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我們的故事影評3篇

在《信仰》這部由《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三集組成的歷史文獻記錄片中,向我們展示了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跨度長達九十年來,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仰、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感人事跡,為我們樹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信仰我們的故事影評,希望大家喜歡。

信仰我們的故事影評1

歲月無聲,歷史有情。在“信仰之河”里,中國共產黨從南湖的“一葉扁舟”成長為“一艘巨艦”,中國人民從受壓迫受剝削到當家作主。而那些為了信仰“勇往直前,斷頭流血,殫精竭力”的過往,依然照耀著我們前行的路。信仰,是所有思想的本色。如果一種思想失去信仰,就失去生命力。信仰是有選擇的。信仰,是一種精神動力,是我們堅持理想的力量源泉。歲月無聲,歷史有情。在“信仰之河”里,中國共產黨從南湖的“一葉扁舟”成長為“一艘巨艦”,中國人民從受壓迫受剝削到當家作主。而那些為了信仰“勇往直前,斷頭流血,殫精竭力”的過往,依然照耀著我們前行的路。選擇了信仰,就要有堅定奉獻的信念,作為一名積極分子,看完《信仰—我們的故事》之後,深刻的體會到了信仰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這部紀錄片以樸實的手法、清晰的脈絡講述了中國人選擇信仰、堅守信仰到發揚信仰的過程,並使我對中國革命勝利產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信仰—我們的故事》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每集時長50分鐘,以黨的90多年曆程為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取決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仰。

該紀錄片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取決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道路的力量之源。

硝煙散去,戰爭永沒有結束。面對現實世界,信仰所面臨的挑戰雖不是生與死的抉擇,卻是成與敗的考驗。在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我們再次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可敬、可愛、可親,他們用實際行動為信仰注入了新鮮活力。從“抗美援朝精神”到“大慶精神”,從“雷鋒精神”到“紅旗渠精神”,他們把自強不息、艱苦創業融入了信仰;從張秉貴到焦裕祿,從錢學森到鄧稼先,他們把信仰化為了“一團火”“一滴水”,造福社會,溫暖人心。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信仰也在與時俱進中不斷豐富與完善。讓人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實現共同富裕,成為信仰的本質。不論是像沈浩那樣致力於建設一個新農村,還是像蔣築英那樣致力於改革創新一項技術,或者只是像徐虎一樣修好水電,像王順友一樣送好郵件;更不必說在抗擊“洪水”“非典”“地震”等危難關頭,共產黨員所展現出來的勇往直前、不怕犧牲。他們吹響的是信仰的嘹亮號角,展現的是永葆先進、純潔和優秀的歷史畫卷。

作為新時期的入黨積極分子,要像黨員一樣帶著理想、信念在日常工作中樹立“為民服務、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以自己的工作業績和學習成績來踐行心中的信仰。

信仰我們的故事影評2

根據檔案要求各級組織部門認真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入黨積極分子學習觀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我們的故事》系列片,這部電視片主要講述了老一輩革命家、共產黨員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拋頭顱撒熱血,前仆後繼,為了共產主義信念不惜獻出寶貴生命。建國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一代代革命先輩,他們為了民族的復興,不顧個人安危,大義凜然。從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土地改革到兩彈一星的發射成功,從人民公社到改革開放,從天宮1號到神九飛天。如今中國的國了生產總值已位於世界第二。

通過觀看《信仰》這部電視片,讓我對中國革命勝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包含著革命者的鮮血和生命,每一次的重要發展都是凝結著幾代革命家負出的心血。作為一名年輕黨員,作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們要接過老一輩革命先烈的旗幟,保衛黨和人民的勞動成果不受不法分子的破壞和侵蝕,教育改造罪犯,維護社會穩定。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家社會、經濟、文化都有了巨大的飛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憶往昔,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努力工作,用優秀的成績來報達黨和人民的關懷,兢兢業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站崗執勤,確保社會安全穩定,為社會主義全面建設保駕護航

通過觀看《信仰》,我看到了個人在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讓我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增強了工作的的信心和幹勁。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勤奮學習。加強學習是堅定信仰和信念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通過學習,做到“博學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通過學習,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從而督促自己,不斷進步。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緊跟時代的節拍,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體現價值,才能始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要強化理論學習,增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自覺性。作為共產黨員,必須有較強的理論思維能力,它是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的必要條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實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所必須的思維方式。

二、堅定政治信仰,保持黨員隊伍思想上的純潔性。信仰是一種境界,就是人們對未來世界正確的意識,共產黨員必須確保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保持清醒認識、在大風大浪中站穩正確立場。當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意識形態領域鬥爭更加錯綜複雜。我們正處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攻堅期和社會矛盾的凸顯期,社會思潮多元多樣活躍,思想理論領域雜音噪音有所增多。這些都對黨員、幹部的思想形成了影響和衝擊,黨的思想統一與純潔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國際敵對勢力利用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網路技術,加大對我西化分化的滲透力度,極力推銷其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面對改革開放遇到諸如收入差距、就業壓力、社會管理等深層矛盾和困難,部分黨員如何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前走下去產生了迷惘,而一味地從西方的發展理論和道路中尋找答案;有的則教條式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存在本本主義的錯誤思想傾向,無視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績,在探索改革道路上躊躇不前,提出要倒退到改革開放前所走的老道路上去。這些錯誤思想和傾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完全脫離當代中國具體實際,本本主義直接影響著廣大黨員、幹部對旗幟、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政治立場、政治態度和政治信仰,影響和干擾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我們要堅定信仰,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咬定青山,不放鬆永遠保持黨的純潔性,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不動搖。

三、愛崗敬業。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堅定信仰和信念,最根本的是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於我來說,能否嚴格要求自己,嚴於解剖自己,能否自覺地改造自己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確立並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斷進步的關鍵。要錘鍊忠誠堅定、攻堅克難的作風、埋頭苦幹的作風。特別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面臨考驗的關鍵時刻,既要有信仰信念,更要踐行信仰信念;既要開拓創新,更要埋頭苦幹,要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發揚一鼓作氣、一馬當先的魄力,發揚勇當標兵、爭當尖兵的銳氣。在免疫規劃工作中苦幹、實幹,乾出樣子、乾出水平。乾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做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模範。

總之,觀看電視片《信仰》讓我真正的體會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裕,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引領中國走向富強。

信仰我們的故事影評3

在《信仰》這部由《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三集組成的歷史文獻記錄片中,向我們展示了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跨度長達九十年來,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仰、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感人事跡,為我們樹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記得第一次看電視劇《長征》的時候,自己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紅軍的不畏犧牲,英勇頑強和堅定地革命信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時我就在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支持著中國共產黨人征服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途,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留下了火種,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基層。

今天,《信仰》告訴了我們答案:那就是信仰的力量,一種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堅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的信念和決心。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彭湃烈士甘於背叛富裕的地主家庭,走上艱難的革命道路,直至被捕犧牲還要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也不難理解方誌敏烈士面對高官厚祿的誘惑,寫下了著名的《清貧》和《可愛的中國》,坦然地走向國民黨反動派的刑場;還不難理解王進喜在看見公共汽車上安裝著煤氣包時的痛哭失聲,和用生命去踐行的“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更不難理解楊善洲老人放棄安逸的晚年生活,利用20xx年的時間為子孫後代留下的5.6萬畝,價值3億元的青山。他們都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自己的信仰。

《信仰》中,吳孟超老人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說,我信共產黨,共產黨能領導我們全國富強,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我的信仰。”老人樸實無華的語言告訴了我們,為什麼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只有50多人的小黨發展成為今天擁有8000萬黨員的大黨;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得到13億中國人民的擁護,因為她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帶領中國步入了世界強國之林,更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偉大的復興。

英國著名學者和散文隨筆作家塞繆爾·斯邁爾曾說過:“能夠激發靈魂轉載請著名來的高貴與偉大的,只有虔誠的信仰。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最虔誠的信仰支撐著我們;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也是虔誠的信仰幫助我們獲得勝利”。中國共產黨走過的九十一年中,並不是一路平坦的大道,也曾遭遇嚴重挫折,但正是由於對信仰的堅持,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正是由於對信仰的堅持,選擇了改革開放,中國走向了更加富強。

在新的歷史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向中國共產黨人的發出了新的挑戰。這時,有的人茫然了,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有的人信仰動搖了,對黨的事業產生了懷疑;更有的人信仰丟了,成為了人民的罪人。實踐向我們雄辯的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解放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富強,只有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信仰不是一種學問。信仰是一種行為,它只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讓我們向那些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學習,踐行我們的信仰,為祖國明天的更加美好努力奮鬥吧

當紅軍戰士高喊著“為了蘇維埃”沖向敵人的槍林彈雨時,“蘇維埃”就是他們的信仰;當八路軍戰士從狼牙山縱身跳下數十丈的懸崖時,民族解放就是他們的信仰;當解放軍戰士高呼著“為了新中國,前進”和敵人的碉堡同歸於盡時,“新中國”就是他們的信仰;當參加開國大典的一張張面孔凝望著緩緩升起的國旗熱淚盈眶時,“五星紅旗”就是他們的信仰;當一雙雙握緊了的拳頭面對黨旗宣誓時,“鐮刀鐵錘”就是他們的信仰。

而如今,貪污腐敗、濫用職權、趾高氣昂等等一系列的惡行污水在我們共產黨員的隊伍中流出,人民失望了,年輕黨員迷茫了。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陳獨秀在《我們究竟應不應當愛國》一文中說的話:“我們愛的國家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國家,不是人民為國家作犧牲的國家。”共產黨的信仰不應該變質,不應該受到污染,烈士的血不能白流,代表黨的工作人員不能丟失了共產黨人的信仰,不能忘記了在黨旗下的誓言,失去了精神支柱。馬·普頓爾說過:人活著就要用生命去解釋自己的信仰。如今的我們,更加不能忘了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人終身的信仰!

選擇並堅守正確的信仰

中國共產黨人選擇的信仰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共同的信仰,能讓人們凝聚起來,勇往直前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殫精竭力以成之。無論歷史如何變遷,對信仰的豐富和完善,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保持先進、純潔和優秀,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如磐的根,不變的魂。如今的社會,不需要流血不需要戰爭,構建和諧的社會是我們當今共產黨堅守的最有力的信仰,要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共產黨員也一個個發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享用。共產黨人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最根本的價值取向,就是要給人民民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帶領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這是共產黨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奮鬥的重要體現和保證。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應對和經受各種考驗,化解和戰勝各種危險的重要法寶,更是鑑別黨員幹部信仰真假和虛實的試金石。

改革創新,做好本職工作

在《信仰》里,這些共產黨員身上體現的,既是改革創新、創一流業績的時代精神,也是爭科學發展之先、創社會和諧之優的時代要求。緊扣時代要求,擁有創新精神,是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永葆生機活力的秘密所在。這些共產黨人在崗位上的自覺奉獻,有情有義,可親可信。他們的信仰,就像是有人感到寒冷時圍在脖子上的一條圍巾,感到乏累時很自然地伸過來的一雙手。如果把個人的奮鬥融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為了信仰的堅守,即使生命歸於結束,在信仰的堅守和傳承中,一輩子就變成了永遠。

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

如果說,在“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年代誕生的英雄,為共產黨人的信仰繪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湧現的典型,為共產黨人的信仰構築了精神高地;那么,在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新時期,總是站在時代前列的先鋒們,則展示出共產黨人為了信仰,永葆先進、純潔和優秀的歷史畫卷。為了信仰,前面還有更長的道路要走。只有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並時時刻刻將信仰融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當中,我們構建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想便能抒寫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