上線扯什麼孩子長大了成熟了懂得承擔了之類的套話。這樣的行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非常熟悉,小時候我們的想法就是簡單,單純而直接,一旦真心期待某件事或者某樣東西,不遺餘力去爭取是正常的。可我們還是會感動。哥哥畢竟不是為了自己。他的奔跑他的拼搏,腦海中回想的,正是他跟妹妹的約定。而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則是點在了妹妹身上。之前我們已經了解了,妹妹因為沒有鞋子,受了多少委屈。可當她知道自己的鞋子穿在了一個盲人小姑娘的時候,卻悄悄跑開了。那雙渴望、不捨,但是毅然決然的眼睛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或許這部電影最為獨特的地方,就是用這樣的鏡頭語言而不是台詞,來打動觀眾。

結尾依然是無聲的。諷刺的黑色幽默,哥哥那到了第一,卻沒有帶來鞋子。妹妹因為嬰兒的哭聲轉身而去,沒有說一句話。下午的陽光依舊明媚,疲憊不堪的哥哥坐在水池旁邊,脫下了那雙已經磨得不能再穿的鞋子,將兩隻紅腫的腳放在了水池裡。俯拍的鏡頭中,哥哥同圓形的水池融為一體。魚兒圍在他的腳邊,盪起微微的水波,哥哥默默低著頭,小小的臉龐上依舊掛著失望和愧疚。

淡淡的憂傷,完美的意境,詩意的結尾。然而一切又是如此的合乎邏輯,真實,而美麗。

觀看天堂的孩子有感3

小時候,總是喜歡穿著大人的鞋子四處跑,這應該是每個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著那小小的腳在大大的鞋子裡“划船”很開心,但是當我看到《天堂的孩子》里的妹妹薩拉穿著哥

哥啊里那雙大鞋子時心頭有的不是快樂而是一種莫名的揪心,但又不是悲傷,因為只不是一個悲劇。

電影是用一個鞋匠正在修一雙破舊的紅色小皮鞋的鏡頭作為故事的開始。這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妹妹薩拉唯一的一雙鞋子,但不幸的是它再被哥哥取回家的途中丟失了,於是兩個孩子與一雙鞋子的故事開始了。在這部影片中有太多觸動人們心弦的地方。例如阿里為了不讓妹妹告訴爸爸丟了鞋子的事,承諾一定會把鞋子找回來,還用自己的新鉛筆和因為學習認真老師獎勵金筆作為交換,和他那句“我不怕受懲罰,可是就算這樣他還是沒有錢給你買新鞋子,他還得去借錢買鞋子。”這然我們看到了阿里的懂事,可是這些還不是他這個年齡該有的。這可能就是生活可以讓人成長,而貧困的生活可以讓你成長的更快!不僅這些還有他們的純真,善良也是動人心弦的。雖然他們的生活很艱難但他們並沒有埋怨,沒有對生活失望,沒有逃避現實,而是勇敢的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仍然努力生活,依然擁有一顆質樸,單純的心。阿里家的糖用完了,儘管他們家裡放有許多用來祭祀的糖,但是他們寧願和別人賒也不會偷用別人的東西。阿里的媽媽雖然病了,可也不會忘記關心別人,給隔壁一對老人送吃的。這是一種最真實的人性美,他們沒有因為貧困而失去著內心最真實的美。

整個電影都是圍繞著這兩雙鞋子開展的,而最讓我難忘的也是真心對鞋子。首先阿里從沒有放棄尋找丟失的鞋子,可是當妹妹告訴他在學校見到了自己的鞋子要去要回來時,發現那個穿著妹妹鞋子的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後他們放棄要回鞋子。兄妹兩就這樣用一雙鞋子上學,為了不讓哥哥遲到薩拉每天都要跑著上學。穿著那雙很不合腳的鞋子一直在奔跑。她每跑一步我的心就比平常快跳一下,一邊在想快跑不然阿里又要遲到了,可又在當心鞋子會離開她的腳。當鞋子真的掉下水時,心裡的失望直線加劇,心一直吊在脖子裡想著“怎么能這樣”直到老人替薩拉撿回鞋子,我的心才重新回到我的肚子裡。但是阿里一直沒有放棄要給妹妹一雙鞋子的夢想,他一直在用各種方法獲得一雙鞋子。和父親去做工,最後一無所獲;去參加運動會,以為第三名的獎品里有一雙鞋子。為了鞋子阿里努力爭取而且也是只想爭取第三名,可是屋漏偏逢下雨天,到最後就是因為太努力了,太想得獎,在跌倒後拚命跑,得到了第一。一個他並不想要得第一,因為他許諾妹妹的鞋子沒有了,所以攝影師的相機里留下的是一個流著眼淚的的冠軍!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阿里和父親進城做工是所見的一切繁華景象呈現了農村和城市的差距也就是貧富差距。其實這個問題也是當今中國和世界的問題,社會在發展,但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讓有的人富裕了卻沒有讓所有人過上富足的生活。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影片中,他們雖然貧困但是導演的故事中有的卻不是同情而是尊重。沒有安排一個好人或是慈善家來救濟施捨他們。無論是阿里,爸爸還是所有人他們都是一直靠自己的努力來追求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他們沒有埋怨,沒有乞求,他們一直熱愛生活、幫助他人,有自己的夢想。他們是快樂的!所以電影最後是以父親的腳踏車後放著一雙小皮鞋和一雙球鞋結尾的。

彼岸花一千年開一次,很美,卻在遙遠的彼岸!而幸福不再遙遠的彼岸,就在你身邊在你心裡。兩人共穿一雙鞋子的阿里和薩拉不曾埋怨,所以我相信我和我們都是活在天堂的人,而幸福也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