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世界觀後感600字

《微觀世界》出自法國導演雅克貝漢之手。與其導演的另一部紀錄片《遷徙的鳥》相比,《微觀世界》主要採用的是放大自然生活中的場景來述說主題。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微觀世界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

微觀世界觀後感600字篇1

我向來都比較害怕各種動物和昆蟲。當我得知《微觀世界》講述昆蟲的時候,我的內心還是有一絲恐懼的。說實話一開始近距離看到那些昆蟲的時候,我覺得有些噁心,但不知不覺,我就被書中神奇的微生物世界給吸引了。

沙子、水珠、各種植物和昆蟲,我們平時用肉眼看是如此平常,但在顯微鏡下面,沙子竟如同水晶般閃爍,這么乾淨的水珠里竟然藏著這么多微生物,看得我直起雞皮疙瘩。各種植物和昆蟲在顯微鏡下面的結構是如此神奇。這讓我想起在學生時代上的生物課。那個時候我們最喜歡就是去實驗室製作昆蟲標本,在顯微鏡下面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小時候,我們一放學做完作業,我跟夥伴們就會去山上採摘美麗的花草。夏天,會下到小溪去抓小魚小蝦。看到螞蟻搬家,我們會盯上老半天仔細觀察它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在天地里看到小蝌蚪,把它抓回來,會好奇地觀察它是如何長大變成青蛙,但往往等不到幾天,小蝌蚪就一命嗚呼了。現在我們長大了, 工作了,似乎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在跟網路打交道。我們錯過了大自然中太多美妙的東西。《微觀世界》一書拉近了我與大自然之間的距離,讓我在微生物世界中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微觀世界》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兩隻蝸牛。雨後,兩隻陌生的蝸牛偶然在途中相遇,它們用觸角小心翼翼地觸碰對方。啊!是同類!還是異性!一剎那,愛情的火花迸發!隨著一首浪漫而激昂的音樂 響 起,兩隻蝸牛瞬間纏綿在一起,盡情享受愛情的美好滋味。它們雖然弱小,但對於愛情,它們絲毫不比我們人類遜色。我覺得一切語言在它們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感受到這種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唯美。

微觀世界觀後感600字篇2

《微觀世界》出自法國導演雅克貝漢之手。與其導演的另一部紀錄片《遷徙的鳥》相比,《微觀世界》主要採用的是放大自然生活中的場景來述說主題,在節奏上,是以多個場面組接的,而《遷徙的鳥》則是以各種鳥的遷徙為序,給人的感覺而言,《遷徙的鳥》更有邏輯。兩部影片表現的主題有不同的側重,《遷徙的鳥》主要是從巨觀的角度來展現鳥兒們一個遷徙過程,《微觀世界》則是從最微小的方面來體現動物昆蟲的境遇。

這部影片只有在開頭部分的採用了簡短的解說詞,這些解說詞的運用將全片主題和基調給觀眾簡單進行了介紹,這些介紹為後面自然聲音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觀眾的欣賞也更有目的性。全片多採用自然的聲音,聲音的快慢、輕重節奏和畫面緊密結合,不同節奏的變化更加凸顯自然界的生存狀態和鬥爭場景,把微觀世界中各種生物生存情況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覺得最有趣的一段畫面是一隻笨笨的屎殼郎推著糞球卻不慎扎進樹杈里怎么也推不走了。此處的節奏把握得十分流暢。屎殼郎天真地推著糞球,推著上坡結果連蟲帶球一起滾回坡下。體現出它推球非常認真。而它在推到樹杈旁時,一個大特寫,我們眼睜睜看著有糞球直徑寬的樹杈整個沒入糞球里。屎殼郎一開始一門心思往後推,往後推,不明情況。然後發現推不過去,它轉身用頭部的器官在糞球前挖了一道溝壑好讓自己著力。接著又轉過身向後推。糞球被推高,眼看著就要從樹杈里出來。看到這裡我都為屎殼郎捏一把汗,我相信觀眾應該都屏著氣在心理上幫它加油呢。突然之間,糞球又落下了,還是插在樹杈上。突然心裡有點失落。不過導演此時就通過剪輯,立即給我們看屎殼郎最後努力從背面把糞球推出樹杈的那一瞬間。觀眾的期待得到了滿足。屎殼郎和糞球的小鬥爭取得了滿意的結果。

微觀世界以微距帶領我們領略了那些被忽視的空間和時間中存在的生命力。

微觀世界觀後感600字篇3

《微觀世界》與我之前所看的紀錄片很不一樣。在我的印象中,紀錄片都是宏大的,壯觀的,然而這部片子卻出乎我的意料。

首先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部片子是微觀的,但是內容主旨來說,卻並不微小。這部紀錄片以昆蟲為主要角色,聚焦昆蟲的生活。攝影師把自己“變得和小昆蟲一樣小”,以一份子的角度向我們生動的呈現了小昆蟲豐富多彩的生活。導演是法國著名的雅克·貝漢,他為我們所熟知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他的片子中的人文主義情懷,這部片子也不例外。很多紀錄片會站在高處,也就是用學術的眼光來拍,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能夠讓觀眾在觀賞過程中獲得一個系統的知識,壞處是容易讓觀眾分心,缺少藝術價值。雅克·貝漢用同級的角度來表現昆蟲,因此表現出了昆蟲界的我們人類能夠懂得情感。

其次,從拍攝手法來說,這部紀錄片非常精緻,非常具有觀賞性。影片用出色的影像放大了我們身邊的昆蟲世界,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平時不會注意的世界,讓人生臨其境。拍攝一直平凡的屎殼郎時,導演先用放大鏡頭近距離拍攝它的堅持執著,正當我們仿佛和它一起苦難著時,導演突然鏡頭一拉,我們一下發現屎殼郎的渺小。這會讓觀眾不禁感嘆,原來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這么多的故事!

最後從影片配樂、音效來說,也是選的非常適合。音效上,昆蟲們所發出的聲音也經過放大個別段落經過配樂,時而與昆蟲的動作同步相伴,如千腳蟲的爬行,使用了打擊樂,聽來非常逗趣;時而與情節配合,營造出緊張感,如鳥兒啄食小蟲和甲蟲大戰便動用了樂隊,不但有節奏而且還產生出厚重的震撼力。配樂上,導演選用了不同國家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在不同的情境裡配有不同風格的音樂,這些得當適宜的配樂會感染觀眾,讓觀眾產生共鳴。

總而言之,這部片子是開眼界之作,打破了紀錄片一貫的拍攝方式,充滿人文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