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門的世界觀後感

這部電影描寫的是虛擬與現實的生活,這部電影描寫的是虛擬與現實的生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楚門的世界觀後感,供大家參閱!

楚門的世界觀後感篇1

《楚門的世界》是電影6頻道的佳片有約節目的推薦影片,這部電影的試點非常獨特和犀利,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叫楚門的孩子從出生到成年的30年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桃源鎮裡,桃源鎮裡所有的一切景物都是道具,所有的人都是演員,包括他的父母和妻子,楚門被5000個攝影機24小時監視著,他是這個30年不間斷直播的生活秀的主人公,全世界人都在觀看他的生活,而只有他一人被蒙在鼓裡。這個電視節目的導演克里斯多就像是楚門的製造者,他不僅營造了這個影棚,可以隨意控制桃源鎮裡的日升日落、陰晴圓缺,他也認為自己控制了楚門的思考和生活,他認為他為楚門營造了一個沒有欺詐和虛偽的完美世界,就像桃花源記里描繪的的桃花源一樣,虛幻而完美。無可否認楚門生活得很快樂,但當蛛絲馬跡向他顯示自己仿佛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騙局中時,楚門勇敢的挑戰了自己,他突破導演為他設定的千難萬阻,披風破浪駕船抵達了攝影棚的邊界,震驚中的楚門用力捶擊著描繪著藍天白雲的堅硬穹窿外牆,經過一段階梯,一扇代表著真實世界的門被楚門推開,外面是一個黑暗的洞口-----一邊是虛偽的光明世界,另一邊是真實的黑暗世界,….to be or not to be!楚門要做出選擇,最終在所有人場外的歡呼聲中,楚門決定走出攝影棚的大門,走向真實的生活。

在這部影片中,Peter Weir 製造了一個黑色幽默,他用諷刺的手法向人們展示了我們周圍這個被媒體滲透了的世界,電影給人的暗示和聯想足夠多。首先讓我想起中國改革開放前的閉關鎖國狀態,新聞媒體封鎖來自國外的所謂負面信息,還記得那個時候很多家庭都在晚上偷偷用收音機調頻短波收聽已經被故意干擾過的美國之音。也讓我想起現在仍然貧窮的北韓繼續對國民進行新聞封鎖而達到愚民的目的,讓大家生活在一個被所謂淨化過的世界裡。改革開放30年了來,我國的新聞報導媒體也在不斷由封閉推向可能的自由,多年以來新聞媒體作為政府喉舌面臨著這樣的尷尬,雖然電視廣播裡天天都有新聞,但新聞往往不是以事件發生的及時性和重要性、嚴重性來決定,而是根據政府政策導向性需要進行報導篩選,往往報喜不報憂,營造出一片虛假繁榮安定的狀態,政府不希望也不敢向普通老百姓展現太多黑暗和負面的新聞,在媒體的嘴裡“老百姓”這個詞意味著具有群體力量的市民階層,這個階層既能載舟也能覆舟,所以新聞輿論更多的時候主動充當了如《楚門的世界》中那個自以為高明的導演的角色,為了幫助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刻意遮掩現實的殘酷並負面的真實進行粉飾,就像對電影裡的“楚門”的態度。如今,網路時代到來終結了代表宏大敘事的新聞媒體的壟斷,無處不在的網民作為自下而上的力量源源不斷的面對並揭露真實,不僅為了揭示更為了真正維護底層老百姓自己的權利。在網路訊息手段的衝擊下,新聞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被迫得到加強,在中國國力的不斷加強下,新聞及時報導的真實性要求猶如壓抑已久渴望隨著今年5月汶川大地震的發生而爆發,白岩松一再說:汶川地震的現場報導對我國新聞報導帶來了一場革命,負面新聞的直播出乎意料的得到的正反饋多於負反饋,真實和殘酷的負面新聞不僅沒有帶來社會的恐慌,更多的是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的援助災區的力量。真實的東西永遠是有力量的,了解真相,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權利。無論是貪婪、欺詐、虛偽,還是美好、善良和純真 ,只有將真實的東西展示給老百姓,才是增強整個社會免疫力最有效的辦法。

《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也很好的體現了存在主義的思想.在存在主義哲學大師馬丁布伯那裡,他曾經說:“人無它不可生存(世俗的物化生活),但僅靠它則生存者不復為人。”十分的體現了存在主義的目標所在。

楚門的世界觀後感篇2

為了消磨暑假那些無聊的時間,我又將那些曾經令我感動過的電影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楚門的世界是我看的唯一一部讓我感動到一回想就要哭的影片。影片是說楚門,一個從小就生活在電視節目中的男人,他的出生、長大、成人,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的——他是一個電視節目的“特邀嘉賓”。從出生就在“拍戲”,拍攝真人秀。每一個攝像機都攝下了他的一舉一動,供觀眾“欣賞”。但他——楚門卻一無所知,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的忠實觀眾瑪麗十分同情,所以便給了楚門一些提示。從此,楚門發現了生活的不對勁,他所工作的員工都是從他到來之後才開始工作;他所在小區的所有車和人都在反覆行走同樣的路線;他所愛的妻子說去醫院上班但是她竟不是醫生……楚門開始畏懼,畏懼這個城市,畏懼自己的生活……

楚門決定出逃,在無數次出逃的失敗後,楚門決定渡海。在到了這個城市的盡頭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住在一個聚到的攝影棚里,這時,這場“大戲”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走了出來,向楚門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勸楚門繼續留下拍戲,因為他是明星,留下來就可以繼走他的明星路,但是楚門選擇了自由、自己的自由……

看我後我早已淚流滿面。看!人的自由多么重要,人就是不能沒有自由。大家一定買過什麼小兔子呀、小老鼠一類的寵物吧。雖然你給他們的住所是非常之好,但是他們任然想回到大自然,獲得自由,若是將你困在一個籠子裡,你一定也會受不了的。

但是,我又從側面想了想,這不也正說明:“無知是福”么!若是楚門不知道這些事情,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二十多年來一直被“戲弄著”的演員,他也就會繼續過下去,繼續走他的明星路,直到他死去,都一直過的快樂悠閒。這不是很好么?

我不知導演金.凱瑞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他著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楚門的世界觀後感篇3

這部電影描寫的是虛擬與現實的生活,裡面的主人公楚門從一出生開始就成為一個電視長劇的主角,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他以為自己在像普通人那樣生活,可事實卻不是,他身邊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父母親、妻子、朋友、同學、同事等都不過是導員為他找來的專業演員,而他身邊所處的環境也一樣都是虛擬的包括日出、日落、大海、城市、海洋、打雷、下雨等等。

裡面的電視劇導演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很有創意,因為他打破常規,不按照一般的拍戲規則來拍,而是將裡面的主人公在不告知他的前提下把他放到戲裡面來,為他創造一個世界,讓“全世界”都圍繞著他一個人轉,這種純自然的,毫無做作的電視劇自然能吸引廣大的電視觀眾,這是一般電視劇不可能達到的。

然而導演的這種做法卻這是讓人難以接受,他在不徵求楚門的統一的情況下,為他擬造了一個世界,並強制性的把他置於其中,完全不顧及楚門個人的感受,完全不尊重楚門的人權自由,當代是法律的時代,他的做法按說是違法的,他侵犯了楚門的人生自由權。應該受到譴責。他無權決定別人的一生,他的這種做法完全是把自己理想的世界強加在楚門的身上,實際上他在在楚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把他殺害了。

所幸的是在他覺得"生活"乏而無味的時候,一位被導演稱為患有精神病的金髮美女出現在了楚門的世界裡,或許是因為可憐楚門這悲慘的一生,或許是電影劇情發展的需要,這位美女的出現稱為他一生的轉折點,因為她是僅有的一個提醒他的人,將他從這個虛擬的生活中叫醒,並使他最終覺悟,努力掙脫,去找尋真正的世界、真正的生活。

在電影結束的時候,楚門是覺悟了的,他對著攝影機,真的向“上帝”罷演了。導演恐慌了,他將失去觀眾,他竭力挽留楚門,告訴他離開了導演控制的世界是很危險的,但楚門還是走出了那扇門,走向那個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說不管那個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都不在乎。他要找回那個失去的自我,那個自足圓滿、自由自在的本性。因為只有在那裡才有真正的屬於楚門的世界。

這部電影在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深思。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也或許經常碰上不如意的事情,常常想要選擇逃避,卻又無處可逃。也有時候會遇上難以抉擇的時刻,左思右想,最後發現還是錯了。在這個時候我們會極度的羨慕楚門,因為事實上他什麼都可以不用擔心,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被安排好了,他只需要跟著導演的拍子就可以無憂無慮的度過他的一生,沒有競爭,沒有憂慮,不用為生活而苦惱,不用擔心來自這繁複社會帶來的一切煩惱。而且自己的一舉一動還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熱切關注。這一切是多么的完美,或許有很多人會沉醉於其中,盡情的享受的一切。但是楚門卻並不如此,最後他翻然醒悟,毅然放棄這完美的一切,走出那扇門去尋找真正屬於他自己的生活!因為他知道只有在那扇門的外面才是真正屬於他的世界,無論多么危險,他要回歸現實,去尋找真正的自我。

楚門最後的選擇讓我了解到了無論現實給我們的什麼,我們都要勇敢的去接受。無論未來是否荊棘滿布,我們都要堅強的迎上去。只有經歷了這所有的一切才是真正的人生,我們才不會有所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