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同桌的你》的觀後感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日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以前最愛哭的你……熟悉的鏇律響起,總會想到那個同桌的你。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關於《同桌的你》的觀後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同桌的你觀後感(一):

電影“同桌的你”講了“青梅竹馬”的一男一女從國中的情愫暗生到大學相許終身,而後卻因不明所以的原因天各一方,千百人去看這部電影會有千百種感受,而同一的是對自己以前那份青春的追憶。電影的宣傳語是同苦,同笑,同青春,這是一個很好的總結。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笑有淚,有樂有苦,有歡聲有笑語,有悲傷有後悔,但站在追憶過去的節點,我們終究只能低嘆一聲,俱往矣。電影最後播放著《同桌的你》,那熟悉的鏇律,引起了多少人思憶去拿過的他/她和那似水年華。

林更新和周冬雨還是蠻適合的演員,帶著羞澀的臉龐演繹青春的舞曲。在周小梔的婚宴上,林一要求要按分別的時間來定酒的杯數,兩人觥籌交錯間,淚流滿面,我突然很慶幸我不曾有過異國戀,一段從學校出來的純真卻終結於各種理由的異國戀愛,否則看到那片段,想起以往種種,或者電影中淚會決堤,無法控制。那些以前有過一個信誓旦旦的等候,卻終究敵但是遙遠時空距離的異國戀,若置身電影情節,內心該是怎樣的洶湧澎湃。吳奇隆最近的新歌叫《如果緣只到遇見》,就算明白這份緣只到遇見,我們還是會期望遇見,如果沒有他/她,青春就不完整了。只是記憶中的那個人,是不能再去見了,就讓一切都存在記憶里,因為在記憶里的彼此才是最完美的,不用淚流滿面的對著彼此安慰著說我們都輸給了現實。現實是彼此都輸給了彼此,輸給了不夠深愛的彼此!

電影的最後,所有的青春終結於女主角於教堂的一句“我願意”。作為一個女生,對於這樣的結尾我是不認同的,周小梔說她的願望是在教堂辦一場獨一無二的婚禮,在與林一的長達數十年的糾纏中,就算迫於現實最終要嫁了,我想一個女生也不會再選取以前想和最愛的他舉行的婚禮,因為那是為他專屬。以前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如果不是那個他,那一切都不重要了!所以教堂的婚禮不會再是周小梔想要的,那個在夢裡已經完成過無數次的夢想中的婚禮已然不重要了,因為新郎不是他!我不明白編劇是怎樣度量這一場戲的,或許僅僅只是為了引出那後面的搶婚事件,而後拉出20xx年前的那場青春的逃奔,然後切回現實,告訴我們一切都回不去了!只是這少了對女生心理的拿捏,當然是小節。而最後在未知搶婚的情節只是想像時,我是感動的!而回到現實後,卻是嗟嘆的,哀,哀,哀,罷,罷,罷!

每個人的青春中總有一個他/她牽動著你的思緒,可能不是感情,可能只是悄悄的藏於心底,可能是不明白為何就結束了的一段感情,可能是少不更事時不懂珍惜的失去,可能著一切的可能都已悄然遠去,卻是心裡最深的存在,只要想起,嘴角終會揚起,不管是嗟嘆還是欣慰。

回到這部電影,單從電影來說,也就是一部完美青春,清純初戀的回憶錄。個人感覺情感十足,架構卻欠缺。不管是為何最後深愛的二人沒有在一齊的原因,還是男主角到美國的心路歷程,再到女主角最終的選取都交代得不清楚,或許電影受限於篇幅。但正是由於電影的前面用了較大的篇幅去渲染那深愛的二人過去種種,以致於到了最後卻沒有時間去交代這些細節,個人覺得是不就應的!因為若最後結束種種交代得不清楚,那二人過去種種如膠似漆,非君不嫁,非君不娶的情誼,最後何?止於何?確是令人無法理解的。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能從電影得到些許慰籍。透過電影回憶起往事中的那個他/她,從心底盪開一層漣漪,對青蔥歲月的依戀終究是人的軟肋。看完電影其實已經蠻多天了,最後才寫完這篇文章,僅作紀念。

同桌的你觀後感(二):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日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以前最愛哭的你……

想起耳熟能詳的鏇律,映起動人心扉畫面,憶起朝夕相處的你。

今年夏天,畢業季,伴隨著莘莘學子的畢業離校,影院上映了能夠勾起畢業生們心底最深刻記憶的《同桌的你》。一幕幕的影像,流露的並不是電影中想像、虛假的畫面而是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人人都有完美的過去,都會有難以忘卻的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講述的是一對青春懵懂的同桌從國中、高中再到大學的甜蜜初戀和青蔥記憶。93年的盛夏,戴著一副小眼鏡很文靜秀氣的轉學生周小梔結識了自己的同桌,坐在班裡最後一排喜歡搗蛋的林一,從此他們一同經歷了國中、高中和大學彌足珍貴的青蔥歲月,兩個人純潔的感情也一同綻放,林一對周小梔說:“總有一天,我會帶你去只有我們兩個人的地方。”同桌,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同伴,他/她伴隨著我們整個刻骨銘心的學生時代,我們的青春記憶里他們必須是道重要是光景!

以前最愛哭你,猜不出問題的你,多愁善感的你,嘻嘻鬧鬧度過學生時代完美光景的你。影片從開頭到結尾無不淋漓透徹的敲打著人們心中純真的心。追求踏進斯坦福的周小梔,

調皮搗蛋的林一,一群純真善良的同學,一級一級登上人生的階梯,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時候非典爆發了,林一被當做是疑似病例隔離,周小梔很是擔心,半夜和他們的好朋友一齊用梯子爬上了二樓去找隔離宿舍里的林一,而林一併不想出去因為他不想將自己的病傳人給他們,之後周小梔打碎了玻璃逼出了林一,他們共同逃離了保全的追阻,但是最後非典結束這批調皮搗蛋的同學也受到了學校深深地教育與處分。這群可愛的同學卻依然笑臉相迎,絲毫不懼。

電影放映的過程中好多人都留下了青春的熱血辛酸淚,我想他們或許是懷念奮鬥許久即將離開的校園或許是懷念許久未見的同學或許想起了她/他同桌的你。影片最後胡夏一首“同桌的你”熟不知又有多少人為此嘆息……

青澀的校園,純真的你我,銘心的記憶!光陰似箭帶走抓不住的以前,前途完美猜測不可預知的未來,珍惜此刻把握在一齊的日子!共同努力多年後的校園你我相聚!

同桌的你觀後感(三):

《同桌的你》的男女主角我都比較喜歡。周冬雨有學生的純情,林更新有大男孩的帥氣。同桌的你是年少時候的完美。儘管我沒有一個像林更新那般帥氣的同桌,但是那份青春年少的感覺還是一樣的。儘管那時候的我,那時候的同桌們都記不大清楚了,也沒有和同桌去談場戀愛,但是依然覺得那時的完美。只是故事的最後,兩個彼此相愛的人,在同桌的你的婚禮上,喝著悶酒,訴說著這么多年來的努力和來自現實的打擊,感嘆著這么多年我們都變了,回不去了,感嘆著他們輸給了現實。如果說兩個人因為性格不合,因為彼此不在相愛了,甚至是一方不在愛了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如果我們內心相愛著,但是沒有勇氣去說出愛,沒有勇氣去挽回愛,找一個最通俗的藉口——現實。其實,現實沒有任何罪,有罪的是他們自己。最後在教堂,女主角站在牧師前,幻想著男主角帶他逃婚的場面那般讓人血脈賁張。但是,事實是男女主角各自懷著心中的遺憾默默地理解了這一切。他們活的都不再那般有生氣,有活力,有朝氣了。但是,為何不可呢?現實是客觀的,但是人是活的。不難看出,女主角的新郎就是現實的代表,女主角走進了現實的懷抱,嫁給了現實。如果她心裡帶著遺憾難過;或者和新郎一齊得不到心靈的滿足,那都是她自己活該。男主角也一樣,不知情的他,最後才明白女主角這20xx年來最他的思念和無奈,他沒有勇敢的抓住他的愛,他也已經被這個社會現實給壓扁了。他在強大的現實——女主角老公的面前,退縮了。如果他們難過不幸福那都是活該的。年輕的人們,需要活的勇敢一點,勇敢地選取,勇敢地愛,勇敢地表達,勇敢地過這一生。如果他們努力在一齊了,但最後分開也是沒有遺憾的。遺憾美是留給那些有遺憾的人的藉口罷了。真真切切努力了,坦坦蕩蕩沒有遺憾。愛人也罷,朋友也罷,畢竟這些人才是會讓你感到幸福的人,會陪伴你一生的人。

看過這樣一句話:成功就是按照你自己的想法過完這一生。

人生之路漫漫又淒淒,說短不短,說長不長。這一生過的好壞,只有自己清楚。別人看到的那都是現實。只有自己感受到的才叫生命。

心中無限惆悵,但願我們都能過的真實而不是現實。