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大學觀後感

參觀了大學後,你的感想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參觀大學觀後感,希望您喜歡!

參觀大學觀後感篇一

南京大學坐落於鍾靈毓(yù)秀、虎踞龍盤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南大創建於1920xx年,歷經了戰爭動盪的年代,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與時代和社會的變革息息相關。

遊覽一遭後,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大的校訓——“誠樸雄偉,勵學敦行”,這也是南大的百年傳統。

“誠樸”是南大傳統精神中最本色的東西,南大校史上大多數校訓、校風中都有這兩個字出現。“誠樸”是誠懇樸實的意思,其中“誠”是核心,是根本。“誠”是維繫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規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誠者,真也,“誠”的對立面是“欺”,“真”的對立面是“假”。為人要誠樸,就是要誠心正意,樸實無華,以誠相待。“誠樸”要求人有獨立人格,得勢時不要霸道,不要仗勢欺人,失意時不要媚俗,不要趨炎附勢。“誠”是個人和社會一切道德準則與行為規範的基礎。大學絕不僅僅是傳授專門知識與技能的場所,更應該是教人誠實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園,如何做人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正如南大校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做學問要“誠樸”,就是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勤奮的治學態度,不把學問當作升官發財的途徑和獲取文憑的工具,誠心誠意,求真求實,不弄虛作假,不投機取巧,不急功所利,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才實學,才能擔負振興中華的重任。

“雄偉”是雄壯而偉大的意思,為人、為學要有遠大志向,立志“做得大事”,養吾浩然之氣,要有崇高的責任感、使命感,將個人奮鬥的目標與國家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只有胸懷寬闊、志存高遠的人,才會超越自我,永不滿足已有的成績,從而不斷取得進步。實現遠大抱負,一定要有大雄無畏、不懼困難、堅毅自強、開拓進取、敢於爭先的精神和氣慨。一百年來,南京大學之所以能戰勝各種艱難困苦,不斷取得輝煌成就,靠的就是這種不屈不撓,堅毅自強的傳統精神。

“勵”是勉勵、激勵的意思,“勵學”就是勉勵師生勤奮求學,要求為學者勤於自勉,刻苦磨礪,注重知識的學習,素質的提升,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靈的淨化,思維的創新。“敦”是敦促、勉力的意思,“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強調動手的能力、實踐的作風和對道德的踐履。坐而論道、光說不做,只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為學者不光要志存高遠,而且還要身體力行,在實踐中展現自己的知識與品格,遠大抱負只有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才能實現,只有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地行動並在行動中勇於開拓創新,只有將知和行、理論和實踐、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統一起來,才能算是完美意義上的人,才能算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我想,我們雖只是箇中學生,但我們仍可以以此來勉勵自己:志向高遠但腳踏實地,勤勤懇懇而又勇於開拓。如南大校訓所願,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參觀大學觀後感篇二

一、學習吧,少年

今天在去往華盛頓的行程中,我們照例參觀了一所途中的世界名校,普林斯頓大學。聳入雲端的後哥德式建築和莊嚴神聖的教堂式禮堂,依舊緊緊地吸引著同學們的目光以及鏡頭。據了解,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一樣,在學生本科一二採用住宿學院制度,但不同的是她所更注重的精英教育,也所以在美國人心中,普林斯頓大學也成為哈佛大學排名不分伯仲的高校。之後在考察完一處典型美國落敗商業中心我們驅車來到了位於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小城市風景宜人,港灣停泊著數艘油輪並吸引著市民和遊客前來觀光。在我們心中今天的重頭戲,其實非來自中國銀行的高翔宇和李娟老師莫屬。從高老師講的銀行體系結構,借貸政策,到李老師關於行銷的生動課程,讓我們在金融和行銷的知識儲備上受益匪淺。除此之外,兩位老師的談吐與說話技巧,也引起同學們的膜拜不止。學習吧,少年們。

二、精英名校

一天的趕路時間本該是非常勞頓的,但是在這一天有機會去體驗一下普林斯頓這樣的名校,真是讓人把苦旅的疲憊一掃而空。走進普林斯頓,真正意識到這是一所多么優秀的學府。普林斯頓大學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是美國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普林斯頓大學是世界聞名的精英機構,實行精英教育,其規模比哈佛,耶魯等著名大學要小很多,但其濃厚的學術氛圍和獨特的貴族氣質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擁有學校小而存在綜合排名上的劣勢,但普林斯頓大學在無論在任何大學排名中,一直都高居世界前十。普林斯頓大學是全美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具有極高的學術聲譽。作為美國最難進的大學之一,普林斯頓大學以精英教學模式而著稱於世,學生總數僅為七千多,師生比例為的大約1比7.普林斯頓大學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學,平均每名本科生向學校捐贈兩百萬美金,充裕的資金讓普林斯頓有條件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走在學校裡面,隨時都會被古樸美麗的建築震撼到。

三、差距就是動力

今天,我們踏上了前往華盛頓的旅程。途經普林斯頓大學,我看到了藍天碧樹,看到了紅牆綠瓦,看到了一片盎然生氣中掩映下的又一個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除了羨慕還有嚮往,這裡的圖書館,這裡的學院,這裡的一切,充斥著我們這些學子最深處的期望,對未來的期望……也許我將來還是不會選擇出國讀書,但遊覽這些高校讓我從一片小小的天地間探出頭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看看自己生活的圈子有多么狹小,看看別人的人生,看看自己的淺薄……終有一天,終有一別,那時,我相信,擺在我面前的路更加多元,見識會拓寬自己的人生選擇,那時,再來回首,再來感謝,再來追念伴我旅途的你們!

途經巴爾迪莫,我瞬間喜歡上了這裡。這裡,真正讓我感受到異國他鄉的感覺,這裡,讓我真正感受到美國民眾的開放、熱情。一座小小的海濱城擠滿了人,一艘艘遊輪帶著夏日狂歡的人們駛向大海,最喜歡這裡人民的熱情,我甚至感受到身邊經過的小狗傳達的善意美好。在這裡,很容易放鬆,很容易激動,很容易微笑,很容易玩鬧,因為這裡的氣氛是那樣令人舒緩沉迷……

旅途中最讓人收益匪淺的,是例行的車上會議,我從中國銀行的高宇翔老師和李娟老師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專業知識上有很大的補充,也讓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么初級,差距是多么的大……高老師對自己從業求職經歷的描述,不禁讓我陷入沉思,一重又一重的考核,一輪又一輪的測試,英語水平的要求,專業知識的套用。

參觀大學觀後感篇三

懷著無比崇敬和激動的心情來到了仰慕已久的清華大學。在莊嚴而典雅的校門前石碑上刻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四大導師”之一的梁啓超引用《周易》里的話來勉勵清華學子要做君子,要樹立“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言意味深長,因此“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為清華的校訓。這讓人在無形中感到了歷史賦予清華的重要意義。最讓我難忘的是,當遊人在這兒照相留戀時,有人會自發主動、親切的上前幫助,這讓人對清華的仰慕之情更近一籌。難道清華文化的魅力在不知不覺中已經伸展到了校外?未進校園,就已經被清華的校園文化所折服。

走進校門,乾淨整潔的校園映入眼帘,就連路邊的垃圾箱都一塵不染,這是我特意“挑刺”才知道的,我的心被狠狠的震了一下。於是,我決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角落,接著,我來到了近春園,近春園原是清鹹豐皇帝的舊居,又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原址。英法聯軍入京後,火燒圓明園,近春園也被化為灰燼,淪為“荒島”,後來經過清華人自強不息的努力,她又回到了以前的荷葉田田、月光朦朧的寂靜與安寧。而這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不知清華人注入了多少的辛酸與汗水、坎坷與破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之魂在這裡發揮的淋漓盡致,這讓我感到了清華校園文化的深厚底蘊。懷著又一次被洗禮過的心來到了“水木清華”,靜心觀看:四時變幻之山林,環瓏這一泓秀水,山林掩映著兩座玲瓏典雅的古亭,正額“水木清華”,壯美清秀。有名聯贊曰: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潺盪洵是仙居。水木清華,鍾靈毓秀,閒庭信步之間體會著“水木清華”、“荷塘月色”的魅力。在這種如詩如畫、透著典雅脫俗的校園文化的薰陶之下的清華學子們,又有幾人能及啊!

提著“籃子”還沒有裝滿的我又來到了清華學堂,首先看到了一座德國古典風格的建築拔地而起。這就是清華學堂,她是建校初期新建的首批校舍的主體建築,1920xx年,學校在此設立“國學研究院”,我仿佛看到了國學大師梁啓超、陳寅恪先生那孤獨寂寥的身影,聽到了聞一多、朱自清先生那憂國憂民、桀驁剛直的內心獨白,感到了王國維大師那充滿古典詩詞的寬廣胸懷。或許,清華學子們得到的遠遠不止這些吧。“人文日新”,更好的詮釋了清華大學的校園文化的發展。“人文”源自於《易經》“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日新”一詞出自《大學》“荀日新,日日新,又曰新”,每天都要革故鼎新。校長顧秉林還以校友周光召,朱鎔基為例,鼓勵學生弘揚“人文日新”的精神,傳承文化,注重創新,這對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和發展非常重要。

欣喜若狂的腳步情不自禁的跨進了教學樓,進來一看,我有點後悔,因為地面太乾淨了,我都不忍心踩上去。再看看大廳兩邊的牆壁上,一面是傑出校友的輝煌人生,他們是科學領域的精英,學術界的泰斗,可謂“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們在時時刻刻鞭策著、鼓勵著清華的下一代,;再看另一邊,書法國畫,瀚墨流香,國色飄香,他們在無私的陶醉著莘莘學子;天花板上安裝的無線網路,讓便捷的網路服務同學的學習。在這裡,網路、國學等文化相輔相成,和諧點綴,天衣無縫;在這裡,“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得到了升華。

水木清華,鍾靈毓秀。清華園,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清澈蜿蜒的萬泉河,曲廊縈迴的工字廳,潔白神聖的二校門,高雅華貴的大禮堂,繁茂如茵的大草坪,古樸精緻的清華學堂,寧靜清靈的荷塘月色,讓多少學子為之終生無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勤奮而又睿智的清華學子,在這裡度過他們一生中最美麗的金色年華。展翅飛翔,飛向屬於他們的美好天地!清華以紫荊為校花,校旗亦為紫白兩色。紫色由紅、藍兩色混合而成,紅色是火焰,是中國的國色;藍色是海水,是西土的象徵,紅藍相融亦蘊含著中西文化的會通,亦是清華的歷史與文化的特徵。淡泊風骨、質樸坦誠,清華人用自己的人生去闡述清華的精神。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超出清華的意義,乃至影響著整個民族的發展!

清華大學,博大精深的校園文化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諧美好的人文理念需要大家來體會。只有不斷吸取,不斷學習,才能進步,才能發展!

選擇清華,就意味著選擇了責任。我們不僅僅要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們還要有更為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我們需要看到旁人所沒有看到的,想到旁人所沒有想到的。當整個國家都沉浸在經濟騰飛的喜悅中時,我們要有憂患意識,要居安思危。少年自強,我們要挺起社會主義中國的脊樑。試想,如果最尖端的人才仍然大量流向國外,如果面對社會上某些低俗風氣無動於衷,我們是否對得起清華人的稱號?我們是否肩負起了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我們該如何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一次看見這么多赤心許國的人。也許只有在這裡,人們議論的不是那些流行元素,而是東海問題,南海問題,台灣問題,印度問題等等。也許只有在這裡,我那些不為大多數人所理解的偏激與極端才會有共鳴。也許只有在這裡,那些在西化流行的今天裡看似可笑的決定才會發生。看著同學們一個個在台上慷慨陳詞,我的內心有些濕潤,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少年自強,是你們挺起了中國的脊樑!我為自己的怯懦而羞愧……

清華的文學底蘊也許不如北大,但它的文化底蘊絲毫不遜於北大,清華精神在每一個清華人的身上都能得到體現,能進入這樣一所學校度過大學的四年,我感到很幸運。同時,因為我們是人傑,所以我們就必須擔負起比其他人更大的責任,哪怕它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